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代品牌美学(三)

日期:2022-10-10  浏览:5929  作者:江品醇 来源:品牌联盟网

  当下的数字文明,在智能物联网的新需求变革的背景下,新的“品牌美学”必须做到接地气的理论和实践融合创新,为当前数字经济发展创新赋能,智造品牌美好未来。

  创新实战品牌专家江品醇认为,数字文明的“品牌美学”是以人为本的“新美学”,它符合“美的规律”正向性,真正是人类追求的“真、善、美”的数字文明世界。

  众所周知,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农业文明、商业文明”。目前,人类刚刚进入数字文明,过去的商业文明是一种以物质为载体的生活美,也是追求物欲横流的“自我”享受美。

  过去的商业文明“美学”,由于过分追求物质美、利益美以及享受美,而忽视了自然美、人性美、社会美、应用美、价值美等。

  目前,人类已经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很容易造成财富两极分化,人类社会、经济、阶级等矛盾更加突出,各种利益争夺白热化。

  例如,当前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通过各种战争形式,如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意识形态战等等,这些征服世界的野蛮方式,如今越来越不得人心了。

  虽然人类一直追求物质美好生活从未停止,它经历了“自然美、人工美、美学”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发展过程。

  直至二十一世纪,物质需求才真正得到了满足,当下的物质文明已经发展到了“天花板”。但是,“以利益为中心”的商业文明“审美观”,它将会被更高层次的以人为本“新美学”所取代。

  当前,人类开始追求“物质和精神融合创新发展”的美好世界。随着科技不断地进步,新的需求、新的生态、新的生活方式,每天都在如火如荼发生,人类真正“以人为本”的数字文明已来,它一定会产生新的美学,推动新时代正向发展。

  至今,为什么没有“美”的统一定义?因为“美”是精神世界产物。人类发展还没有进入到真正的“精神世界”,如果人类用物质世界的审美观来定义精神世界“美”,那么,“美”只是物质表象形式,而不是“美的规律”本质。正如美学哲学家李哲厚先生所说“美就是有意味的形式”罢了。

  那么,新时代的“美”是什么呢?作者认为,“美”是意识的快乐影子。在精神世界里,它分有形和无形的融合体,意识影子是无形的,快乐反应的影像是有形的,它可以通过某种形式表现出来。

  “美”不仅是人类对现实生活实践的认知及快乐反应,而且它还是每个时代每个人的意识愉悦的体验形式,它更像是一个意识的快乐影子。换句话来说,意识即认知,美就是认知的快乐形态,由于每个人的认知不同,所以,每个人对美的感受不同。

  大家知道,万事万物都有规律,当然,“美”也有规律。那么,“美的规律”又是什么呢?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由此看来,马克思提出了“物的尺度”、“人的尺度”和“美的规律”重要概念,他认为“美的规律”是人类一切实践活动所要遵循的最高规律。

  由于美是人类发展过程的精神世界产物,它伴随着人类的历史、文化、哲学、现实生活和主流价值观等不断地产生变化。所以,作者认为,“美的规律”是变化的规律,它随着时间、空间、环境和人的认知、快乐体验等方面变化而变化。

  但万变不离其宗,“美的规律”始终是人的规律,它遵循精神世界规律。其实,精神规律也是一种自然规律和客观规律,它可以分为主观精神和客观精神等等,从而产生“主体与客体、意识与存在”的区别。而“新美学”研究“现实和快乐”的新的哲学命题,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

  因此,人类研究“美的规律”,不但要有深厚的哲学功底,而且还要有新时代的创新智慧支持。毕竟”美的规律”具有人类“真、善、美”和“假、恶、丑”等精神世界中正向和反向规律,它明显具有“历史性、时代性、认知性、普遍性和导向性”。

  在数字经济新时代,商业发展到了“以人为本”的品牌竞争生态,新时代“品牌美学”应该以人为本为核心,“新美学”可以使人对于审美活动获得一种“理论与实践、现实与快乐”的自觉,不断地践行人类“真、善、美”,智造新时代新美学应用的强大生命力。

  数千年来,人类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融合发展的哲学命题,品牌的起源也可以追索到图腾时代,人类的商业发展,一直朝着美好生活方向前行。

  大家知道,品牌是商业发展的必然产物。人类从“物物交换”开始,就一直不断地追求生活美。“美”是区分人与动物的特征之一,吻合人类物质和精神融合发展规律。

  自商业文明以来,商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从产品、广告、营销竞争,发展到了如今的品牌竞争,品牌已成为了当下“物质和精神完美融合”载体。

  人类商业文明的出现,加快了生产力发展,物质极大丰富了,人类追求物质美好生活的需求,当下基本得到了实现,如今有形的物质“美”世界向无形的精神“美”世界融合转变。

  同时,在商业文明时代,产生了很多著名品牌理论,比如,奥美的品牌形象论、Grey广告公司提出“品牌性格哲学”、特劳特的定位论、阿克的品牌群概念、安格尼斯嘉·温克勒的品牌生态等众多品牌理论,这些理论同“美的规律”内涵相关,符合马克思“美的规律”构造事物的科学发展观。

  到了二十一世纪,随着品牌理论不断地创新发展,“品牌美学”诞生了,成为了一门综合学科。2006 年,贾丽军博士在《创意经济与品牌美学》一文中首次提出“品牌美学是品牌规划、设计和传播领域的普遍美学规律的新兴学科”。

  后来,他在《品牌美学》书中再进一步阐述“品牌美学三大构成”,即“理论品牌美(包含品牌美的哲学、品牌审美心理学)、实践品牌美学(包含品牌设计美学、品牌传播美学、品牌环境美学)、历史品牌美学”。

  他不但开创品牌美学研究先河,而且他对人类品牌理论创新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品牌美学》是中国化品牌理论杰作之一。

  但是,作者认为,贾丽军博士的《品牌美学》过于狭隘,不能够全面体现新时代商性美和人性美高度融合创新发展需求,它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空间,使之更好地接地气服务于新时代需要。

  我们知道,二十一世纪是品牌竞争时代,新时代的“产品+文化+科技”三元融合形体,它已成为品牌竞争基本形态,品牌也上升到了国家之间竞争。时代变了,“品牌美学”也要与时俱进。

  当下,人类发展正处于“商业文明向数字文明转型升级时期”,过去的商业文明品牌定义和品牌美学,它已经满足不了新时代快速发展,必须重新升级品牌定义,并把它融合到数字文明“新美学”之中,才能够更好地赋能未来。

  那么,新时代品牌定义是什么呢?作者认为,品牌是当今世界唯一能够集思想、理论、精神、文化、财富、社会,以及国家兴衰于大成的最好载体,它是物质和精神融合创新发展融合体,践行“知行合一”的商业竞争工具。

  简单来说,品牌遵循“美的规律”前提下,它是以人为本的战略和战术融合创新发展的商业竞争武器。

  因此,在智能物联网创新时代,迫切需要适应新时代以人为本的“新美学”。当今,人类“美的规律”研究与应用,做到遵循“美的规律”正向性,融合创新哲学思想,接地气指导品牌智造和实践,促进品牌全面健康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好未来。

  (未完待续)。

  (作者介绍:江品醇,创新实战型品牌专家,品牌联盟智库专家,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中国2015第二届年度营销案例奖”终审评委,品牌企业高级顾问,道商品牌学创始人。欢迎合作和讨论,邮箱:368137964@qq.com)

  本作品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来源:品牌联盟网,作者:江品醇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