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迷局2020:全民抗疫宅家经济浮世绘,几许风雨几多愁

日期:2020-03-03 浏览:3630 作者:刘永煊 来源:品牌联盟网

  “在同鼠疫博弈,同生活博弈中,人所能赢的,无非是见识和记忆。”

  ——阿贝尔?加缪

  2020年农历庚子年。

  今年鼠年的到来,没有迎来金鼠贺岁,取而代之的是病毒肆虐。

  目前,中国疫情放缓并取得控制但依然严峻,而新冠肺炎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继续扩散,正让韩国、日本、意大利等地民众忧心忡忡。有消息称,若新冠肺炎疫情在5月下旬得不到控制,东京奥运会也可能会取消。而一年一度的高考最终是否会因疫情而推迟 ,也成为了大家关心的话题。

  如今,应对疫情的最好的办法还是杜绝病毒源头的继续扩散,减少人员流动,尽量留在家里少出门,也是为了不给社会添乱。像这种宅在家里就能报效国家、作贡献的机会,也确实很少见。

  很多时候,面对灾难,我们总以为“我们”只是置身事外的看客。然而当灾难来临,我们才真正意识到,谁都无法回避,谁都无法独善其身。因为,在不经意间,我们其实也成为了那么一批“躬身入局的人”。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疫情之下,看人情百态,也让人联想到了王家卫《一代宗师》里的台词: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早春三月,雾锁江城。

  举国上下,全民抗疫。

  宅家之下,经济困局。

  苍穹之下,万物共生。

  01

  “一只绝望的穿山甲被贪婪的人杀生,临死前打了个喷嚏,就让大武汉得了肺炎,就让全国人民戴上了口罩,蝴蝶效应所引起的飓风裹挟着病毒,让无数人感受到威胁。”有专家曾就新冠肺炎病毒中间宿主的发现上如是说。

  疫情之下,很多相关的话题甚至文学作品,也被大家提起。《鼠疫》,这个来自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家加缪在1957年获奖的代表作,穿越时空逾半个世纪之久,却借助新冠肺炎疫情的形式在世间近乎真实地呈现。

  加缪在《鼠疫》描述了人类面对瘟疫奋力抗争的伟大故事,激励着人们直面惨淡的人生,洋溢着在绝望中坚持真理、正义伟大的自由人道主义精神。亲情、友情、爱情……困境之下,各种社会情态的碰撞,这本类似写实的报告的小说里,平静叙述下充斥的热情与坚毅,展现了人类的大爱与勇敢,也暗喻着任意的一场灾难情态。

  “健康是一件很深刻的事情。”正如同加缪在书中所描述的,当一个鼠疫患者是痛苦的,然而想要不当鼠疫患者,是更加困难的,那是一种意志力的体现。这,就像很多危机会潜伏在身边“随时爆发”,“黑天鹅事件”会不期而遇。

  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

  加缪在《鼠疫》里说到:“鼠疫杆菌不会灭绝,也永远不会消亡,这种杆菌能在家具和内衣被褥中休眠几十年,在房间、地窖、箱子、手帕或废纸里耐心等待,也许会等到那么一天,鼠疫再次唤醒鼠群,将其大批派往一座幸福的城市里死去,给人带去灾难和教训。”

  而事实上,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不可能单独存在,万物有灵皆有联系,在这个复杂的根系网络中,一个微小的改变就有可能产生巨大影响。这次从武汉引爆的新型肺炎疫情,迅速波及全国,连周边韩国、日本等邻国也情况严重,唇亡齿寒与蝴蝶效应,让大家都无法抗拒地被卷入“抗疫大军”中。

  因此,以变应万变,又以不变应万变,我们只能在有限的能力范畴中尽可能地坚持自身。疾病疫情如此,生活如是,生命的本身的意义也不过如此。。

  当然,加缪的这部小说的几个重要人物都展现出了无比勇敢正义的一面,其中对苦难的反思更耐人寻味。不可抗力的残酷,人类的渺小与伟大,人性的善恶,宗教可信度,苦难对人的改变……对此,相信深陷疫情重灾区的武汉市民,或者最能切身体会。

