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事件:能吃一堑长三智吗?

日期:2008-09-15 浏览:119 作者:王瑞东 来源:品牌中国网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全为天。尽管各级政府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的重视与日俱增,尽管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管理、监控日益严格,但还是出了“三鹿”这样的恶性事件。笔者以为,三鹿事件是必然的,从哪个层面看都是必然的。问题的关键是,屡出问题的食品行业,广大的食品企业与各级政府部分,能够从三鹿事件中吃一堑,长三智吗?

    必然之一:食品的质量监管存在链条的上的监控盲区。官方已经认定,三鹿事件祸起“奶源”。作为不断扩张的大企业,自建奶源基地,自控奶源显然是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于是就有了“散户供应”。然而,对于散户供应的奶源的质量控制,却几乎是空白。尽管有有所谓的检验程序,但是,像“三聚氰胺”这样的有毒物质却可以大摇大摆地被掺入牛奶之中,企业检测不出来,政府部门又没有去检测,或者检测了也是没有检测出来,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对这一环节的质量监控是空白,是盲区。我们不禁要问,三鹿的奶源有此隐患,其他的奶粉企业呢?奶粉行业存在此问题,其他的食品行业在原料的质量监管上是不是也存在盲区?存在多少盲区?存在什么样的盲区?

    必然之二:食品的安全监管在政府主管部门之间存在盲区。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是食品安全的主管部门,然而,包括食品行业在内的许多技术标准,又是技术监督局或卫生部来制定和控制的。新的分工又把企业内部的质量控制划分给了技术监督部门,把市场上的质量问题划分给了工商部门。各部门之间尽管分工看似明确,却有明显的“三不管”地带,此乃政府主管部门之间的盲区。

    必然之三:食品的质量监管存在终端上的盲区。作为曾经多年从事食品销售的营销人,和作为与常年为多家食品企业担任顾问的咨询人,笔者对此深有感触。家家都有一个孩子,中国有一亿多1-3岁的婴幼儿,孩子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孩子的钱最好赚,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了众多的厂家跻身婴童产业。从2008年7月15日在上海召开的第九届婴母婴儿用品博览会的火爆就可见一斑。母婴店这样的专业终端正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发展开来。有数据显示:许多一线奶粉品牌在商超的销售比例已经由过去的80%,下降为50-60%,母婴渠道已经占据了婴童产品市场的半壁江山。由于进入在母婴终端的门槛非常低——不需要高额的进店费,不需要严格的产品检测报告,因而,母婴终端的品牌、产品可谓是良莠不齐,鱼目混珠。然而,直至今天,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对婴童店这样方兴未艾的终端的检查、检测与监管还几乎是空白。可以想见:三鹿这样的大品牌都会出现如此恶性的质量问题,那些游击于边缘市场的品牌,会没有问题?!

    吃一堑,长一智是不够的。远远不够的。无论是于个人,还是企业,还是行业,还是政府。有的企业喊出了“食品行业是道德工业”的口号,无疑是有境界的,然后,对于整个食品行业来说,完全靠道德是不够的,远远不够的,无论如何是不够的。食品行业是道德工业,更是法治行业。

  本作品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来源:品牌联盟网,作者:王瑞东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