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廷君:时代呼唤“伯乐式” 战略型 企业家

日期:2014-12-09 浏览:748 作者:欧廷君 来源:品牌中国网

  (作者欧廷君 转载必须注明)随着“反腐倡廉”的有力实施和“依法治国”方略的逐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会更加规范和完善,过去某些靠关系、投机而“一夜暴富”的时代必将成为历史。这无论对国家和民族大计及企业的长远发展都是有益的,不但能有效抑制非理性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泡沫,实现市场公平竞争,而且能促进企业真正面向市场,参国内外市场竞争,全面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与市场竞争力。

  在这个新的历史条件下,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对企业家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衡量企业家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准必须具有“伯乐识才用人”的战略眼光和运筹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塑造企业文化的综合能力。既要高瞻远瞩、见微知著、把握全局,又要审时度势,随机应变、果断决策。这样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始终走在同行业的前列。在此,时代急切呼唤中国的企业家们须把“知人善用”的人才战略作为当今企业发展大计为出发点,礼贤下士,不记个人身份,不分亲疏关系,不讲与自己是否合得来,只要是对企业发展有益的人才就应大胆引进和利用。

  唐太宗曾说过(1):“吾为官择人,惟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 。这对今天的企业选贤用能仍有借鉴意义。历史上祁黄羊(2)敢于举荐和自己有仇的人当官,也敢举荐自己家里的人当官,留下了“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千古美名。

  毫无疑问。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企业的成功,无一不是人才战略的成功。“文王访贤”(3)推翻纣王暴政而开辟周朝八百年天下;“三顾茅芦”成就“三国鼎立”(4)之势;朱元璋礼贤下士(5)特邀刘伯温为军师而开创明朝大业;中国IT之父、中外著名的企业家柳传志力排众议选用扬庆元执掌联想,使联想集团在激烈的竞争击败国内外诸多同行业知名企业而成为本行业龙头企业;格力电器创始人朱江洪提拨董明珠,开创格力电器年销量千多亿元的产业神话,古往今来选贤用能的成功个案实属枚不胜举。

  在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的今天,国内各领域企业均需要各类专业人才,特别是企业中高层经营管理和技术创新方面人才,尽努力把那些在该行业具有较高专业特长的人才为企业所用,才是我们企业家的当务之急和企业长远发展的核心战略。 据笔者多年对国内企业调查发现,某些企业无论产品功能、品质、文化内涵均在同行业处优势地位,且产品适应市场发展趋势,市场潜力巨大。但在经营上却多年仍是原地踏步、经济效益欠佳或处于半死不活甚至面临倒闭境界。究其根源,一是企业有关部门或企业法人在选人用人上的失误;二是严重缺乏“伯乐识才” 的用人眼光和胆识,甚至压抑或拒绝人才造成的。证如君某(化名)在国内中医药保健、食品、酒类、饮料等快消品行业享有盛名,凭着他在国内大中型企业从事中高层经营管理与企划工作20多年实践经验,2012年7月至今分别在湖南、广东(中成药、保健食品企业)、广西(中成药、辣椒酱企业)、江西(山茶油、酒企业)主动向那些具有民族区域特色产品的企业抛出橄榄技,多次与这些企业法人或总经理取得联系。还免费为个别企业经营发展战略与微观实施提出自己详细运作方案,得到国内本行业知名专家、企业家及该企业法人的认可并初步达成聘请意向(6)。令人遗憾的是,由于企业法人听信本企业内部(善于奉迎和嫉贤妒能之辈)闲言杂语而弃才不用。在当出现这样的个案和现象,很值得有关部门及每个有心把企业做大、做强、振兴民族工业的企业家深思!

  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环境,无论你企业(除非拥有国内外独具一格的尖端科技产品)产品质量、品质、文化内涵再好,如果企业内部存在嫉贤妒能的行为,企业负责人又对人才战略缺乏坚定的信念,这样的企业能搞好吗?能做大吗?那只能继续在黑暗中摸索而最终被无情的市场竞争所淘汰。对此,笔者认为,企业要想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家的中心任务就是很抓企业的人才战略,建立科学的用人理念(尤其是中高管理与科技创新人才),以全新的用人方略来主导整个企业,才是每个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恪守求贤若渴的爱才之心。真正有求贤若渴爱之心的企业家须“远小人,亲君子” ,以“重视、尊重、重用人才”为原则是企业家管理素养的重要标志。把人才当作企业最重要、最稀缺、最宝贵的资源去对待,像爱护自己眼睛那样去爱护人才,才能使企业建立在永恒可良性发展的根基上。大胆用才还须具有对人才负责的精神和勇气,良马有时难驭,须有胆量用心“把缰”,甚至不怕“踢摔”。有才之人往往“不甘静寞”,要建功立业,不是“老牛推磨”,而是“鹍鹏展翅” 。他们在开拓、创新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多种因素的制约,难免因不慎而出现某些失误,企业家既要有胆量为企业发展大计重用他们,又要有勇气为他们承担企业成功的风险。

