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业众筹之殇!

日期:2016-08-29 浏览:530 作者:马超 来源:品牌联盟网

  众筹源自于国外,而今已经真正的走入了国门。随着互联网行业众筹的风起云涌,相对落后的珠宝业也终于迎来了自己的众筹时代。但是,撇开珠宝业不谈,中国式众筹除了债权式众筹P2P得到迅猛发展之外,其他类型的众筹,如股权类众筹、回报类众筹、公益类众筹总体看来还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状态。如果说中国整体的众筹状况尚且如此,那么珠宝业的众筹又会出现哪些问题呢?

  第一,众筹的法律问题。众筹属于一种私募行为,根据中国法律,众筹不支持以股权、债券、分红、利息形式作为回报项目,否则有非法集资之嫌,美微传媒在淘宝出售原始股的大胆尝试就被监管部门叫停就是一个例子。前些年,很多珠宝企业开始销售纸黄金,开始都风生水起,但是非法集资的帽子一戴,大家的项目又各自下马了——谁也不想触碰红线!根据现行的公司法及证券法相关规定,如果未经监管部门审批,向非特定对象公开发行股票,或者向超过200个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都属于公开发行股票。就目前中国法律政策环境而言,债权类众筹、股权类众筹还存在诸多的限制和法律红线,如果放开去创新则可能触犯刑律,保守则不利于创新,缺乏吸引力。中国式众筹如此,珠宝业也必然无法置身世外。

  第二,众筹退出机制未形成,股份变现风险大。股份退出机制的不完善是风投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项目能够很快实现盈利还好,如果不能很快实现盈利,很多投资者在资金吃紧的情况下就想退出,但是交钱容易退出却很难。事实上,经济寒冬与珠宝业的寒冬同步出现,哪里有什么快速盈利的好项目?最简单的事实是,中国还没有成形的PE二级市场。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众筹因其法律地位还不明确,不被主流认可,故而“退出难”问题更加突出。

  第三,投资者急于求回报,导致团队急功近利,战略方向扭曲,效果不堪。中国珠宝业最缺少什么?品牌!中国珠宝业为何这么缺少品牌?因为很少有人舍得对品牌进行长线投入,缺少耐心、恒心与毅力。这样的先天基因决定了珠宝业老板急功近利的思维。很多众筹都起始于一个项目的包装,通过热烈精彩的演讲募集资金。趁着头脑发热时,这些投资人把钱投了出去,但是恨不得转瞬间项目就实现盈利,马上就上市成功!经营团队何尝不急?虽然很多项目在提出时就说明了是中长线项目,但是投资人的压力却让很多中长线项目变的扭曲,经营团队在无法承受压力的情况下更改当初的战略方向,而急功近利一旦成为惯性融入到经营团队,这个项目也就变的面目全非,效果不堪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第四,为了众筹包装项目各种夸大,实际资源不匹配,自己挖坑自己跳。众筹的目的是什么?首先发起人得确认不是黔驴技穷后的圈钱手段!前些年开店就赚钱时怎么没人玩众筹?到了经济发展趋缓,业内大量企业倒闭跑路时,一些人才吹响了众筹的号角!如果有好的项目,为何不自己独立经营?真的是缺少资金?还是缺少独自承担风险的勇气?又或者是新的融资手段?很多人融资后拿着本应该投入珠宝项目的钱去放贷、投资其他项目,甚至跑路!这些项目在包装时就漏洞百出,实际的资源不匹配,为了迅速圈钱各种夸大,火急火燎的就开始众筹,资金到了却发现之前的路行不通,所以自己挖的坑就只有自己跳,而且还把别人一起绑着跳了下去!当年央视焦点访谈就曾经曝光过“招商=圈钱”,而现在投资人得先确定这一轮的众筹不是当年“圈钱”的回光反照,否则就可能血本无归。

  第五,众筹后管理难度大。按照常理,投资人只要负责投资即可,经营由经理人团队来负责整个项目。但是,往往出现的情况是经理人处处受到投资人制约,更可能出现的是每个投资者觉得自己都是老板,人人都要参与决策,所以项目的战略方向变来变去摇摆不定。更甚者有的投资人还会在经理人团队中安插自己的人,又或者分帮分派,互相制约与监视…如此这般的众筹岂能做出成绩?也有的,大股东或者发起人一手遮天,虚做报表,私采货品,掺入私货…经理人沦为背黑锅的替罪羊。众筹其实不难,众筹的经营才难,而经营的难度则在于投资人的影响力渗入到管理层,那么这个项目必败无疑!

  以上一些情况是笔者以亲历者的身份感受过的,也有业内同行交流得到的,众筹这条路在整个中国企业界需要探索,在珠宝业则需要更长的摸索。众筹在中国已经变味了,我们应该予以期待,但更应该在观望中期待!

  本作品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来源:品牌联盟网,作者:马超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