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80后”大学生营销之路的现状

日期:2007-08-03 浏览:54 作者:洪仕斌 来源:品牌中国网

    今日,在全球品牌网中,看到崔喜忠作者撰写的“80后大学生营销之路的现状”一文。此文不仅成为了“近期热点文章”,并且有大量读者看了此文章,我不知道这里面有多少80年后的读者,其在心里上受到了什么样的影响!但就是这篇文章,让我因为工作忙碌而封存了半年的笔又动起来了。原因有四:一是我本人作为80年后的代表,执笔谈一下我个人的观点,生于80年代的我,所以相信自己言谈是有充分发言权的吧!二是想通过我个人的见解,让更多的80年后的读者走出文章中所指的那些缺点中的阴影;三是通过我的现身说法,扭转其他公司与管理层对于80年后大学生的看法;四是希望通过我的文章,让更多的企业与管理层在培养80年后的员工与部属,多投入一些“关心”资源,那么80年后发挥的作用将会事半功倍!
  
    首先,针对作者说的80年后大学生的七大现象:一、不能吃苦;二、对自己的业绩无所谓;三、基础素质差;四、不爱学习,不务正业;五、强制培训无效;六、无事业心,不关心自己的未来;七、适应能力差。

  如果真的如作者一说,那么80年后的大学生真的是一无是处。

  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看作者所写的案例,其只是通过一家企业以及所在行业的观察,发觉的一种现象,这种是否具有代表性谁都能看得出。其次,我想问一下作者,你有没有真正与这些80年后的大学生进行过有效沟通?有没有针对他们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如果只是通过你个人观察就下如此定论,我感觉你撰写的“80后大学生营销之路的现状”文章中,对于“80年后大学生的七大缺点”的定论是不负责任的!

  虽然,作者在“最后重申”中,称“80后大学生中不乏有佼佼者,他们毕业后很快的适应行业和企业,做出了优秀的业绩”。但“不乏”放在佼佼者前面,也说得是那么的勉强。所以我就要再次质问一下作者,“没有深入了解就没有发言权,因为你只是了解一个企业,或者了解了一个行业,就能代表80年后的大学生都是那样吗?还有就是你有没有反思过自己所在企业的文化,以及自己的管理能力呢”?

  最近,我们公司也招了300个大学生,准备充实到销售一线,他们都是83-84年左右的。我有幸成为了此批大学生招聘小组的组长,所以从大学生的学校招聘工作,以及其培训与实习工作我都做了相应的规划。

  如我们在招聘前,就在学校做了大型“走进XX集团”的企业培训,让所有来的参加招聘的学生能深入了解,将要就业公司的发展目标、发展规划、企业文化、股东思想、经营者的理念、人力资源体系等等,让他们不出校门就能了解到真实的信息,杜绝了现今很多企业在招聘时,“忽悠”大学生的现象。其次,来到公司时我们除了给予其特殊的关心之外(因为80年后的大学生,有其生长的环境的特殊性,我们就不能要求如“文化大革命”那些知青的适应能力)。同时,对于这批大学生,我们加强了引导和培训,从职场礼仪,业务知识、公司营销思路、销售人员的心态培养等课程进行树造,而不是盲目招进来,盲目的送到岗位上,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如你看到的结果一样——“80年后大学生的七大现象”。

  总结此批我们公司招来的80年后大学生的现象,虽然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但优点很多,特别这些优点都是成为现今优秀销售人员的支撑点:一是有激情有活力;二是敢想敢做;三是开拓精神强;四是功利心没有,可以为了爱好与追求而淡化物质上的需求;四是喜欢接受挑战性工作;五是爱用行动证明自己的能力与价值;六是悟性强,学习能力强等等优点。

  讲到这里,通过我们两个企业对于80年后大学生启用的比较,我就要送一个哲理给你:“橘生淮南则为桔,生淮北则为枳”,所以有些时候人要学会分析与自省!

  最后,引用一下你说的“80年后的大学生不爱学习,不务正业”这从段话。这里“不务正业”说的是不钻研工作的相关业务,不爱学习。案例说的把“庆”写成一个“广”加一个“犬”。

  那么,崔喜忠作者,你在文章所写的 “我在一期《销售与市场》看到过这样的一段话:新营销人员的成长,公司培训只能起到10%到作用,老业务员在工作中“带”起到20%的作用,70%还是要考自己。这也许就是我们行业所说的:“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吧。 

  你自己发觉里面有什么不妥之处吗?70%还是要“考”自己。我不知道你这个“考”自己是什么意思,但我认为这个字用在这里肯定不恰当,可是我不会通过此事就下定论说:崔喜忠,你“不务正业,不爱学习,一棍子打死你”?因为从你现在所处的岗位与你对新生事物的关注程度,我认为你是一个具有上进心的人。

  我希望通过此文,让作者在关注“80年后的大学生”时,多投一些“关心”资源,并用发现美的视觉看待80年后的大学生,感受会大不一样。

  著名策划大师王志纲曾经说过:“恰当的年纪做恰当的事,没有过错”。刚刚出来的大学生有点惰性犯点过错,是不能用对、错、好、坏评价的,我认为错就错在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企业、我们的管理者有没有包容的心态。因为21世纪的大学生,毕竟有其特殊性,所以我们有没有深刻理解到此种环境与时代变迁,80年后的大学生心理状态变化,不要动不动就给80年后大学生下一个结论,这样很容易误导一大部分人,也会削弱80年后大学生的信心。因为现今中国大多企业与单位,80年后的大学生以逐渐成为主流与骨干。

  所以希望以后,崔喜忠作者,不要轻易给某一个年代的人下一种定论或刻上一个记号,因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还有就是相信“年轻永远是对的”!  

  本作品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来源:品牌联盟网,作者:洪仕斌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