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靑文章给予的启迪

日期:2019-11-15 浏览:551 作者:徐贻聪 来源:品牌联盟网

  读言靑女士发表在11月11日<大公报>上的<礼物的烦恼>,感慨颇多,也很受启示。

  人情往来,是传统,是文明,也是学问,确实如此。

  关于受礼,她主要说的是住院部分的感受,估计她和先生还有其他方面的经验和体会,同样能给人以认知和启迪。

  我也经常受礼,当然也经常送礼,来自不同的方面,也送给不同的对象,因为"礼尚往来"是人类社会和人际关系中不可短缺的部分,非办不可。

  受礼,由不得自己,属于别人,也就是送礼人的的"主权",当然不得"干涉"。是否接受,则另当别论。

  送礼,则是我自己的"主权",归我自主决定。坦率地说,我送礼次数少,数量也少,有时候还根本不送。送礼多具象征性意义,而且每次都能产生预期效果,即受礼人感到高兴和满意,或者高兴地理解。原因是,对于每次送礼,我都会认真考虑缘由,还有受礼人的身份、关系程度,还有场合、时机,选择礼品,在"礼尚往来"中寻求增进友谊。把送礼看作交友的内容而不是形式,体现出真诚和由衷的礼貌,是交换礼品的本意和内涵。

  我还意识到,送礼与双方关系的远近密切相连。第一次见面,以备礼品为要,不必太重,可选择有国家或故乡代表性的物品,或者与自己有关的物件 ,体现尊重和感情。第二次以后的再见,则无需送礼。"礼多人不怪",并不适用于任何场合。朋友之间因身体原因的探视,当然可以考虑送点什么,一般以对方可能的需要为主,但亲临显示的关心和给对方的温暖,要比任何贵重的礼品都更加重要。我在医院里盼望的主要是朋友露面,说说话,减少寂寞,而不是任何实物。

  在收礼问题上, 我的体会是,朋友赠送物品,是心意,是感情,应该理解。可以自用的,使用掉; 自己使用不了的,送给他人,或者向送礼人表示心领,说明原委,请送礼人带回。我就曾多次这样做过,请送礼人理解后带回,或者转送给医护人员,做到不浪费,还增进了多方面的友情和感情。

  毫无疑问,礼还是要送的,通常情况下也还要收。怎么送、送什么样的礼品为适度和适宜,确实是值得和需要研究的问题。

  (本文作者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品牌联盟高级智库研究员,前驻阿根廷大使)

  本作品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来源:品牌联盟网,作者:徐贻聪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