  相比2003年的SARS病毒肆虐,这次疫情传播速度之快、影响影响范围之广,更是令人刻骨铭心的。目前,全国确诊感染新冠肺炎人数已超过8万人,疑似病例近千人,死亡人数已接近3千人。并有超过3千名医护感染新冠病毒,近200名抗疫英雄牺牲。

  这次新冠肺炎病毒给全国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也给全球供应链及运输体系带来重创,更殃及人民的生命安危。不过,就这次因疑似野生动物传入病毒导致的全国乃至全球扩散的疫情而言,深刻反思人与生态的关系,慎吃、最好不吃野生动物的警钟将长鸣。

  “每个人的死亡都是我的哀伤,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所以,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

  菩萨畏因,凡夫畏果。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02

  这是一个英雄的城市。

  武汉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城市,其地处北上南下、西进东征咽喉塞道,也正是1911年的武昌起义的成功,彻底改变了中国及国人的历史。从辛亥革命打响第一枪,到八七会议伟大转折,武汉从不缺斗争到底的英雄魄力与热血男儿。

  这是一座有性格的城市。

  朋克之城,九省通衢,黄鹤楼与晴川阁老地标挺立千百年,热干面与鸭脖子组合双煞,还有豆皮、面窝、油饼包烧麦、豆丝等诸多当地特色小吃,都在告诉你“武汉人有多懂生活多会吃”。而每年3月武汉大学樱花盛开,更惹来每年全国各地游客络绎不绝……

  据悉,武汉大学内的1000株樱花,部分就是1972年日本首相访华向周恩来总理赠送的,这里面,见证了中日关系变化,承载着武汉的历史人文。

  这是一座有经济爆发力的城市。

  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汉一度被视为“中部崛起”的领头羊,还拥有“中国光谷”、“中国第四大汽车制造中心”、“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等响亮称号。包括华为第二研发中心、小米、科大讯飞、海康威视、旷视科技、小红书等在内,全国有数十家大型互联网公司都相继在光谷设立总部或第二总部。

  目前,武汉当地拥有66家上市公司,约有42.89万员工。其中,有60家A股上市公司和6家港股上市公司。

  可惜,新年前夕新型肺炎疫情的急剧扩散,让武汉这座城市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1月23日,为控制疫情的源头扩散,武汉“封城”。人们生活受困,企业生产及经营陷入停滞,物流运输等体系也不再通畅。与此同时,火神山、雷神山两座隔离医院火速抢建。

  很快地,全国各地都进入了严控人口流动的战备状态。医务人员坚守一线,各地专家赶赴湖北,全国各地禁止湖北武汉人员输入、测体温、隔离、检查过往车辆,各地小区、村落严防死守减少可疑源头的输入……

  于是,贺岁电影纷纷撤档、电影院停摆,娱乐场所关闭,餐饮旅业及制造业严重受创,抢生活用品、生鲜蔬果、抢口罩和消毒用品等,就成为了大家的生活日常。

  与此同时,学校开学一再发文推迟,各地企业、工厂复工推延,在线远程办公及劳工荒,也成为了国民经济情态的热词。

  “中国的方法被事实证明是成功的。”2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对中国战“疫”给出这样的评价,“我们要认识到武汉人民所做的贡献,世界欠你们的。当这场疫情过去,希望有机会代表世界再一次感谢武汉人民,我知道在这次疫情过程中,中国人民奉献很多。”而这段话,也让现场的翻译小姐姐几度哽咽。

  据悉,截至2月29日,武汉市确诊新冠肺炎人数已达27700人。因此,在没有特效药和疫苗之前,对武汉等地病毒源头的严防死守,就是对全国民众的最好保护。只是,对于武汉等疫情重灾区民众而言,当地居民因“围城”所作出的牺牲,也值得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肯定。

