中国制造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日期:2008-10-09 浏览:200 作者:娄向鹏 来源:品牌中国网

    由三鹿奶粉事件引发的中国食品安全连锁反应,对本已困难重重的中国制造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近日,借与美国客户泰克沃德开电话会议之机,询问三鹿事件在美国的影响,对方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

    第一,三鹿事件一度在美国成为很多主流媒体的要闻,曝光度不亚于美国金融危机。
   
    第二,很多中式餐馆在美国已经很少有生意可做了。在美国,Made in China (中国制造),除了服装,很多商品已经没人敢买了。
   
    第三,美国产的奶粉在美国市场也迅速脱销。为什么呢?因为有很多在美国的中国人买了之后寄往中国。
   
    第四,美国媒体的评价是:1、太不可思议了;2、企业太蠢了。

    从水产养殖产品到牙膏,从沙滩车到汽车轮胎,从玩具到手机,虽然美国对中国制造不止一次的实施“质量封锁”,但这一次的反响远比我们想像的严重。

    中国制造难道真的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仔细想想,也能理解美国的反应,抛去固有的对中国制造的偏见不说(事实上,这次可不是偏见),三鹿事件的严重性在于:

    1、伤害的是婴幼儿这个社会最弱势最敏感的群体(西方社会比中国更关注);

    2、三鹿是中国公认的大品牌,获得过无数的政府表彰和社会荣誉;

    3、波及到中国消费者最信赖的一批知名品牌。

    4、三鹿式造假竟是整个行业早已存在的潜规则。

    这正是美国感到“震惊”和“不可思议”的根本所在,这是超越商业道德底线的作为。从这个意义上讲,什么样的反应都不足为过。

    事件发生后,虽然三鹿企业在危机处理上缺乏诚意、推托责任、一败涂地,但中国政府却表现出了足够的坦诚、透明和负责任:

    坚决处理了相关责任人;并启用政府问责制,撤销了包括石家庄市委书记和国家质检总局局长在内的数名高官;也撤销了蒙牛、伊利等一批国家免检产品和中国名牌称号;等等。

    但这些就够了吗?就可以拯救生命、平息民愤吗?就可以避免类似事件发生吗?

    远远不够!

    事实上,在中国的很多产业,比如医药保健品、食用油、餐饮、化肥、建材、饮用水、美容化妆品、服装服饰、电子电器、燃料能源等等领域,如果严格排查的话,都或多或少存在质量黑洞、行业“潜规则”和“品牌腐败”。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