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巴分算奖视野下网红大师沈巍真相

日期:2019-04-03 浏览:1137 作者:饶润平 来源:品牌联盟网

  拾荒老人沈巍一夜爆红,连带着“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的猎奇、揶揄与惋惜,也四处扩散。不过,这不是沈巍流浪拾荒事件、事情与事实的全部真相。从阿米巴经营者角度上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沈巍的成败都在于分算奖上做了一笔糊涂帐。但“亡羊补牢,未及晚也”,如果纠偏得好,很可能皆大欢喜。毕竟,任何人的出生成长、任何组织的成立发展,都是人类群体的一次次阿米巴分裂与扩张,人类文明也是在众多类似沈巍这样的个性化“英雄”人物的不断背离、出走与回归中,而不断蜿蜒发展、螺旋上升的。

1.jpg

  沈巍身上的那些正能量

  跟一般生命力同样顽强的阿米巴个体相比,沈巍有所变异。一般的阿米巴个体在分裂过程中能屈能伸、能死能活的同时,又能循规蹈矩——只要能保持自己的生命(利益),或者只要能以自己的生命(利益),去成全阿米巴整体的生命(利益)。换句话说,普通的阿米巴既有个性追求,又有集体精神——只要这个集体文化不虚伪、不形式主义,不是为集体而集体,而是为了更好地成就个体,其都可与整体“利益共享”“哲学共享”。

  曾几何时,沈巍也是这样的:既有个人世俗理想,比如“也想有个孩子”“想当官”,又有公共情怀,为了身体力行垃圾分类执念,可以不惜螳臂当车,对赌上自己一辈子幸福,乃至与原生家庭、邻里、单位同事领导,甚至整个世俗社会彻底分裂,“老死不相往来”。

1.jpg

  “分”得彻底,“算”得风流:其身处垃圾地,还能够熬游书海中;既有“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做”的名士风范,又有扪虱而谈、以苦当乐、粪土诸侯的犬儒意味;言谈中偶尔闪烁出的金句,还能让人联想到一点尼采式的智慧,悟到“疯子确实就住在天才的楼上”;流露出的红尘恋恋,甚至让人感觉到罗素情怀,宁愿把自己置身深深苦海,让三种纯洁而无比的激情飓风般地裹挟支配着自己,那就是“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

  邋遢肮脏的外表下,掩盖的是一颗“美丽心灵”:这种人咬狗式的故事与形象,所构成的巨大反差与张力,像原子弹爆炸一样,冲击着人们麻木的神经与失焦的眼球。乃至在沈巍身上,有人读出了洒脱,有人读出了崇高,有人读出了儒雅,有人读出了敬畏,有人读出了荒诞,有人读出了时弊,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当然,仅从沈巍所说那些话的含金量来看,要把其封为“大师”,未免有点为过。但如果从知行合一的文化修行角度看,其确实又可谓大师中的大师,成为每个人“知进退,明得失,正衣冠”的镜子,成为现实生活中很多压力重重的痴男怨女的“诗意和远方”,甚至也是社会上某些“伪大师”的照妖镜。也正是因为以上种种,“网红大师”沈巍一夜之间浪得虚名。

  沈巍的不可承受之重

  表面上,沈巍身上正能量爆棚。但细细“算”来,沈巍这种缺少战略定位与规范的阿米巴组织划分,这种不以私人利益为目的的公共情怀,却带来了与其切身相关的诸多利益主体的得不偿失。换句话说,围绕着沈巍前前后后的许多切身性利益主体,无论是沈巍自己及其家人,还是其邻居、单位组织与同事,都成了利空者。

1.jpg

  按照沈巍说法,自己今天(过成这样)的处境,仅仅是因为其所谓的垃圾分类执念。事实上,为了倡导节约与垃圾分类,沈巍从没向谁屈服过,甚至与很多人激烈地冲突过——无论是父母兄弟,还是邻居同事——哪怕自已,最后宁愿选择流浪拾荒,与垃圾为伍。这种义无返顾的决绝里,会不会有一点玉石俱焚的偏执与无谓?会不会有一点大义灭亲、挥刀自宫般的自私与自残?

  毕竟,无论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清高,还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伟光正,都要顾及基本的人情世故与公序良俗。把再“正确”的垃圾,时时放在家里、过道与单位,多少会损及他人的利益与感受,进而被人排斥。而一个不能体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能为自己亲人朋友同事相容的人,我们能够期待他在公共事业有多少作为呢?何况,从效率看,推动垃圾分类难道只有自己去无谓地流浪拾荒,这样的华山一条道?