  这一次,武汉人,再次展示了英雄城市独有的风度、牺牲精神与气量。

  疫情之下,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欠武汉人民一个“大大而深情”的拥抱。

  03

  口罩,口罩,口罩。

  据卫生防疫专家表示:新冠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其中,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那么,阻断面对面的飞沫及密切接触传播,则是最重要的防护形式。于是,口罩、手套等一次性卫生用品,不仅是一线参与抗疫、防疫人员的战备物资,更成为了普通民众的生活必需品。

  一次性医用口罩、外科防护口罩、N95口罩……过去,很多市民一向不关心也傻傻分不清的术语,在这次全民防疫之下,大家几乎“都懂了”。

  只是,不单是普通民众平时没有使用口罩的意识和习惯,就连工厂、卫生部门及政府方面对口罩方面的储备也难以招架全国范围内瞬间激增的“口罩用品等防护用品大消耗”。

  疫情爆发后,线下药店、线上电商平台的口罩很快就被抢购一空。物以稀为贵,口罩成了人们日常生活里的“硬通货”,最揪心的还是,花更高的价钱也不一定能买到口罩了。以茅台换口罩的消息,已经不再是一个“梗”。

  于是,在湖北等地城市口罩告急,全民抗疫、抢口罩的窘况下,各界公益团体和个人捐赠、甚至从国外人肉搜刮“口罩”供应“重灾区”之外,不同行业的企业更纷纷以转产投产口罩的方式,参与到“跨界生产支援”的抗疫大军之中。

  有富士康、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广汽等科技企业或车企大厂驰援投产口罩,有中石化加油站卖医疗器械,有华纺股份、水星家纺、报喜鸟、爹地宝贝等做纺织、服装、纸尿裤的企业改线大规模生产口罩,连主营家电的美的、做地产的碧桂园也上马生产口罩。

  有消息称,从想法提出到第一批口罩下线,上汽通用五菱只用了3天时间。车企加线、腾挪工人转产口罩的新闻一经报道,就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不过细想,口罩生产工艺并不复杂,车企用于涂装的“无尘车间”就是现成厂房,口罩和汽车其实有通用的原材料“聚丙烯纤维无纺布”。于是,车企生产口罩不足为奇,而服饰公司、纸尿裤企业造口罩也可顺理成章了。

  据悉,有超过3000多家企业加入了“跨界抗疫”阵营。据工商注册变更信息统计,自2020年1月1日至2月7日,全国已有超过3000家企业经营范围新增了“口罩、防护服、消毒液、测温仪、医疗器械”等业务,经营范围新增医疗器械的企业更是多达3647家。

  就企业规模而言,这次跨界生产口罩、消毒液的“跨界大军”中,涵盖了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下的中型企业,还有注册资金高达319亿元的超大型企业。就连众多A股上市公司,其经营范围也新增医疗器械、投产口罩。

  而从地域分布而言,广东省跨界企业为各省之最,其次是北京市、山东省、江苏省、河南省,而重灾区湖北省参与跨界生产的企业数量也居全国第8位。

  国家有难匹夫当责。各路企业转产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的“神操作”,让更多中国企业公民的责任担当在持续应答着国家意志。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新冠肺炎病毒肆虐侵蚀着更多人的呼吸系统,但却激发了大家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共赴难关的力量。

  04

  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疫情大范围爆发的时候,其实就到了近乎草木皆兵,覆巢之下无完卵。

  在这新冠肺炎病毒持续扰民的日子里,有来自武汉等重灾区的众志成城,有来自全国各省的互帮互助,还有各路企业商家的善举、国家的各种医疗保障与帮扶企业的政策。当然,还少不了一个沉重的话题,疫情之下的宅家生活与国民经济的备受重创。

  据猫眼数据显示,在2020年农历新年第一天,中国电影票房收入为181万元,而2019年同期则高达14.58亿元。而相比2019年春节档58.59亿的票房,2020年春节档票房近乎颗粒无收。另据统计,农历新年第一天春运总体运输量同比下跌28.8%,其中,铁路、道路、民航的运输量分别同比下跌41.5%、25%、41.6%。

