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重在县乡村科学规划与执行力

日期:2019-02-28 浏览:803 作者:欧廷君 来源:共产党员网/党员教育通讯

导读: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召开之际,其耳闻目睹农业农村的发展问题,怀着一份责任,就“精准扶贫”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大事,特向有关领导及社会各界谈谈自已的观点与看法,为有力落实党中央破解“三农”难题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尽一份绵薄之力。

  观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强盛,其核心的根基在农业和农村。农业、农村乃是人民日常生活与安居乐业的头等大事,破解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长远发展的全局性与根本性问题。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怀着对党和国家长远发展高度负责及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深情大爱。以卓越的政治智慧和胆略,破除一切阻碍农业与农村发展的思维定势。多次在重要会议上强调“三个必须”“三个不能”“三个坚定不移”的“三农”发展思想(1)。把“精准扶贫”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列为各级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与优先发展(2)。坚持五级书记抓“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让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全党、全囯人民共同的发力点。使我国在短短的六年时间里就有280个贫困县脱贫摘帽,280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按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8000多万(3)。成绩备受瞩目,为破解我国“三农”难题与实现“城乡一体化”奠定扎实的基础。

  而今,我国“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但由于我国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多年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在公共基础设施、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等领域上形成“同人不同等”(4)的城乡“分割”格局。农业农村发展相对滞后,仍还有许多短板要补,要想如期完成全面实现小康与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目标,时间紧迫,任务十分艰巨。

  在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决胜阶段的关键时刻,根据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我们应站在国际市场竞争的前沿,紧紧抓住困扰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上的问题导向。结合各地农业农村发展实情,科学部署与制定适合各地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建立与健全质量兴农政策体系与责任落实考评机制,切实把中央各项惠农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才是抓好“精准扶贫”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一招。

  科学的县乡村规划 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重大的惠民强国历史性工程,唯有坚持以“集全民之智,举全民之力”为原则。强化各县乡村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一切以当地人文地貌、产业特色为出发点,科学对各县乡村进行全盘规划。明确县乡村阶段性目标任务,细分量化各县乡村振兴工作重点和实施细则,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在各县乡村落地见效。

  山高愈前行,梦好起宏图。在对各县乡村规划设计时,首先,我们应杜绝某些城镇规划复制、照搬的思维定位,切实根据各县乡村格局多样性分化趋势,注重县乡人文地域特色,体现乡土风情。根据不同县乡村发展现状、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设计岀适应当地县乡村发展的路径。按集聚提升、城乡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等方式分类推进各县乡村产业发展,切实做到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科学把握节奏力度,既要做到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扎实有序推进各县乡村振兴大业。

