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农业的7大新常态

日期:2015-03-11 浏览:674 作者:娄向鹏 来源:品牌中国网

  2015年开始,中国农业随着中国经济整体进入了新常态。农业的新常态到底有哪些内容,农业企业应该怎样适应、把握和引领?

  一、转方式、调结构,从量向质升级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这是新常态下最紧迫的任务。

  转变什么?如何转变?从根本意义上说就是让农业由量向质升级!

  一是重视“特色”。各地农业都有自己的特色,这是农业在地域上的产业特征,也是市场差异化的天然基础。围绕特色,向“优质”升级,在科技创新、绿色、有机和环境友好的生态农业、美丽乡村上功夫,实现由“点”到“链”,由“大”到“优”,由“优”到“强”的转变。

  二是追求效益,改变农业的生产组织方式,让农业从分散化向市场化、规模化和集约化转变。中国农业必须从种什么卖什么转变为卖什么种什么,从“提篮小卖式”向“互联网模式”转变,跨越田间与市场的时空,让期货、订单农业成为主流,以规模、品质和品牌主导市场,获取市场话语权。

  三是农民合作组织要从“产品合作式”向“产业链条式”转变。借鉴台湾农会开展农技推广、信贷、农产品销售的“小农现代化”模式,打通一二三产业。近年大量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必将促进传统农业向社会化的大融合、大分工和大合作转变。

  二、新土地革命的施行,使现代农业企业在适度规模经营上大展身手

  中办、国办《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标志着新常态下土地革命开始了,对这个意见用32字解读即是:“三权分置,确权登记,有序流转,适度规模,家庭基础,农民自愿,农地农用,鼓励种粮。”这个政策的根本作用就是使土地的流转和集中成为可能,是现代农业企业大展身手的机会。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高度分散,规模小、种地不赚钱是主要矛盾,这是农业现代化的天然的障碍。新土地革命的施行,三权分置,土地可以向种田大户集中,也可以交给工商资本做规模农业,农业真正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

  适度规模经营是符合中国国情的。能够真正能推行“土地大集中、资本大投入、装备高科技、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齐全、多样性经营、企业式管理”大规模模式的地方,在我国可适用的地方很少,在世界上也是凤毛麟角,仅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极少数几个国家才适合和“玩得起”。

  相反,中国的现代农业之路要更多地借鉴日本、韩国、以色列、中国台湾等地区的模式和经验。这些国家与地区与中国大陆一样,人多地少,耕地资源严重短缺。他们在发展现代农业时,把着力点放在发展先进的生物科技和小型机械上,尤其是重点紧密围绕农业生产在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和农村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需求,建立完整配套高度诚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使农民踏实放心地开展家庭经营式的精耕细作,在大分工大合作基础上的适度规模经营,使土地的产出率大幅提高,使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达到了基本平衡。

  三、把握市场,就是要把握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

  当一国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就将进入以居民购买力充分释放、消费升级拉动经济增长为特征的快速发展期,2008年我国平均GDP达到3312.6美元。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

  中国农业企业和食品企业要紧紧把握这个消费趋势,以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满足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农业企业必须清醒地认识这两个消费特征,不再盲目跟风生产大路货,要改变经营模式,根据市场上消费者的新需求来确定发展战略。

  消费升级是健康级别的升级和产品档次的升级,人们的消费从将就变成了讲究。家中厨房的食用油不仅有调和油、菜籽油和花生油,还有了橄榄油、亚麻油,不再单一化;牛奶消费从热衷好保存的常温奶开始转向了营养更鲜活的巴氏消毒的低温奶;饼干加了猴头茹开始养胃了,方便面用上有营养的真材实料叫“革面”了;货架上的有机食品虽然消费者对此半信半疑,可是宁相信其有,不相信其无。等等

  产品和消费档次在升级,消费方式和营销传播方式也在升级。想喝鲜榨橙汁怎么办?过去是去餐馆、咖啡厅或者在家里自己榨,现在新的方式出现了——商业街鲜榨橙汁机,投币、刷卡、APP支付、微信、支付宝都行;o2o模式极大方便和改变了人们的购买方式,包括大爷大妈都在改变。顾客不出家门,上网、微信或者电话就把他想买的油盐酱醋搞定,不一会,就有人送货到家;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传播方式的碎片化,让传播变成了多中心甚至去中心,产品信息的传播近似口口相传,消费变得个性化,但是消费信息传播极为迅速。对于这些变化,企业都要认识到,跟上来。

  四、野蛮人闯入,行业秩序重构

  如今农业领域呈现前所未有的热度,这个热度主要是农业外的资本人才进入带来的。对于原来传统平静的农业产业来说,工商业的大佬来到农业领域,像“野蛮人”,他们带着巨额资金,还带来了跨界模式、人才和经验,所向披靡,行业秩序不断被打破重构。

  这种局面既有让人欣喜的重视农业投资农业的一面,又有跌宕变化、风险巨大的一面。站在农业领域来看,竞争对手不知从哪个地方突然出现,这种突变性,令企业防不胜防。所以,农业领域既是投资的热土,又是风险的乐园。

  工商资本有着天然的“掠夺”性,因为它会天然地抢占优势资源、优秀企业和优质产品的。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在缺乏必要约束和引导的条件下,会对农业和农村发展造成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巨额的工商资本会对传统但是优质的中小型农业企业和产品市场形成冲击。传统企业由于实力不足,在市场竞争中、在并购重组中处在劣势地位,有可能被追求业绩的驱动所绑架。

  一方面“野蛮人”闯入,一方面一部分行业内原有进行自我升级,因此,农业领域必须出现企业大面积的新建、兼并、重组、倒闭和转让,这也是新常态的一部分。

  五、不用互联网思维改变农业,别说是搞现代农业

  互联网不是自己生产新东西,而是用互联网的思维提升传统行业,颠覆传统的信息流、资金流、物资流,一切传统产业的生态环境都将发生巨大变化。对这种新常态,农业企业一定要主动迎接和真诚适应。

  一个最先进的技术与一个最古老的行业结合,会发生什么?

  第一,互联网把口碑和产品体验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极大改变了传统的营销传播方式。

  广告一百遍,比不上朋友一句推荐。互联网把这种口碑发挥到了极致,淘宝的评价体系无论是正面评价,还是负面评价,只要用户愿意,都可以公开透明的查到,这使得市场更加透明,信息趋于对称,口碑成为市场的通行证,为中小企业超越老牌企业提供了可能。

  在互联网时代,也许产品还是原来的产品,而接触和接纳产品的方式是全新的了,从未有过。围绕产品形成的体验,成为了经营内容和消费者的满足点。比如互联网可以帮助会员进行产品定制,大大得满足会员个性化的需求;互联网可以帮助农场进行产品溯源或提供给会员监控生产流程的途径;互联网可以帮助农场打造虚拟化的产品,比如儿童教育,或者农场游戏等。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