  春节期间,很多行业的都陷于惨淡经营。据统计显示,交运行业出行人次减少约七成,旅游行业黄金周不再,房地产行业暂停销售活动只能直播卖房,零售业、金融业、建筑业、农林牧渔等众多行业都被波及连累。例如,1月以来,中国鞋王红蜻蜓全国4000多家门店关门歇业、没收入同时每月还要支付上亿元的开支,就是最鲜明的例子。

  疫情肆虐之下,餐饮业更是首当其冲、损失惨重。应对疫情避免人流聚集,春节各类聚餐、婚宴等近乎全部取消,大量餐厅饭馆停业,备菜存货只能内部消化或低价甩卖。不少企业靠政府帮扶政策及贷款融资续命,只有翘首等待拐点的到来。就连西贝、海底捞、老乡鸡、云海肴等餐饮连锁巨头,其员工发工资都成了问题。2月下旬,即便有餐饮企业试图恢复堂食,但很快就被“叫停”。

  据中国烹饪协会2月12日发布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餐饮业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调查分析报告》显示,疫情期间78%餐饮企业营业收入损失达100%以上。仅春节7天内,疫情已对餐饮行业零售额造成了5000亿元左右的损失。疫情期间,93%餐饮企业都选择关闭门店,有73%的企业还关闭了旗下所有门店。其中,2020年春节期间年夜饭的退订量达到94%左右。

  据悉,国内知名餐饮连锁西贝集团,旗下400家线下门店停业、只保留100多家外卖业务,预计春节前后损失7至8亿元,2万多员工待业,贷款发工资恐只能支撑3个月。2月初,西贝老板贾国龙还哭诉“如果疫情再这样下去,西贝撑不过3个月”。幸运的是,2月7日西贝获得浦发银行4.3亿元授信,首批贷款1.2亿元到账可用于发放工资。

  中国版麦当劳老乡鸡春节期间门店的停业,则预估亏损5亿。而老乡鸡董事长束从轩2月份就以手撕员工“减薪”联名信的视频走红网络,“我宁亏5亿、卖房卖车,也要让1.6万员工有饭吃、有班上”。

  全国火锅连锁龙头企业海底捞,在表示“1月26日起至1月31日”暂停营业后,2月2日再次发公告“延迟门店恢复营业的时间”,直到2月15日才恢复部分城市外送业务,如今其全面恢复营业的时间尚未出来。据估算,海底捞休市15天内损失就恐超过11亿元。如今的海底捞,也是在靠信贷续命。据悉,其已获得中信银行和百信银行的联合授信21亿元,第一笔8.1亿元放款资金已于2月19日到账。

  正可谓,细小病毒打个喷嚏,就击退了百万雄兵。而灾难无情人有情,企业主的社会公民意识与自救,及社会团体的帮扶,谱写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赞歌。

  05

  巴菲特说过,只有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是谁在裸泳。

  同样,只有在潮涨的时候,才是大家施展水性的最好时机。

  因此,面对疫情,总有那么一群逆行者驰援前线,而在经济浪潮中,有行业哀鸿遍野,也有那么一些企业逆风上扬成为了“逆行者”。

  在国家倡导的“全民宅家”主旋律下,线下餐饮、娱乐、文旅、商超等行业一片惨淡,而线上各平台商家的生意却更加活跃起来。

  一方面,基于生活所需,“减少外出”的大家都会通过阿里的淘宝和天猫、京东、苏宁、拼多多、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美团等电商或外卖平台购物、买菜。线上电商平台、O2O到家服务模式的商业价值,也在疫情中被放大。而基于交通运输受阻、春节假期物流运力不足的情况下,拥有自建物流的京东、苏宁等平台则成为了“香馍馍”。

  值得注意的是,在疫情肆虐之下,餐饮外卖打包、送菜、送药等O2O互联网服务如“雪中送炭”,需求量激增。而事实上,多数生鲜电商App的数据在春节期间,实现了完美反弹。据披露,京东、盒马、多点到家等平台日活跃用户数量(DAU)也出现增长,人均使用频次明显提升。而且,仅除夕至初四几天,每日优鲜平台的实收交易额就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21%;叮咚买菜在大年三十当天订单量,也同比上月增长超300%,客单价翻倍;

