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品牌,党和国家领导人都说了什么?

日期:2017-04-24 浏览:907 作者:李光斗 来源:品牌联盟网

  品牌是国家的名片,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党和国家领导人向来高度关注品牌发展,并一直将品牌放在国家战略的至高点。关于品牌,党和国家领导人都说了什么?

  习近平主席在河南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考察时表示,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在《关于领导干部“配车问题”发表的内部讲话》时表示“要坐自主品牌的车”、在吉林考察调研时提出“粮食也要打出品牌”等。

  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全面提升质量水平。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健全优胜劣汰质量竞争机制。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2016年5月11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促进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更好满足群众消费升级需求”、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工作时提出,“把优质国产品牌树起来,使消费者信心提起来”;在考察南昌高科技企业时提出,“要在世界打响自己的品牌”;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依托中国品牌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及国际工商理事会成员时,树立“中国必将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本土品牌”的决心。

  在今年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发表主旨演讲,提到了我国品牌发展的窘境:实体经济工业产品中,有220多种产品的产量排名世界第一,但我国自有品牌排名世界前一百的,只有华为一个。

  我国是制造业强国,但大国寡品一词正是对中国品牌的形象概括。

  新形势下的大国窘境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而言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加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政策层面的发展契机,劳动力廉价、投资成本低、投资环境好的中国迎来了经济高速发展的30年。着力发展低端、劳动密集型、高耗能产业,成为第三次世界产业转移的承接国。用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奠定了制造业大国的地位,有了“世界工厂”这样响当当的名号。

  “花无百日红”,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环境的变化使中国面临“高不成低不就”的境地:转型升级技术实力不够,低端制造业转移。曾经劳动力廉价且充沛、物料成本低等优势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成本高速增加而消磨殆尽。人力、物力、税收、物流等各种成本尤其是土地成本高昂使企业成本连年上涨。波士顿咨询的研究报告称,在2015年美国低成本地区生产的产品成本已经和中国制造成本不相上下。而据预测,到2018年美国制造将比中国制造的成本低出2%-3%。高地价、高税收以及2008年金融危机后开始实施的劳动法让中国制造雪上加霜,很多企业正在新的成本权衡下逃离中国。

  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是制造业新的发展方向,因技术研发和高端人才需求,很多企业向成本更低的发达国家回迁。而低端制造业为节约成本向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国家转移。制造业正在撤离中国,走向美国。海尔、联想等企业开始收购美国企业,把投资的触角转向美国。

  国际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中国才刚刚起步。数字化生产即将被智能化生产所取代。中国要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发展先进的高端制造业,适应国际新形势,在不断地进步当中取得先机。

  品牌建设刻不容缓

  在世界百强品牌中,美国拥有超过半数的顶级品牌。中国却有着与经济地位严重不同步的品牌数量,是制造大国也是品牌小国。世界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大多数都是品牌之间的竞争。中国企业制造能力很强,但由于长期处于代工模式,制约了企业的创新意识。造成了高创造、低创新的情况。另外,由于很多企业家是机会主义者,贪图眼前利益、不注重品牌建设,不少前景很好的企业在发展当中就被国外品牌收购。

  世界上获得长足发展的企业,无一不是走品牌化路线。从产品生产、创新和运营方面做到极致,成为消费者心中的首选品牌。品牌是国家形象的名片,美国以苹果、IBM等树立了科技强国的国家形象,德国以奔驰、宝马等树立了制造强国的国家形象,日本以丰田汽车和松下电器等树立了机械强国的形象。品牌助力国家形象,国家也是品牌的背书,美日德生产的产品相对于其他品牌欠发展国家生产的产品,在产品价格和竞争力方面会获得很多优势。同时品牌形象也包括了国家文化的传达,日本制造代表了认真负责、德国制造代表了严谨可靠。

  被视为制造业“模范生”的德国和日本也有黑历史。十八世纪,英国借助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制造业的标杆时,德国却仍旧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生产能力与科技创新能力与英国相差约半个世纪的水平。1871年德国实现统一,为挤入世界市场求得生存,德国人开始剽窃英国的工业技术,走上仿造假冒的道路。德国的工业间谍通过各种手段偷窃英国的核心技术,学徒员工们通过旅游学习带回英国的生产样品,复制仿造之后再销售到欧洲各国。德国仿冒品影响了英国的产品声誉,被强迫要求在产品上标明“德国制造”,德国生产的产品在当时的情况下可谓臭名昭著。而后,德国人开始了从产品质量到品牌形象艰苦的探索和经营。用100多年的时间,实现了从假冒伪劣、价廉货次到质量领先的华丽转身,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先进范例。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基础,更要立足于精工、创新,多方位的开展强势品牌建设。

  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多的变化。相对于低价,人们更注重品质和品牌。未来的中国要在产品的创新上下功夫,而不是简单的模仿和复制。

  本作品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来源:品牌联盟网,作者:李光斗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