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力推土豆闹革命,咱们农企怎么跟?

日期:2016-03-01 浏览:648 作者:娄向鹏 来源:品牌中国网

1.jpg

  农业部23日正式发布《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将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是打造小康社会主食文化、破解农业发展瓶颈、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引领农业绿色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有益探索。也是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又一举措。

2.jpg

  去年1月6日,农业部就正式启动“土豆主粮化”国家战略,将土豆与水稻、小麦、玉米并列为中国四大主粮,这次农业部正式发布了指导意见,对于加快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提供了政策性的支持。为何要提出马铃薯主粮化的策略,我国现今马铃薯产业的现状如何,国外有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看小编与您一起解答。

  马铃薯主粮化,是国家战略也是大势所趋

  在国家提出马铃薯主粮化以后,很多人认为这标志着,我国的粮食储备肯定出现问题了。只是中央不明说,将问题捂住。粮食“十二连增”之后、为何还要“马铃薯主粮化”这让很多的国民都理解不了,其实马铃薯的主粮化,既是国家的战略也是大势所趋。

  1、马铃薯主粮化, 具有全局性意义

  目前,全国工业和城市用水占总量的30%强,农业用水则占近70%,而且其中有效用水仅占1/3。以现有三大主粮为例,水稻、小麦、玉米都是高耗水作物,其中,小麦一季生理需水100方,玉米为120-140方。把这一基数乘以它们的种植面积,得出天文数字的耗水量,还不考虑其2/3的浪费。

3.jpg

  特别是在华北“漏斗区”,约5500多万亩的粮食主产区,为了浇地上的庄稼,地下水采到几百米深,形成地下“漏斗”,导致降水、地面径流和地下水“三水”失衡,不能循环。

  而土豆恰恰是耐旱、耐低温、耐盐碱同时生长期短并高产的作物。土豆另一个强势优点省工,在当今中国也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随着大规模工业化、城镇化,农村“用工难”问题普遍而突出,“什么省事就种什么、怎么省事就怎么种”是从南到北无可避免的通病。

  土豆宜作的第二块区域是著名的“胡焕庸线”,即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大致为倾斜45度的一条基本直线,气象学上为干旱半干旱地带,普通农作物的有效积温也不够,有大片潜在农田都没动用。

  还有第三块南方冬闲田,大概有2.7亿亩,其中能够用于种马铃薯的至少有1.7亿亩。

4.jpg

  这三大块,加上现有8000万亩,全国新增2亿亩马铃薯种植面积是有把握的。这2亿亩,不与其他三大粮食作物争地、争水、争人工、争肥、争药,按亩产平均两吨计算,一年收获4亿吨专用马铃薯,折合全粉8000万吨。这是个什么概念?相当于新增了一个夏粮,这是了不起的贡献—既缓解了粮食安全压力,又调整了种植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改善了生态环境。说它具有全局性意义,毫不为过。马铃薯主粮化正是直面我国当前的粮食安全问题,所采取的最为有效的战略举措。它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收益、改善国民身体素质、优化生态环境,都有显著积极作用。可以说,马铃薯主粮化的好处,数都数不清。

  2、市场倒逼马铃薯主粮化

  我们国家已经实现了粮食产量“十二连增”,中国人的饭碗是端在自己手里的这一基本判断没有错。但与粮食连年丰产同时,粮食进口量也连年递增。1996年《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首次提出粮食自给率不低于95%的目标,《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再次确认这一目标。但事实上,到2014年,中国粮食自给率已经跌到87%。

5.jpg

  一方面,因为粮食统计口径中,除了稻米、小麦、玉米三大口粮之外,还包括进口宗的大豆,如果把大豆拿出来单算,应该说进口的口粮数量并不大,口粮基本自给的要求和现实状况是吻合的。另一方面,粮食自给率下降,是居民消费升级、参与国际市场、国际分工的必然结果。专家普遍认为,95%红线是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在新形势下,粮食安全的内涵与10年、20年前不完全一样了。所以,保证粮食、尤其是口粮的较高自给率是底线;未来要进一步满足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及减轻环境与资源压力,适度进口工业用粮、饲料用粮甚至口粮,将不可避免。

