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的机会与风险

日期:2014-01-17 浏览:2156 作者:刘步尘 来源:品牌中国网

  有这样一句话:“没有董明珠就没有格力”;据说这句话还有下半句:“没有朱江洪就没有董明珠”。在相当长时期内,董明珠和朱江洪珠联璧合,共同缔造了格力传奇,时称“朱董配时代”。

  2012年5月,朱江洪告别他一手打造的格力。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人们隐隐有种感觉:没有朱江洪的格力,越来越像一辆只有油门没有刹车的汽车。

1.jpg

  格力有今天,董明珠居功至伟。董明珠缔造了“工业精神”时代的传奇,成就了大多数企业无法企及的高度。仅以2012年经营业绩为例,格力电器实现净利润74亿元,差不多是中国五大主流彩电企业同期利润总和的两倍(TCL多媒体盈利7.65亿元,海信电器16.03亿元,创维数码15亿港元,四川长虹3.25亿元,康佳集团4582万元)。预计2013年格力电器营收1200亿元,盈利超过100亿元,继续是五大彩电企业利润总和的两倍。

  我曾经写过一篇博文《孤独董明珠》(该文入选新浪2013年财经博文集),之所以使用“孤独”二字,是因为在我看来,格力电器业绩出众堪称“高处不胜寒”;作为格力掌门人,董明珠被称为“有道德洁癖”,有对营销、品牌、产品、技术与众不同的理解,是个“天马行空独来独往”的人物……凡此种种,共同构成了她孤独的特性。

  在中国,谈家电撇不开格力电器,撇开格力谈家电权威性大打折扣。

  对于格力电器的未来,我有一个基本判断:未来三年,格力电器仍将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即:营收、盈利两项指标都将持续提升,继续成为中国家电业有投资价值的三支股票之一。所谓“又好又快”,即未来三年格力电器营收与盈利增幅保持10%—15%没有太大风险,能否做到20%增速我不知道,能不能到2017年“再造一个格力”我不知道。因为在我看来,格力电器面对的不确定性不是在减少而是在增多。

  在过去相当长时间内,格力电器的主要对手是美的电器(现在的美的集团),另外捎带韩系的三星与日系的大金。但是现在,它除了要面对那些老对手,还不得不面对异族势力的强势入侵,这些异族势力也许并不生产空调,但是它们销售空调,和格力专卖店形成直接竞争关系,比如天猫、京东商城。过去,董明珠曾经打败连锁大佬黄光裕;现在,她能打败电商后起之秀的刘强东吗?

  在我看来,渠道形态的变革对于格力来说仍然不是最严峻的考验,因为董明珠完全可以通过拥抱互联网实现线下线上渠道的整合。事实上,董明珠已经三番五次暗示有可能和马云的阿里巴巴合作。

  在我看来,格力的风险来自三个方面:能否建立互联网思维,能否抑制住规模扩张欲望,以及如何确保“后董明珠”时代企业持续发展。

  在那场10亿豪赌中,雷军一而再、再而三地挑衅董明珠的自信,并非完全因为初生牛犊不怕虎。作为“工业精神”时代的杰出代表,格力长于制造和研发,但是和互联网的距离,毕竟“有点远”。即使董明珠本人,也曾在并不遥远的2012年表示电商对格力影响不大。

  人们倾向认为,互联网对制造型企业的影响,并不单单体现在电商销售形态上,更多体现在思维观念层面,那就是你将消费者放在什么位置上?你怎么和消费者打交道?

  这还不是最考验格力和董明珠的,真正考验格力的是董明珠日益滋生的规模情结,“年增200亿元”、“5年再造一个格力”,今天的格力电器,与7年前的海尔何其相似乃尔。那时的海尔,同样雄心勃勃信誓旦旦要做世界500强,然而真正迎接海尔的,却是企业不由自主地放慢了前进的步伐——不是因为张瑞敏踩了刹车,而是因为海尔前进动力不足。人们倾向认为,对速度和规模的过度追求,导致海尔根基不实,后劲乏力。

  一个企业要想实现持续、稳健发展,必须具备六大要素:自律而有远见的领导团队,强大而完整的研发体系,严苛而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洞见而有效的品牌规划,独立而冷静的企业战略。六大要素,一个都不能少。

  以此标准观察格力,六大要素已初步具备。而我担心的,恰恰就在这六大要素上。

  就在不久前,尚沉浸在与雷军对赌兴奋中的董明珠,接受媒体采访时再次重申,2014年格力电器营收再增200亿元(达到1400亿元),增加200亿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年增加一个主流彩电企业。

  对规模情结洞察最早的是美的的何享健。2010年,美的电器显现出“大跃进”苗头,2011年下半年何老板即紧急刹车宣布全面战略调整,一年半之后,美的止跌回升。2013年,美的集团复苏迹象明显,营收与盈利均有不错表现。用不足两年时间的代价,换回一个健康的企业,美的很值。我预测,未来三年美的都将实现较好发展,如方洪波所言,年均增长不低于15%,盈利增长高于营收增长。

  董明珠的自信,让她不相信“千亿魔咒”的宿命会发生在格力身上,她认为格力电器仍将高速发展,这是企业实力厚积薄发的结果。

  但是,我倾向认为,事情比董明珠想象得复杂。我们看未来的格力,可能面对哪些风险。

  先说格力的规模情结。

  “五年规划(注:即5年再造一个格力)暂时不变”,与雷军豪赌后不久董明珠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重申。这意味着,董明珠的目标是,到2017年格力电器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

  这难免让人产生负面联想,让人想起“大跃进”。

  而过去的格力电器不是这样,在别人追求规模的时候,它将精力放在了研发体系建设、质量管理及专卖店渠道架构上,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无意于规模的格力电器,规模迅速壮大。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