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ZARA休闲裤引发的声讨“洋品牌”风波

日期:2011-05-06 浏览:296 作者:杨曦沦 来源:品牌中国网

  ZARA被检测出质量问题了,ZARA被消费者投诉了,ZARA让北京消协盯上了,ZARA被媒体曝光了。这就是ZARA“质量门”事件。围绕着这一事件,引发了人们对“洋品牌”的一系列异议和思考。

  ZARA质量出了什么问题?一句话,ZARA休闲裤的面料标注标准与实际不符。

  媒体的曝光是: 抽查不合格的ZARA休闲裤“含棉量为75%、羊毛20%、涤纶5%”,而实际检测结果其含棉量为68.2%,比标注少了6.8%左右,羊毛则仅为10.6%,比标注少近一半。聚酯纤维,也就是涤纶含量为15.7%,超过标注的两倍。”

  这个问题严重到什么程度?

  在ZARA眼里,有很多理由不把这个“问题”当作问题。“我”本来提供的就是“一流的设计、二流的面料、三流的价格”的快时尚;“我”对面料有自己的选择标准和质量控制标准,一年推出上万款服装,出点错也在可理解的误差范围内;“我”的对象就是以低成本追求时尚并且不太在意面料的时尚一族,对面料挑剔的客户不是我的目标客户。

  在消费者眼里,一个“我”喜欢并且愿意花钱购买的国际知名品牌,在质量上就要遵守承诺;出了问题就要敢于担当;而且“我”还有权利要求更多:比如ZARA店里的服务员要爱笑、会说话、让“我”感受舒服服务。傲慢的态度“我”不喜欢,不管你是什么大品牌。

  在媒体眼里,ZARA是“洋品牌”中的一个“问题明星”,引来媒体不断的发问:你为什么不承认你的产品质量有问题,你是否在耍大牌?你口头承认品牌有问题,但却把责任推卸给供应商,你是不是缺乏诚意?同一个产品在中国和外国质量不一样,你是不是对中国消费者有歧视?面对追问,ZARA保持了沉默。

  在消费者协会眼里,维护消费者权益是“我”存在的理由。一个消费者面对强势品牌,处于弱势,消费者协会必须代表消费者站出来讲话。而ZARA对媒体曝光采用沉默、拖延、推脱的态度,把自己从消协的一个监督“对象”变成一个声讨“对象”。“若控制不了质量,别做中国人生意”,消协的一句话,掷地有声。

  在商业界眼里, ZARA是一个成功品牌。它深刻洞察消费者心理,善于把握时尚消费的趋势,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跨文化、跨地域的成功。《商业评论》把ZARA誉为“服装行业的DELL,《商业周刊》全球品牌排行榜上有它的位置,沃顿商学院等全球知名的商学院将ZARA视为研究未来制造业的典范。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