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业经济迷局怎么破?

日期:2017-04-26 浏览:341 作者:刘永煊 来源:品牌联盟网

  导读:近日暴雨大作的傍晚时分让人回想起十年前的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仅几千元一平方的附近楼盘“我们”却嗤之以鼻无动于衷。此情不知何时早成追忆?人生总有属于自己的轨迹,大家总希望至死也不要有人弄乱“我们”划的圆圈。但怎知道,“我们”连生活的节奏都要被这“持续亢奋”的房价、物价所打乱?面对无法打破的“困局”,越来越多的人按捺不住,如今大家似乎只知道,“我们”只能稽首致意拥抱这不死房价与泡沫下的此刻繁华……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大大就首次明确指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

  值得注意的是,一直以来,“行业过热”、“价格上涨过快”是政府对房地产市场问题的一贯委婉说法,“房地产泡沫”一词的说法,从去年开始才频频涌现。而此前,各地土地财政的存在让很多房产新政都具有某些功利性,例如基于GDP增长目标,把房地产业硬生生当成GDP的调节工具,让国民承受着土地、房产的多重重压。一方面要“抑制房价上涨”,另一方面基于经济增长考虑又悄然“放水”。有数据显示,在国内很多地方,土地转让金普遍占地方财政收入30%以上,很多地方60%至70%基础设施投资都要依赖土地财政。

  就如今看来,对于持续快速膨胀的房地产泡沫,中央对其已不再容忍,对其打击的决心与力度在持续加强。毕竟,在中国,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土地收益属于国民,如果说房地产炒作买卖违背了土地归属全民的话,这就是“窃国者当诛”。而且,当下国家意志已经有意寻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若新经济增长点起效,房地产经济泡沫可能随时会被“扎破”。经济泡沫被刺破有多可怕?但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房地产泡沫经济破灭意味着新的发展,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国家经济乃至政治的长治久安。

  然而,近年来持续看涨的楼价让人绝望、让人疯狂,打不死的房价,在反复多次的调整调控下更加肆意扩张。这种可怕的现象,是否在阐述着打压、限制越多,房价泡沫越多?因为,大家都想要更值钱更有价值难得的东西,只有这些东西才能越发激起人们拥有、占有的欲望。

  几乎每次如限购等新消息与举措,总会引起民众的强烈反应,挤破脑袋、想尽办法去抢购成为了近年楼市中“大家心照不宣的正常怪现象”。

  此前,河北设立雄安新区后,大家争抢着去当地买房,随之这种“戏剧性爆发”的房地产交易被迅速“喊停”。

  人的欲望是无尽的,越是被压迫被压抑,占有欲下的反弹与抗争就会更加强烈。

  于是,越打压,越限购,越有更多新的调控手段,却是在歪打正着地帮助房地产商“去库存”。

  如此一来,所谓宏观调控,似乎只是伺机而动激活楼市罢了。

  不过,国家有意识打击房价,例如限购等,毕竟是好事。自2016年9月底国内各大城市陆续施行房地产调控以来,政策变得越来越严,甚至越来越细,还在有意识地查缺补漏。例如,近日,银监会召开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上要求,要更加主动地防控金融风险、大力治理金融乱象,严禁银行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严格落实新预算法。

  这也正如,云南旅游乱象丛生后,当地部门意识下决心整改“刮骨疗毒”一样,也是好的开始。因此,就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限购”新政,可见国家在努力救“市”,尽管行事风格相对委婉。不过,面对疯长多年的楼价,事已至此,各种“疗毒”方法是否奏效,这很考验有关部门,有作为总比不作为要好。

  假若房地产泡沫触动经济危机,物价上涨,财富贬值,社会恐慌,后果将不堪设想。“当家的”适当时候必须下狠招,疏通经络,而不是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结果到最后情况更糟了。

  那么,面对“疯长的房价”,广大老百姓何去何从?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群太监上青楼……房价持续看涨让更多普通家庭“消费”不起,但“消费的欲望”却随之更加猛烈。胡润研究院有调查显示,29%的受访者将房地产作为投资首选,比去年增加4个百分点,64%的受访者认为未来两年的地产价格会稳健增长。

  另据花旗银行在《香港千万富翁调查报告2016》中称,有72%的受访千万富翁愿意预留100万港元以上资金用于帮助子女购房置业。过去5年里,已有27%的千万富翁将此意愿付诸行动,更甚者,超过38%的千万富翁肯出资超过500万港元!房价已疯,越来越多的年青一代往往需要“啃老”才能谋求一隅住所,而购房置业投资似乎更多停留在相对富裕家庭的消费范畴,接下来,楼市或将步进更可怕的“拼爹2.0时代”。

  当购买房产成投资理财,喋喋不休,欲说还休。

  早在几年前,经济学者郎咸平就指出过,房地产是国内理财投资首选。

  房价不死鸟何时了?歪打正着去库存?往事知多少?君不见已有人赶上房地产红利“炒房致富”提前退休?