  另一方面,游戏、视频、O2O等一些基于线上平台的产品服务,实现了爆炸式业绩增长。

  首先是游戏、视频、新闻类产品增长明显。

  据极光发布的《2020年春节移动互联网行业热点观察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春节,全网用户App总使用时长较2019年春节增长26%。据伽马数据则显示,从除夕到初六的春节7天,iOS畅销榜TOP10游戏流水同比增长超40%以上,TOP10-60游戏流水增长超100%。头部手游、棋牌、休闲、社交等品类游戏业绩增长尤为明显。

  据悉,《王者荣耀》在大年三十当天的流水就达到20亿元左右,而其在2019年大年三十的单日流水纪录则为13亿元。2019年2月的其单月流水纪录为71亿,预计该纪录会在2020年春节期间被打破。

  其次是春节期间各大视频平台使用时长及人气急升。

  据极光报告显示,短视频行业总体渗透率达到了80%,2020年春节的渗透率、总体使用时长增幅明显高于往年。其中,除夕至初五期间,抖音日活跃用户数量(DAU)约为3亿,快手约为1.7亿,都比去年都有大幅增长。

  另据统计,相比2019年,今年长视频平台用户的总使用时长增长了6.5%。而有平台更凭借免费播放贺岁电影《囧妈》“奇招”,带动了其旗下影视、综艺娱乐等长视频播放业务增长。据悉,西瓜视频在春节假期的人均使用时长达到了165.4分钟,而去年则仅为97.6分钟。而春节电影院撤档的《囧妈》也凭借网络免费首播打了翻身之仗,扳回了提档负面口碑,为投资方和出品方赢得了6.3亿的回报,股价大涨43%。

  因此,相比线下门店经营的惨淡,企业工厂复产复工的一再拖延,线上平台产品服务业绩逆势上扬,成为了今年这个“全民宅家”的春节最大特点。

  眼下,疫情之下众多企业遭遇了最坏的时期,但一些产业也在逆流而上迎来了谋变谋破局的关键之年。

  06

  回想2003年的非典疫情,很多人还记忆犹新。

  当年的SARS疫情,对服务业冲击最大,其中,住宿和餐饮、交通运输、教育、金融、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行业备受影响。2003年二季度,当季GDP增长速度也从一季度的11.1%放缓至9.1%,降幅20%左右。而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主要冲击的行业与非典时期相似,只是就疫情的规模、传染性和经济破坏力方面要超非典疫情,尽管其新冠肺炎病毒致病力和致死率暂比SARS低。

  就线上电商平台发展阶段看来,非典特殊时期一定程度上成就了淘宝、京东等互联网平台,刺激了互联网经济进一步发展、开启电商时代。而近年来才开始发力的到家业务,则借助新冠肺炎疫情“再下一城”,推动中国电商迈入服务深化、细分市场的新时代。

  不过,与其说是非常时势造英雄,还不如说是英雄造时势。

  2003年5月上线的淘宝网恰逢非典最恐慌时期,刺激了大家尝试线上购物消费。只是,淘宝自同年10月支付宝的上线才解决了交易信任问题,才真正迎来实质性的发展。即便在2003年的刘强东也只是中关村略有名气的3C连锁店家,非典时期靠着网络发帖卖货送货、弥补生意的惨淡。

  而且,京东电商的前身“京东多媒体网”在2004年1月才正式上线。而这时候,已经距离非典战役结束半年之久。即便是后来,与淘宝、京东同台竞技、叱咤风云的当当网和卓越网也并没有因为非典而取得市场业绩的大爆发。

  因此,无论是17年前的非典,还是眼下的肺炎疫情,先知先觉的创业者对中国电商的想象,更多的是借助特殊时期的“冲击”,强化了其“消费者教育和市场培育”。无论是京东还是淘宝,其最终的成败得失,根本上还在于自身的爆发力。

  而且,有数据统计显示,眼下短期内生鲜到家产品服务的火爆,也主要归因于老用户的消费活跃度提升,而并不是靠新用户的海量涌入。与此同时,超市与互联网平台之间的配货、送货与售后的比拼,也进一步加速了同一赛道上各路商家的优胜劣汰。

