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应对市场难做的策略!

日期:2016-09-14 浏览:601 作者:于斐 来源:品牌联盟网

  市场大环境不理想。

  僵尸企业倒闭潮、落后行业失业潮、淘汰行业降薪潮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凶猛。

  这股10年一次的经济大调整必将毁灭一批人,同时成就一批人;谁能先知先觉就能鲤鱼跃龙门,谁顽固守旧、随波逐流必将被残忍淘汰。

  回到现实,许多企业为什么在市场处处碰壁?

  原因很简单,他们更专注于提供产品、功能和服务,而非聚焦于对消费者心智资源的争夺。

  其实,企业认为自己的产品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顾客如何认知你的产品,如何把品牌融合到故事和情感层面。只有当顾客愿意掏钱认购的时候,你的企业资源才能转化为财富,你的产品才能转化为商品,你才能有现金流和赢利,也只有到那时,企业才有资格说——为社会创造了价值。

  现实中,许多中小企业仍然以求生存为主,充分体现出生计经济的特点。

  具体一点,就是:

  首先,许多行业产业链的上下游都是处于红海竞争。上游的生产商,生产基本沿用“大而全,小而全”的方式,完全没有自己的特色和主打产品,竞争十分残酷;而下游的销售商基本都是某单一品牌的代理,生产商的竞争扩展到了下游,导致很多城市都有众多家销售公司,市场销售一片红海。

  其次,很多企业都是生产主导销售。产品一般由工厂自行设计、生产,然后在全国自建销售网络,或引进加盟商销售。这样很容易带来大量的产品积压,直接损害现金流,导致很多企业资金周转不灵。

  还有,大多数企业的研发和设计,只是参照其他生产厂商和设计师,并没有真正满足市场需求。

  厂商自己设计、自己生产、自己销售,从本质上讲,仍然是一种“前店后厂”的自产自销模式。由于能力、精力、实力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他们在每一个模块都不能做到系统化和最优化,尤其是产品是否满足市场的需求,仍然靠运气而定。

  今天异常激烈的市场,企业只要一个错误,那怕是一个小小的错误,就有可能把辛辛苦苦亲手打下的江山拱手让人。

  记得2013年11月10日,刚满15岁的腾讯在深圳主办“WE大会”,马化腾在会上说,无论过去多么成功的企业,如果不能拥有持续创新的基因,没有面向未来的敬畏和恐惧,一定会倒在历史的尘埃里。

  的确,成功往往使人自大,很容易在炫耀和自满中使人走向失败之路。企业一旦成功,偶然的所谓经典看成是必然的结果。于是,决策者看事物的客观程度难免降低,进而在做决策时,常以自己的主观判断取代了市场的需要,这样的事情现实中是俯拾即是。但是,中小企业的首要任务不是去活在过去,而是活在未来,在十个产品九个衰的严峻形势下该如何在充满荆棘的市场森林中不至于迷失自己,才是出路。

  接触过各行各业许多老板,年龄大小不等,谈起自身产品时,往往津津乐道,喜形于色,这也难怪,付出艰辛的成果总是刻骨铭心的。

  可是在市场上转一圈,不是没看到就是没听到,当问起究竟,老板们原先的豪气似乎暗淡,雄心有些削弱,口气也在遮遮掩掩不情愿中变得无奈。资金不足实力有限,想要打开市场毕竟心有余而力不足。停顿片刻后,接下来语气又开始恢复原先的高亢,自己产品属于国家专利,填补了国内空白,有的属于珍贵、稀罕之类,应该有广阔的前景云云,那眼神中透射出的光芒就好象千里马总究会有伯乐赏识一样。完全一副执迷不悟的样子。

  可悲可叹啊!

  他们满脑子都是自身的产品怎么怎么,完全的是以主观自我为中心,忽略了市场现实的核心因素,纯粹的产品导向意识。

  君不见,满大街的同质化产品遍地都是,而且每样都是以迎合满足需求来研发生产的,表面看起来,潜在市场应该无限广阔,但要命的是现实市场却廖若晨星。

  笔者指出,事实上,企业缺少的不是产品,是系统规划。企业成立初期,核心应放在精准定位、认知体验、资源优化和品类管理上;招商成功后,应该对终端精细规划、加强整合营销强化生态支持体系;企业进入成熟期,互动体验营销,着手内容智造策略;企业进入衰退期,重点放在新产品规划上,增加利润来源。当一位老板开始自身企业经营行为时,你一定要想想你的经营应该为自己服务,还是应该为顾客服务?许多特定条件下,你或许更乐于取悦自己,但若想盈利,就要取悦顾客。因为营销的目的就是要使企业盈利,而不是唤醒你的自我意识。要明白未来的商业模式就是以客户而不是以企业自身为基准,从产品创新到消费者创新,从以企业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从产品驱动向以服务驱动转变。因此,企业必须在战略和模式的前提下,根据关键业务和核心职能来构建企业的组织体系,明确每个岗位详尽的工作职责,提炼出关键业务流程,从而为组织运行提供保障。

  现实中,我们的老板总觉得自己似乎很了解顾客需求,特别是当企业经营一段时间之后尤为如此。但是,人们的品味在变,生活习惯、消费心理在变,为了避免这种纯粹属于主观或拍脑袋想当然的心理,我们的企业应该需要培养一种经常询问目标顾客、了解顾客需求的习惯。