  据野村资本市场研究所推算,2016年北京新建住宅价格是平均年收入的20倍,上海市是25倍,深圳是36倍,而这三个城市均已超过了1990年泡沫经济下的东京!要知道,当时日本首都东京新建住宅价格是平均年收入的18倍。

  遥想2008年雷曼兄弟公司倒闭触发的最为严重的全球范围金融危机,与当下某些情形是如此的眼熟。那么,发生了的已经非常可怕,接下来未发生的是否更可怕?发生了就需要正视,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譬如,此前辱母案掀起的波澜让大家再次对警务人员、人性与司法等问题上再次思考,还有国内破产保护机制不完善的深思。而前几年的股市动荡,让更多人学到了理性、长远投资。爱过方知酒浓,痛过方知何谓深痛。中国有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不怕“次贷危机”,但世事难料,谁知道呢。

  房价已疯,不断飙升跟上GDP增长跑赢物价的房价,如人的欲望般在无休不止地拼力看涨,游刃着犹如泡沫破灭前夕最后的疯狂。

  最近,经常有朋友提醒买房是当下最好的理财手段,是平抑物价财富保值的不二之选,还说到了某些人通过买房致富提前退休的“成功例子”。对此,若闲钱多又不知如何投资,可以考虑这样的“理财”,尽管的房地产红利已被“已经抛售上岸”的“炒房者”所消瓜分。至少,商界风云变幻,多购置几套房产无可厚非,这比掏真金白银去创业或搞金融投资来得“实在”,起码怎么玩都不算“败家”。但是,最近身边不乏有“手头很缺钱”但也要绞尽脑汁去凑钱借钱买房的,这就真要有待商榷了。

  首先,买房后的经济压力会直接影响到生活质量。毕竟,房产是使用或流通才能体现价值的硬通货,不是收藏古董、字画那种既有雅兴又有升值的爱好。房子首先还是要考虑用来住的,普通家庭如果背负一两百万的房贷,几年内不能交易只能出租,这笔生意显然“很不划算”。想想这未来20-30年不敢随意换工作,加班加点也要死扛“要还债啊”,算算这大半辈子就栽在“房子”上,不就是把最好的青春、精力与幸福感全都贡献给房地产商了吗?

  再说,如果就一套房产,怎么升值都是扯淡,是困局。因为,现住的房子,哪怕价格怎么升值还是不敢随意出手的,因为大家都知道“水涨创高”,出了这套房子后恐怕还要加钱购置其它房子。

  当然,现在盛行有一个这么津津乐道的投资理念:积蓄不多工作也不稳定,先借钱凑钱给了首付,然后房子出租的钱加上公积金供起房来压力不算太大,现有的积蓄能撑几年房贷,万一面临断供了就卖出去也可“赚差价”。总之,买房看起来是稳赚不亏的生意。但是,仔细一想,如果大多数人都这么想,到时候这些“类次贷”的“盘子”谁来接呢?万一遭遇实业或突发身体健康问题,房贷包袱谁来“背”?谁知道房地产是否会在哪个节骨眼上崩盘,经济打乱,危机爆发?小心无辜当炮灰……如此看来,如果自住买房幻想财富升值是扯淡的困局的话,没钱还“打肿脸充胖子”买房则是“死局”,至少并非“上策”。

  一方面,随着更多人加大对购房投资的入局,空置房屋数量只会继续增加,让社会经济体系陷入一种可怕的惶恐;另一方面,面对依然不断上涨的房价,继续冒出的“地王”,大家是否感到“剪不断理还乱”?

  目前是不是该卖房?今年3月下旬,李嘉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买贵点,算上通货膨胀,过几年你会发现也没有买错”。李嘉诚还明确指出,以最近的情况来看,是看不到楼市会跌下去,因为买家的力量很大。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尽管如此,面对国内甚嚣尘上的房地产行业泡沫,监管部门、开发商家、投资置业方都嗅到了泡沫经济破灭的危险性,大家的实际表现并没有李首富说得那么乐观。况且,即便中国的房地产泡沫能继续“扛住”,但也不排除其他问题触发危机的可能性。

  毕竟,假若某一天房地产经济泡沫破灭,房子就会成为负资产,大家会纷纷抛售房产,银行接收大量贬值的房产,房地产产业链崩溃……这将冲击整个社会的金融体系,并形成恶性循环,经济陷入大萧条,一发不可收拾。

  不过,由于这种影响极坏极恶劣,各界都在赌这种事情不会发生,似乎房价永远不会跌,所谓孤注一掷,当然,这也是骑虎难下,唯有背水一战。

  转捩点:若言哪得春风起?跌跌更健康!

  4月19日,《日本经济新闻》网站报道指出,中国房地产过热现象仍在持续。4月18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了3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价格动向数据,近九成62个城市环比上涨。能否让房地产泡沫实现软着陆,中国陷入两难境地。

  该报道称,房价高涨给拥有房产的人带来了巨额收入,这被指可能会给促进创业政策泼冷水。房地产行情如果迎来大幅调整局面,不仅以房产为抵押进行融资的银行,包括将资金投向房地产的基金等在内,银行系统周边的行业也会增加损失。想想面对“金融资本等虚拟经济侵蚀”,董小姐口口声声地说“实业”、“实体经济”,非常耐人寻味。<

  本作品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来源:品牌联盟网,作者:刘永煊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