  而纵观当下,2020年电商行业的蓝海早已不复存在,哪怕是O2O模式下“新零售”、“到家服务”,更多的也只是电商基于“消费升级”对市场全面布局下的分支。用户普遍的网购习惯早已养成,网购用户渗透率已现瓶颈难以突破,产业颠覆性的二次爆发近乎不可能。留给电商行业的空间,更多的是做精、做深、做透,剩者为王。

  没错,相比线下实体经济,线上互联网经济受疫情的冲击要小很多。但受春节假期、道路不畅及全国各地设卡管控的影响,电商平台的物流运输及配送成本都在倍增。而且,电商平台商品不能随意涨价,库存和运力却在遭受严峻的挑战。因此,在大家眼红电商、外卖平台生意的红火的同时,互联网企业也在遭受十年一遇的“运营大挑战”。

  即便是眼下最火的生鲜到家业务,也暗藏隐忧。即便有上海等部分地区出现了盒马鲜生、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平台火爆到要“预约摇号买菜”,但更多的地方却是京东到家、苏宁易购、盒马鲜生、美团、饿了么等持续补贴厮杀,生鲜蔬果及肉类供货充足可随时下单,1小时左右就能送达,还优惠促销不断。

  不过,无可否认的是,在这次疫情中,互联网经济大军在国民生活中担当了更重要的角色,这也将直接影响到此后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购物方式。例如,在手机上安装几个电商或生鲜到家APP将成常态。

  07

  琴棋书画诗酒花,柴米油盐酱醋茶。

  在这个艰难时期,除了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电商、外卖等平台的红火,在线办公、在线教育等昔日人们眼中的“杀马特”也摇身成为了“大众情人”。

  据悉,自从全国众多企业推行在线办公后,钉钉、企业微信等软件就曾一度出现过宕机。因此,尽管类似的办公软件不少,但主要还是巨头之间的竞争。目前,大家常用的辅助在线办公软件也不过是钉钉、企业微信、飞书等“三分天下”。而在线教育软件方面,也表现出了类似的情形。

  相比在线办公的“鼎足三分”,在线教育行业更是尚处发展上升阶段。要知道,2019年整个在线教育的经营状况表现并不佳。而疫情的到来,全国各地学生延迟开学,让大家纷纷“紧急上马”在线视频教育,始终颇有“赶鸭子上架”的味道。

  正如2003年的非典刺激用户网上购物、给电商带来机遇一样,今年的疫情也让全民关注并试水在线教育。随着大家对在线教育认知的加深及习惯的养成,疫情过后,在线教育企业获取新客的成本将会大大降低。而这,必将刺激多年来步履蹒跚的在线教育行业爆发式成长,或引起产业巨变。

  而且,疫情对线下教育机构造成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让不少传统教育机构不堪重负而关门,这也给线上教育平台腾出了更多的机会与生存空间。例如,2月6日,“兄弟连”创始人李超就写下了《致兄弟连全体学员、员工、股东的一封信》,宣告破产。

  而这,也是北京地区受疫情影响而宣告破产的第一家企业。

  只不过,即便在这样对线上近乎“一片利好”的情形下,也仍然有在线教育机构宣告倒闭。

  而这,也解开了在线教育培训机构表面风光、背里流泪的事实。尽管在线教育概念股备受资本追捧,但现阶段各大在线教育机构尚处于烧钱拉用户、优胜劣汰的“赔本赚吆喝”阶段,可谓“僧多粥少”。

  目前,大部分在线教育机构多在以“提供免费在线教育”的方式实现引流。而疫情之下各路军团的“免费营销大战”中,有多少能坚持下去、接下来如何实现用户留存和利润转化尚未可知。毕竟,从获取免费课程到买单消费,这需要一个用户心智的转化过程。只有用户实实在在地愿意为在线教育买单,这些在线教育机构才能获得生存和壮大。