  在过剩经济时代,大众消费的变幻莫测是人人皆知的事实,今天畅销未必表明在明天也同样地畅销。但不管怎样,企业销售目标顾客想购买的东西而非你想卖的东西。美国营销专家兰兹鲍姆教授为此也提出,营销的最终目标是让自己成为目标市场的顾客心目中首选甚至唯一的选择。事实上,营销就是关于目标顾客的,属于市场导向,而不是关于你的,再或者是什么产品导向之类。

  目前,有些企业成功了,但不知道具体是怎么成功的,究其原因很大层面上是机会主义主导所致,其领头人凭着自身良好的悟性,敏锐的感觉再加上超强的勇气,成功的就赚到了第一桶金,但时至今日,类似这样的成功方法概率只会越来越低。

  也因此,不少企业开始关心起自身发展的战略来。

  实际上,企业战略说到底就是在资源与能力与所处的环境相一致的情况下的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是一个企业的行动纲领。可是许多企业在制定战略时,往往脱离了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后脑勺一拍就有所谓的战略了,更没有分析行业所处的宏观环境和产业环境以及竞争对手分析。他们过多的强调今后会如何推广产品,但对具体到底要推广什么,则一点概念都没有,要知道,随着营销3.0概念的实践和升级,营销已经从以产品和消费者需求为中心,转向以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和体验为中心。

  换句话说,自身对自己的产品到底有哪些核心优势会给别人带来什么独到的价值以及要说明什么都没有清晰认识,怎么可能让别人对你产品产生兴趣呢?

  由于市场竞争压力,使得原来就缺乏基础沉淀的企业变得越发浮躁,在经营中企业过分注重既得利益,产品销售靠促销活动或价格打折,产品靠“COPY”。很多企业如同“熊瞎子掰苞米”,每次在开发新产品的时候,就等于是对以前产品的否定。企业虽然在不断否定中发展起来了,可是企业自身无法形成稳定的产品风格和体系;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老板们也渐渐地“不会玩儿了”,为产品的销售发愁,为发展和管理经销商犯难;虽然很多企业十分清楚自身的问题,可就是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笔者指出,一个企业产品在进入市场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你的产品卖点是什么,有没有相关理论支撑体系和体验数据,这个卖点是否是独到而创新的,有没有重复别人,另外,相关的赢利模式和管理模式如何进一步验证产品的诉求和企业的定位等等。许多事情不考虑清楚,这怎么行呢?企业产品的市场运作,关键在于创造和传递用户价值,不仅仅是传递广告信息,而是将广告信息转化为对用户有价值的内容信息,这些内容来自于能引起共鸣的生活元素。因此,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推广什么”,其次再是“如何推广”,两者之间绝对是不能颠倒的。现在,为什么许多产品刚出生就夭折,那是因为他们尚没有明确“推广什么”的时候就急急忙忙“如何推广”,你说,这方面教训还少吗?

  诚然,产品是企业存在的理由,也是企业成功的根本,无论企业的竞争环境是处于成长期,还是成熟期,甚至是当市场处于衰退期,也会有源源不断的有新的产品出现,但只有为产品寻找到出路并成功的进入市场,这才是企业百年长青的基础。有许多老板很迷信自己的产品,总觉得配方科学效果可靠就会拥有好的市场。 好产品当然是成就好市场的前提,但关键是,这里的好产品是个特指:是指经过优秀团队精心实战策划过的产品才是具有市场说服力和杀伤力的好产品。没有经过系统策划过的产品本质是谈不上什么好产品的,因为它没有灵魂,属于没有卖点、没有模式、没有服务的一类就不可能具有生命力。

  做市场的人都知道,好的产品本身会说话,应该具有媒体属性,市场上卖得红火的、老百姓追捧的,哪个不是与优秀策划团队合作,哪个不是经过精心实战策划后赋予灵魂的好产品?假如你认为光凭所谓的“原汁原味”就能占领市场,想法太幼稚了。

  同样的道理,许多老板也许会不甘心,我这产品好啊,应该会有多少多少的市场份额,不要多,只要是千分之一,甚至是万分之一也就很可观了,怎么会没有市场呢?是啊,他们的一厢情愿,他们的心理预期似乎也有道理,但在我看来,这也只是画饼充饥自做多情而已,是的,你的产品的确有很广大的市场,几千万都不够甚至几十个亿也不在话下,但关键是这只是潜在的市场,而远远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目标市场,而一家找不到找不准目标市场或者找到了但不能打动目标市场引导目标市场的产品又有什么用呢?

  十几年来,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先后为海内外500多家企业提供了量身定制的专属服务,许多产品经过策划成为了畅销好产品,为此,真诚的劝告一些缺少格局的老板,你所自认为的好产品如果没有好的团队进行精心策划,从市场角度来说,那是不成其为好产品的。

  美国营销大师特劳特指出:消费者的心才是行销的终极战场。他认为,行销并非一场真正的产品战,而是顾客脑海中的认知战,谁能在顾客心中占据有利的地位,谁就取得竞争优势。

 

  本作品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来源:品牌联盟网,作者:于斐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