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海信彩电战略的得与失

日期:2015-08-31 浏览:512 作者:刘步尘 来源:品牌中国网

  8月27日,海信在纽约举行发布会,宣布向美国市场投放65吋ULED曲面电视。海信称,选择在纽约发布新品,意在展示强大的技术实力,在ULED挑战OLED的电视之争中加重竞争砝码。

  业界解读认为,此举一则表明海信开发美国市场之信心,一则宣示与OLED对抗到底之决心。

  近期,海信的一连串动作令人瞩目。

  首先是8月24日,赶在创维召开OLED新品发布会之前举办媒体沟通会给OLED大泼冷水。海信电视研发负责人称,OLED电视有技术缺陷,不具备推广条件。“OLED的困扰是良率和可靠性,尤其是对于大尺寸面板应用。此外,残影、寿命短、图像烧结(每次开机不能超过4小时)也是现阶段的技术难题。”

  其次是8月初,宣布出资2370万美元收购夏普墨西哥工厂全部股权及资产,获得夏普电视美洲地区除巴西之外的品牌使用权。

  事实上,在这两个事件之间,还有一个与海信有关的插曲:8月17日,顾雏军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广东佛山法院已受理其关于财产执行分配方案异议的民事起诉。起诉提出判令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信空调有限公司、海信集团有限公司赔偿顾雏军及格林柯尔系公司等直接经济损失至少489.61亿元。

  实事求是讲,海信是一个较为出色的彩电品牌,至少在过去十年,这一结论是成立的。

  2004年之前,海信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二流彩电品牌,因为抓住了CRT向平板转型的历史机遇,从此跻身中国彩电第一军团行列。按照海信对外的说法,过去8年,海信彩电市场占有率一直稳居第一。

  事实上,海信给许多人留下了“技术派”印象,甚至赢得了“中国索尼”的美誉。

  海信还是中国盈利能力最强、最稳定的两大彩电企业之一。

  在国际市场上,海信彩电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以美国市场为例,海信电视年销量达到200万台。良好的市场表现,直接才促成了海信对夏普墨西哥彩电工厂的收购。

  然而,危机的种子恰恰在企业最顺风顺水的时候埋下。

  数据显示,海信彩电正在受到竞争对手强力挑战。2014财年,海信电器实现营业收入290.0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4.0亿元,同比下降11.55%。其主要对手创维数码,2014财年实现营收401.35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321.5亿元),同比增长1.7%;实现净利17.66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14.15亿元),同比大幅上升40.8%。后者在营收、净利、净利增幅三项关键指标全部超越海信。

  什么让海信变得不再像过去那样顺风顺水?

  一般认为,近年来彩电企业盈利能力下降(营收也呈现负增长),与乐视等互联网企业的强力渗透有关。为应对互联网企业的竞争,彩电企业不得不牺牲利润以换取销量,结果大部分企业盈利下降了,营收(销量)也没能实现增长。原因何在?在于未形成“高举低打”格局,即盈利强的产品没有培育出来,价格低的产品难以对企业营收和盈利做出实质性贡献,该低的低下来了,该高的没高上去。作为中国彩电行业代表性企业,海信同样未能逃脱这个“乐视魔咒”。

  仔细研究海信彩电战略,你会发现它有一个明显的短板,即基于新显示技术的战略布局缺乏远见。比如,它倾企业之力推广基于液晶技术的ULED,但是“后液晶时代”做什么?海信几无作为。海信把激光电视当做液晶电视之后的产品,但是在激光电视上布局力度较弱。

  事实上,稍微懂行的人都知道,激光电视并不是什么新玩意。2004年把CRT彩电业务卖给TCL的法国企业汤姆逊,正是激光电视的鼻祖,后放弃该技术。激光电视有一个致命缺陷,易受环境光影响,好比投影仪不能拉开窗帘使用,是一样的道理。

  谁才是未来彩电的主流?国际彩电企业共同的回答是OLED——一种清晰度更高,色彩更鲜艳,对比度无限大,实现即时响应,可卷曲、可折叠的电视显示技术。

  被国际主流企业视为发展方向的产品,恰恰在海信这里成为坚决拒绝布局的产业,这是为什么?

  答案在海信彩电产业的现状。

  依照海信自己的说法,过去八年,海信液晶一直稳居国内第一位置。作为液晶产业的既得利益者,海信和别的企业相比,希望液晶时代拖延得越久越好,对新显示技术天然缺乏积极。这一点,和三星在OLED上没有LG态度积极有相似之处。

  ULED出色的性能表现,进一步增强了海信ULED替代OLED的信心,甚至海信还着意邀请相关机构,“鉴定”出ULED确实大大好于OLED。

  客观地讲,海信的ULED,与同样基于液晶技术之上的三星之SUHD、创维之GLED、TCL之QLED,并无本质区别,均属于液晶高端产品。

  有人说,海信缺乏布局OLED的积极性,是因为OLED天生就是为颠覆液晶而生。

  不仅如此,海信还对OLED缺点进行了放大式传播。海信电视研发负责人总结OLED有三大缺陷:1、寿命不到液晶电视一半,2、开机不能超过4小时,3、开关机不能短于10分钟。

  果真如此,OLED应当是垃圾产品,不可能骗过LG、三星、创维、康佳等一众彩电企业。事实上,即使普通人,稍一动脑筋也不难发现海信此论的荒谬。比如“OLED开机不能超过4小时”,卖场里的OLED样机每天演示时间都在8小时以上,这个怎么解释?再比如“OLED开关机不能短于10分钟”,消费者手里的智能手机,大多采用OLED屏幕,每天无数次地开机待机,谁的手机因为频繁开机待机烧坏了?

  将业界一致看好的OLED说得一无是处,会让人联想起“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想当年海信转型进入平板电视领域的时候,液晶电视亮度低、可视角度小、拖尾现象严重,典型的问题产品,海信不是照样进入了吗?

  海信说“一旦OLED成为市场主流,中国企业只能沦为外资品牌的分销商和搬运工”,理由是中国企业没有OLED面板生产供应能力。请问,到现在为止,海信具有LED液晶面板制造能力吗?没有。海信怎么不怕成为别人的分销商和搬运工?

  还有,请海信不要忘了,2004年即海信转型平板电视那一年,索尼推出的基于CRT技术的特丽珑显像管电视,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在彩电行业的地位比ULED高不知道多少倍,面对平板电视汹涌大潮,不照样黯然退场吗?

  海信大力推广自己的ULED本没有错,错就错在它不该为推广ULED而刻意否定OLED,否定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不惜将自己置于新技术对立面,这个代价实在太大了。

  我担心的是,高调抨击OLED的海信,当有一天不得不转身做OLED的时候,该怎么自圆其说?请问:海信敢承诺坚决不做OLED吗?

  客观地讲,创维、康佳大力推广OLED,并没有把宝全部押在OLED上,很大程度上是认同此产业发展方向,为此而提前布局进行品牌占位,没有人傻到放弃LED液晶全心全意做OLED。关键在于,你今天不占位,等明天市场成熟了再行动就晚了,好比你今天不栽树,明年你就没有摘苹果的资格。

  一位媒体资深人士这样评价海信:真不做OLED就太缺乏战略远见了。

  本作品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来源:品牌联盟网,作者:刘步尘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