  其次,在各县乡村规划过程中,要从县乡村产业发展、人口布局、公共服务、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统筹考虑。科学地对各县乡村未来经济、产业与时代发展趋势进行研判,确定自身人文特色与产业发展方向,重塑各县乡村特色产业、特色品牌。有力推动各县乡村基层组织、人才、基础设施、产业、人文、生态的全面振兴,真正使各县农业农村全面升级、全面进步。同时,更要把维护广大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各县乡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彻底杜绝“三农”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另外,在各县乡村《规划》要素配置上,破除阻碍要素下乡的体制机制。切实按中央要求,把财政支持的重点放在农业农村,有力构建乡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民覆盖、普惠共享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完善农民与城镇公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制度,重塑城乡关系,强化乡村振兴的时代性、重要性。统筹安排和发挥各县乡村的比较优势,把农业生产融入到各县整过区域性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充分发挥党政引领作用,着力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再次,加快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制度上的改革,鼓励返乡下乡人员使用农村集体土地进行实体创业。全面实施产业兴县强乡村大行动,坚持以特色产业为依托,以农业农村为中心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县乡产业发展主攻方向。着力打造一乡一品、一县一主业的实体产业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各县乡村贤人、能人、富人的示范作用,激发各县乡村全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强化规划实施的执行力,为乡村振兴提供确切保障。 解决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于县乡基层党员干部的创新能力与执行力,优化完善各县乡村基层组织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是当今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在此,着力选拨和培养一大批有坚定信仰、想干事、能干事、勤政为民的优秀党员干部,充实到县乡村主要领导干部队伍中来。对某些只重唱功,做表面文章,庸禄无为或不作为者应转岗、换岗,对搞形式或乱作为者应交纪委严肃处理。这样,才能让广大优秀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扎根农村,全心全意带领当地党员干部群众进行兴乡创业,构建各县乡村和谐安定,经济持续繁荣的美丽乡村。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对标中央抓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本地规划落实的总要求(5)。强化县乡村党政一把手主体责任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首要原则。着力压紧、压实各县乡村主要负责人的目标责任、工作进度与实效,为各县乡村规划的有效实施提供有力保障。建立与完善各省市对县乡村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落实乡村振兴规划执行中的考评考核体系,并将其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的第一标准。在县乡规划实施与执行过程中,既要按县乡总体规划有力推进,又要突出重点。针对不同县乡村发展水平、不同类型乡村特征进行分类实施,有序推进。凝心聚力,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创造精神,找准各乡村产业发展的突破口与切入点,让县乡规划在乡村实践探索中形成良性互动、有机结合,重塑县乡村貌人文特色,打造特色产业。

  咬定目标不放松,敢叫乡村换新天。按“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体要求,以“狠抓两头、强化中间,全民参与”为原则。在此,中央各部涉农机构应良性互动,有序协调,确保资源要素供给到位,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强化提升各省市两级农委(办)机构在乡村振兴的重要性、指导性与监督能力,切实做好当地县乡村规划指导和涉农资金的监管工作,加强组织动员,构建党委、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乡村振兴参与机制。在此同时,建立各市县乡村振兴专家决策咨询机制,集聚各方面力量和资源要素,凝聚社会共识,形成磅礴力量向乡村聚焦发力,有力推进乡村振兴早见成效。唯有这样,才能让我国古老而又欠发达的农村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奋力前行;才能让农业成为当今与未来有奔头的产业;才能让农民成为时代光鲜的职业;才能让中国农村成为亿万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作者系国内知名专家、企业经营战略顾问、亚洲经营智库总经理)

  参考资料:

  (1)、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习近平"三农"思想:"三个必须""三个不能""三个坚定不移"》链接: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0125/c83846-29048273.html

  (2) 、人民网:《人民日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链接: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18/0827/c1003-30251793.html

  (3)、央视网:《国务院扶贫办:今年全国预计减贫超过1000万人》链接:http://news.cctv.com/2018/12/29/ARTIA4t93H9X1vGbeqqstB8o181229.shtml

  (4)、新华网:《农民到居民:转身之后要见平等》链接: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9/21/c_1119600304.htm

  (5)、中央人民政府网:《习近平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指示》链接:http://www.gov.cn/xinwen/2018-07/05/content_5303799.htm

  作者代表作品参考:

  1、江西人社厅网:《欧廷君 言实:深刻领会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的本质要求》链接:http://hrss.jiangxi.gov.cn/view.aspx?TaskNo=008027004&ID=133291

  2、人民论坛作者专栏链接:http://space.rmlt.com.cn/outingjun

  3、人民网:《新常态下加快创新驱动促进健康产业快速发展》链接: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5/1118/c70846-27829056.html

  4、国企杂志《欧廷君:文化+产业"双特色"融合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链接:http://cnsoe.com.cn/jczs/9200.jhtml

  5、中国网:《新时代中国商业门店何以蜕变重生?》链接:http://shanghui.china.com.cn/2018-03/06/content_40241288.htm

  6、半月谈:《匠心锤炼城乡区域特色 开启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链接http:

  本作品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来源:品牌联盟网,作者:欧廷君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