  伴随粮食进口量连年递增的,还有一个奇特现象:最近三年马铃薯的进口量连年增高。这逼迫有关决策层警觉:“连土豆都要进口吗?”同时催人思考,由此探索出可能的解决之道。

  3、中国人缺什么它就有什么

  所谓主食或主粮,有一个简单认定法—吃饭时端在手里、拿在手里吃的叫主粮,盛在盘子里放在餐桌中间的叫副食。按国际通行说法,主粮有“四大”:大面积、大规模种植,有足够大的产量,能够在比较大区域内长时间储存,具营养价值而被大部分人喜欢吃。

  用此标准衡量,马铃薯的表现没有一项不优秀。

  目前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大数约8000万亩,虽跟玉米的5.5亿亩、水稻的4.5亿亩和小麦的3.4亿亩不在一个量级,比大豆的1亿亩也有差距,但肯定算是大规模种植。

  按目前国内平均亩产一吨计算,全国马铃薯产量大数在8000万吨左右,折合马铃薯全粉约1600万吨,相当于全国夏粮总量的1/6。而世界平均亩产水平为1.2吨,发达国家则将近3吨,可达8吨。这跟我们不好好种它、不用好地种它、不选用高淀粉含量品种(因为菜用)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产量潜力极大。

  主粮至少要能做到周年存放,而耐存正是马铃薯的强项。马铃薯经脱水干燥后磨成粉,称为马铃薯全粉,一般能存七八年,远远超过米、面和玉米。收购商愿意收,易存放,损耗小,好赚钱,是一个不得了的市场优势。

  至于营养价值,可以说不起眼的小土豆“浑身都是宝”:跟现有三大主粮比,它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低,所以热量低,总糖量也低,特别适合于“三高”人群;但膳食纤维含量高,特别适合于“十男九痔”的国人;同时人体必须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高,尤其是中国人容易缺乏的钙、硒、铁、锌等,“中国人缺什么它就有什么”。所以,马铃薯主粮化将带来中国人的“膳食革命”,把土豆当主粮吃,可以强健中华民族。

6.jpg

  马铃薯产业化的现状与困境

  我国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显然,实现马铃薯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由原料产品向产业化系列制成品转变、由温饱消费向营养健康消费转变,不仅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还需要科技工作者、马铃薯种植加工企业和广大薯农付出艰辛的努力。

  近几年,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8000万亩以上,2013年达到8421.9万亩,主要分布在西南、东北、西北等地区。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13年,中国马铃薯产量达8892.5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24.2%。

  按照2012年初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马铃薯加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中国马铃薯加工业总产值达到350亿元,利税45亿元,年加工转化马铃薯1400万吨。

  看到马铃薯作为主食产品的经济增长点,一些企业伺机而动,欲将业务拓展至马铃薯全粉的生产加工。以马铃薯研发、种薯生产为主营业务的内蒙古民丰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昭晖说,虽然企业的主要精力在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和脱毒种薯的扩繁、推广上,但在马铃薯主粮化利好消息的推动下,企业正抓紧建设年产1万吨马铃薯全粉厂,计划今年9月建成投产。集马铃薯育种、种植、淀粉研发、生产和销售等业务于一体的内蒙古奈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将借助马铃薯主粮化趋势,研发更多品种的马铃薯产品。

7.jpg

  然而,对于马铃薯产业链的上游———广大种植户来说,马铃薯主粮化战略能否充分调动他们的种植积极性,仍待思考。近年来社会游资的无序进入和种植户的盲目投入,致使马铃薯价格波动明显,滞销或薯贱伤农现象屡有发生。近几年,种植户虽有了每公斤1元钱的良种补贴及部分农机具补贴,但马铃薯成为主粮后,还应该享受与其他主粮类似的粮食直补、生产资料补贴和最低收购价等保护性政策。

  随着科技的进步,在马铃薯作为主食方面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重要阶段性进展,同时,已经将马铃薯馒头、面条、米粉、复配米等主食产品中的马铃薯粉占比由最初的10%左右提升至70%、45%、55%、35%。在国内很多省市已经有了很多的土豆作为主食的餐饮。

  本作品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来源:品牌联盟网,作者:娄向鹏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