  值得同情的是,从沈巍的成长经历来看,其似乎也有难言之隐。按照心理学观点,凡是遭遇过不可解的压力或者严重创伤性经历的人,都比较容易出现囤积障碍。如果这种分析没错,那么沈巍流浪的真实原因,很可能是早年生活中经历过什么精神障碍,而一不小心地钻进了牛角尖,且再也没有什么让其心动的现实尤物,能够让他转身过来。

  据沈巍自述,由于家贫节约而好读书,其从小就养成了捡垃圾的习惯,这种习惯甚至逐渐从生活中带到了工作中,为此沈巍跟家人、邻里、同事、领导冲突不断,直至被这些群体一一标签化为精神病。加上2002年初沈巍所住的老房拆迁,其便开始了居无定所的漂泊生活。这期间,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还是来源于沈父对沈巍的蛮横与忽视。

  据悉在沈父眼里,沈巍从来只是其贯彻意志的道具,前者说一,后者不敢说二。生活在这样缺爱的家庭环境,小孩很容易怀疑自己是否为父母亲生,感觉自己为垃圾一样的多余人,充满自卑。而沈巍恰好又从小喜欢捡垃圾,习惯用卖垃圾的钱来买书,进而从中获得读书的乐趣。这种来自垃圾收集的显性快感,与潜意识里自我垃圾身份的认同感,氤氲和合,自然会慢慢沉淀成沈巍的一种行为习惯。

1.jpg

  解铃还须系铃人

  心是心的归宿,爱是爱的港湾。因为爱的缺失,沈巍成了“垃圾人”,所以要想沈巍摆脱垃圾围城,还得在“爱”的弥补与“奖励”上做好文章。由于自卑,沈巍目前不大可能去主动爱别人。不过,如果有个主动去爱他的人,后者又能够懂得通过各种方式,将前者的注意力转到一些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地方去,比如通过开展一我些团体活动,让沈巍接触更多的人,进而在互相探讨、相互启发的过程中,让他找到榜样的力量,沈巍应该可以上以重新振作起来。

  事实上,沈巍内心里还是向往着一种妻儿环绕的天伦之乐。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其一直都没结过婚,但“以前还是想找个共事的(伴儿),只是人家都不乐意”,而现在来找他的女人,“也只是利用他的人气来赚钱的,图的并不是自己”。从这些话里可以感觉到,即使是目前,沈巍找个女人“共事”的乐趣,还是会高于其目前孤苦伶仃地一个人捡拾垃圾的诱惑。

  只是就沈巍现状看,应该没有哪个女人愿意与其真正“共事”——虽然如今的沈巍,其身边并不缺乏形形色色女人,比如趁火打劫的“师娘”、“乱世四美”等。毕竟,沈巍目前的经济状况不容乐观,同时他能不能、愿不愿配合世俗的游戏规则,又是一个问题。而任何正常的女人应该都不会把自己的未来,压在这些不确定性的赌注上。

  但过去不代表现在,更不代表未来。如果沈巍的亲人、朋友、同学等,能够重新理解、接纳、疏导他,并引导其以自己目前所拥有的一些优势,与一些合适的商业机构配合,让其能够在经济上小有成就,再配合其找个好伴侣,或者干脆就让某个商业机构从头至尾地帮他好好策划安排一下,沈巍的下半辈子很可能是另外一番气象。

1.jpg

  当然,有人可能会问,沈巍这种偏执型的人格适合商业社会吗?事实上,偏执往往是智慧之母,伟大的偏见蕴函着比事实更深刻的智慧。沈巍的性格如果扭转得好,反可能成为专业、专注、极致的代名词。何况,天生我才必有用,一个卓越的管理者,一定能够将人才用到极致:古时一个将军,其手下即使是瞎子、拐子和哑巴,也能够有充分发挥空间,比如他让瞎子埋伏在到前线放哨,因瞎子不能用眼睛看,反而耳朵灵敏,敌人动静可听得一清二楚,同时又不至于抬头起来东张西望反被敌人发现;让哑巴送信送情报,即使被敌人抓获,也不能从他口中探得任何进一步信息;让拐子守炮台,因为即使敌人来了,他想弃守炮台逃跑,几无可能,因为腿脚不便跑不动,只得死守。

  可能还有人担心,沈巍这种个性化的人,很难在一个传统性的科层组织内与人合作。但这并不影响彼此在一种生态性、平台性的阿米巴组织内,正和博弈、多方共赢,毕竟,后一种平台更讲究“万类霜天竞自由”,完全可以让沈巍的价值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比如可以与沈巍合伙的方式,借种种话题与事件营销,让其成为某些主播平台的头牌流量明星,或者充当一些公共管理部门的垃圾分类公益宣传形象大使;甚至扬长避短,以更加松散的市场契约方式,让其成为恒安集团、玖龙纸业等纸业巨头垃圾收集某个环节的像征性负责人,进而成为后者产品质量苛刻的形象代言人,等等。

  本作品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来源:品牌联盟网,作者:饶润平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