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的机会与风险

日期:2014-01-17 浏览:2156 作者:刘步尘 来源:品牌中国网

  而今,当美等对手放弃规模情结转向“效益第一”的时候,格力却做出了相反的选择。当然,这样说不意味着格力不再重视技术研发,实际上,格力仍是中国最重视研发的家电企业,也是科研实力最雄厚的家电企业。我们担心的,不是它研发能力有可能倒退,而是一旦规模情结无法遏制,这个企业很可能会做出非理性的决策,从而将企业置于危险境地。

  规模情结从本质上讲就是“大跃进”思维。大家可以查查看,那些刚建好就塌掉的高架桥或高速公路,哪个背后没有一个“大跃进”的故事?哪个不是非要赶在某个节日之前完工的“献礼工程”?企业经营有其内在规律,你不能揠苗助长,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急不得。

  一个人不能一味快跑,否则会累趴下,合理的节奏应该是“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慢,有时候放慢脚步调整一下心跳,不是偷懒是为了下一程跑的更远、更持久,这就是辩证法。企业竞争,竞争的不是谁跑得更快,而是谁跑得更远。真正伟大的公司,绝对不是一个短跑型公司,而是长跑型公司,唯有韧性才能让企业根基扎实脚步有力。乔布斯愿意为一款iphone付出7年的时间,才成就了苹果的伟大,而我们的企业总是那么急功近利。事实越来越多地表明,“快鱼吃慢鱼”是误导,“慢鱼吃快鱼”才是真理。

  规模情结的可怕,还有一层原因,投资者一旦企业认同“必须快速增长”观念,企业就只能疯狂地奔跑在快车道上,一旦出现增长低于预期,媒体、投资者乃至公众马上对企业失去信心,各种不利猜测将不可避免,比如“企业后劲乏力”、“企业出现问题”等等,甚至有可能演变成一场危机。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

  那么如何对待规模?国际著名企业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它们很少将营收增长率作为企业目标来追求,更不会为自己画一个看起来令人激动的大饼挂在前面。它们认为,规模是企业经营发展的结果,不能当做目标去追求。因此,人们从来看不到苹果把增长多少个百分点当成企业目标,它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开发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中国企业顾虑的是;如果没有目标牵引,企业发展的动力从哪里来?

  国际企业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企业的发展动力来自这个企业强大的研发能力、强大的品牌形象、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有竞争力的盈利模式,以及这个企业积极向上企业文化(价值观)。

  显然,这与大多数中国企业的目标牵引不同。

  我倾向认为,董明珠规模情结越来越重,有两个因素:一是珠海当地政府对格力的期待越来越高,希望它变得越大越好;二是与董明珠的使命感有关,有点“只争朝夕”的意味。

  我认为,董明珠和雷军打赌,也于无形中强化了其规模意识,担心放慢脚步真有可能被小米超越。

  就此话题我多说几句。我认为,小米5年内超越格力的可能性小于不能超越格力的可能性。换个角度说,5年内格力继续存在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小米继续存在的可能性。如果把“护城河”理论套在小米身上,你会发现,在诸多竞争力要素中,除了营销小米拿不出更像样的竞争力。因此,格力电器更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小米更像一叶随波荡漾的浮萍。在小米的前面,你可以列举出一大串名字:三星、苹果、华为、联想、酷派……;在格力前面,只有格力。

  再说说空调市场的空间还有多大。

  这个问题不仅关乎格力,也关乎它的同行。空调产业发展空间的大小,直接决定空调企业的发展前景,一个没落的产业不可能诞生伟大的公司。

  我认为,空调产业未来发展空间仍然很大。统计数据显示,空调是四大家电产品(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中户均拥有率最低的产品,尤其三、四级市场,很多家庭还没有装空调。另一方面,空调又是四大类家电产品中(按营收规模计)市场容量的产品,一个家庭只需一台冰箱、洗衣机,需要1—2台彩电,却需要2—5台(套)空调。仍以格力电器为例,2013年实现营收约1200亿元,空调产品大约占1050亿元左右,而中国的彩电企业TCL多媒体,2013年营收不会超过350亿元,彩电业务不会超过320亿元。实际上,中国三大彩电企业(TCL、创维、海信

  本作品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来源:品牌联盟网,作者:刘步尘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