  二、掌握识才之能,具备用才之德。作为企业家,首先要弄清人才标准。哲人说得好,“无才无德乃庸人,有德无才老好人,有才无德是小人,德才兼备是贤人”。成就事业需要是“德才兼备”的贤人。企业有才困不久,无德之人富不长。企业中高层人员须具有“功高不自傲,权重不谋私” ,“得意不忘形,失意不沉沦” 的综合素质才会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才能真正做到以“德才”服人而赢得大家的衷心拥护。其次,企业在识才的过程中,必须克服“求全责备、忽视事实,唯我是则” 的弊端,才能选用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另外,企业家不但要对自己的用人负责,当人才在企业经营管理与创新工作中遭受阻力和打击时,切忌“明哲保身”, 须挺身而出地为这些人才保驾护航,在工作上支持他们,生活关心他们。这样,才能使人才与企业的宏图大业荣辱与共,患难相随。

  三、强化激励机制,聚高素质人才。建立与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是凝聚人才的关键。古人云:“矢不激不远,人不励不奋”。 企业家要想使自身企业始终保持奋进向上的强大活力,就要有效掌握与运用激励人才的方法。一般来说,激励分内外两种。外激励是指利用适当的物质或精神手段来促使被激励者的行为达到企业所期望的状况;内激励则是被激励者自觉地去从事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并能从某项工作中干出成效。企业欲达此境,还须以先进的企业文化来启发人的觉悟,尊重人的个性,使组织与个人的价值观在程度上保持一致;让企业每个员工充分认识自身所从事各项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同时,企业家们应日刻修练“仁、义、礼、智、信、温、廉、恭、俭、让”等传统美德,使自身具有良好的人格有魅力,明确企业战略发展方向,为企业打造一个可靠、稳定与美好的共同愿景;为人才实现理想和抱负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企业凝聚更多更好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熟知用人之长,避人之短的用才之道。用人之长,避人之短是企业家用人的首要原则。企业用才必须不拘一格,只要是有用之才,就要打破地域、年龄、学历、亲疏等限制地采取以下用人方略:一是对年轻有为的人才要着重培养,确认各综合能力已成熟,能担重任,就合理安排;二是善用年纪稍大的人才,只要其身体尚好,经验丰富,“热能”尚足,就委己重任,充分发挥其作用;三是敢用没有高学历、职称的贤能,只要能力达到较高的专业水平,就应打破常规陋习委己重用;四是妙用有争议的人才,只要其大节不亏,就不能因其玉中有瑕而“打入冷宫” 的用人之道 。朱元璋曾经说过:“人之才智或有长于彼短于此者,若顾其短而摒其长,则天下之才难矣”。人各有长短,只有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才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尽其妙。企业家的用人的核心就是把人才的长处发挥到极致,为社会与企业创造更多更好的财富。

  五、弘容才之量、倡知才之明。企业家要具容人之长。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为指针,克服现实企业中虽有爱才之心,但一旦发现所用之才在某些方面比自己高明,特别是与自己的意见不一致,而嫉妒之心油然而生的“小肚鸡肠”。企业家不可能是全才,下属在某一方面超过自己是很正常的事。实践证明,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士比自己强的人愈多,其事业成功的概率愈大。刘邦曾感慨道(7):“文不如张良,武不如韩信,治国安邦不如萧何”。他之所以能在群雄中脱颖而出取得天下,关键是由于他能网罗并用好一大批强于自己的人才。

  优秀的企业家应善于变短为长,辨证施用。列宁说过:“一个人的缺点是优点的延续,优点是缺点的延续” 。只要使用恰当,有些短处便可变成长处。证如用懂技术、爱挑剔的人去搞质检,用熟知财会业务又喜欢叫真的人去搞财务,其结果必能在工作岗位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同时,企业家应善于了解中高层人才的心灵深处,在工作上坚持不懈的沟通,切忌居高临下,要平等相处,消除相互心灵障碍。这样既掌握了人才的基本情况、心理特点及其变化趋势,又能取得调控人才心理的主动权,像园艺师运用温度、湿度调控花木生长环境一样,消除人才心灵深处的冬天,使其活力之树长青,智慧之花常开。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不仅是人才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辩证法。优秀企业家们均能以全局为重,勇于把比自己强的“可畏后生”推上去,并精心扶持,待其“羽丰翼满”就让其从自己的肩上踩过去,接替重任。这样不仅体现了这些企业家们难能可贵的宽广胸襟,而且是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更是为中国企业造就更多的世界品牌,振兴民族工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注释:

  (1)摘自《资治通鉴》唐纪十记载唐太宗的用人方略;

  (2)祁奚,又名祁黄羊,春秋晋国人,他曾推荐自己的杀父仇人解狐替代自己 的职位而千古传颂

  本作品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来源:品牌联盟网,作者:欧廷君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