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砚农:接纳新常态,面对不确定性持续创新

日期:2020-07-27 浏览:21474 作者:郑砚农 来源:品牌联盟网

导读:步入新千年,世界变化的脚步越来越快,众多不确定性不断涌现,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到今年的新冠疫情,人类社会经济固有格局迅速被打破。面对这样的世界,我们应如何面对又应如何行动?

  7月19日,由电通公关联合权威财经媒体《经济观察报》以及野声、UTC行家共同举办的主题为“后疫情时代企业的可持续经营”的论坛,在网络上通过主流视频平台同步直播。论坛邀请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原秘书长、研究员郑砚农发表了主题演讲。

1.png

  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原秘书长、研究员郑砚农提出,疫情下的社会生活已形成一种常态,企业一面防护一面复工复产。直面随机发生的不确定因素,用不断的创新去降低造成的风险。

  郑砚农首先认为,我们要适应疫情所带来的新常态,接受随之而来的不确定性。

  2010年世界经济论坛上提出的新常态(new normal),针对的是在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经济社会出现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这个常态与危机发生前不一样了。

  郑砚农认为,新冠疫情发展到现在,用新常态描述更贴切。医学界提出新冠病毒会在南北半球交替出现的观点,这个观点就如医学界提出的人类要与癌症长期共存一样。另一方面,经济要发展,人类要生活,社会要复工复产,不能指望哪一天疫情彻底离开了,再开工,再开业,所以,边防护,边发展就是一种常态。

  同时,这种新常态还体现在疫情严峻时期不得而为之所形成的一些新业态、新工作模式、新商业模式以及新产品,由于其具有的优越性如:安全、简捷、高效、低成本等等,已为人们接受,习惯乃至喜欢。即便是疫情过后仍然会延续下来,不断迭代和出新,以为常态。

  郑砚农以疫情期间颠覆人们观念和生活的一系列新事物举例。他进一步阐释说,“宅”经济,网格化管理,云会议会展,办公软件,同时也倒逼我们加快智慧城市的建设。过去常说的能见面说比电话微信效果好,现在是现在云上视频沟通效果更好。社群之间的沟通偏好已发生了变化。当然还有网红带货虽然会优胜劣汰,但作为特定群体的营销方式也一定会延续下去。他特别强调,这些新常态就要引起企业,尤其是以公共传播,沟通管理为主业的领域的高度重视。

  紧接着郑砚农为如何面对、接受这样的不确定性给出了答案。

  他在演讲中谈到,经济学家富兰克·耐特,把不确定性归纳为两种不同概念。在《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一书中,富兰克·耐特认为,已知的未知属于风险,而未知的未知属不确定性,或者说,风险是可度量的不确定性,而不可度量的风险就是不确定性。

  面对风险,企业要在风险管理上下功夫,支出必要的成本,编制预算,要结合疫情下的国际国内环境,考虑更多因素,自然、地理、 人文、社会、地缘政治甚至太空。要尽可能的用到现代的预测科学与技术,如:大数据,北斗卫星。 用科学的预测来预警,减少风险的发生。

  面对不确定,未知的未知,唯有把自己做得更好,唯有不断创新。大量的事实证明,即使像新冠肺炎这种人类没有遇到过的疫情,新科技和创新的模式,也可让社会抗疫和企业的自救发挥积极作用。2008年的汶川地震,那次地震的震中映秀,对外通信中断,救援部队拼死进入后第一条信息就是由北斗发送的。这次疫情,北斗卫星也是在雷神山方舱医院定标定位,在引导救灾运输大军快速到达方面作用独特,而移动通讯和大数据在统计预测疫情、阻断传播、健康码方面的作用有目共睹。郑砚农还提出,假如当今AI技术足够发达,对病人的诊断和救治可以实现“无人化”,将可以大大降低医护人员的感染率,如果我们在生物医药上有高新的技术储备,就可以在疫苗的研制发挥重要作用。

  郑砚农最后总结说,这次疫情中,对于向数字经济转型早,转型快,对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技术敏感的企业来说,就会受益(不论是从技术层面,还是商业模式管理层面)。从哲学的观点看,确定性是相对的,而不确定是绝对的。同样的级别的地震,坚固建筑物不易摧毁,面对不确定性,企业要做一个强者,而当今强者的标志就是引领创新,主动去创新,而不是被动的等待。

  本作品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来源:品牌联盟网,作者:郑砚农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