  因此,在线教育借助疫情机遇可以迅速捕捉到关注和新用户,但教育类产品毕竟与电商购物不同,其本质关注的还是产品效用的本身。说白了,这类教育强刚需产品,不是便宜甚至免费就能长久,而是靠质取胜。因此,只有那些注重在线教育品质和不断优化用户体验的机构,才能笑到最后。

  对此,有别于传统的线下课堂教育,推出细分领域的差异化课程,如名师一对一教学等体验,会是在线教育行业发力的主要方向。在望子成龙不惜花费血本的家长看来,他们需要的不是廉价的唾手可得的教育资源,而是真正有价值、有水平和有效果的精品教育。

  因此,机会总是有的,而且机会均等,修行还是看“个人”。

  08

  就社会经济破坏力而言,新冠肺炎疫情的辐射范围为非典时期三倍以上。

  据统计,2003年非典时期受疫情影响的行业占GDP的比重只有26%,消费零售额占比为25%,受影响的总人口占比为18%。但这次疫情的GDP占比高达74%,消费零售额占比高达71%,受影响的总人口占比为63%。值得注意的是,非典时期并没有停工,但目前很多企业却已停工10至30天不等。

  而加倍的疫情影响,带给疫情中的企业及一些产业的环境影响和刺激,也是倍增的。

  首先,在线下商超、餐饮、娱乐等场所近乎停摆困局之下,将进一步刺激餐饮企业“自救”,加速线上化布局。

  这次疫情中,海底捞、西贝等餐饮连锁企业因线下门店关闭,都加强了预制菜等外卖产品研发,还提供食材、休闲零食及其他品牌产品的配送。而这些“自救举动”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据报道,“西贝通过企业微信,1 月份在线上添加了 3 万多名客户,现在全国每天 200 多家门店客户经理与 9 万多名顾客紧密连接,并为顾客提供线上的送餐和食材订购服务。”

  那么,可以预见,经历疫情洗礼之后的众多餐饮企业的线上运营能力将普遍提高。甚至,当其线上产品服务客户达到一定规模就可以绕开美团等平台,与消费者构筑直接而稳定的强关联,并有机会进一步成长为餐饮业中的“小米之家”。

  其次,疫情严重影响餐厅堂食的市场份额,不但给预制菜腾出了空间,还刺激了方便类食品的升级换代。最近,各色方便粉丝、米线、螺蛳粉及即食火锅的热卖,就是鲜活的例子。其甚至与还与传统的方便面食、水饺和馄饨一起,开始平起平坐。

  如今,大家可以吃到保质期大大缩短的方便食品,而这些商品在色香味和营养方面都有了质的提升。口感不比外卖食品差,想吃就吃无须过多等待……方便类食品的升级、迭代,不但在疫情中抢到了不少原来只属于餐厅门店及外卖平台的市场份额,还有望借助疫情环境加速市场培育、进一步做大做强。

  再者,疫情导致的面对面招聘受阻,也让在线招聘面试的业务变得空前红火。

  每年春节过后的2、3月,是求职者跳槽、企业招聘的黄金时段。而疫情之下,求职者们心急如焚,企业主们则求贤若渴。传统的线下招聘行不通,让视频面试等无接触的在线招聘方式便成为主流。据悉,京东等一些互联网公司,其面试已全部实现线上化和远程化。

  而且,鉴于在线招聘节省成本、时间的优势,尝鲜视频面试的企业也尝到了甜头,扎根线上业务的互联网企业更是表现活跃。据悉,拉勾网在2月13日上线的“无接触招聘专场”,就得到包括“阿里口碑、阿里健康、京东到家、好利来、唯品会、联想集团、叮咚买菜”等40多家互联网巨头或独角兽的“撑场”。

  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是备受影响的线下行业的招聘取消、暂缓或延迟,另一方面则是受影响较少、甚至有业务增长的线上行业的加紧招聘。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现象,也刺激了“共享员工”这样的热词。据悉,西贝餐饮集团诉苦文章刷屏后,在线生鲜订单暴增的盒马鲜生就萌生了“借用”西贝闲置员工的想法、并付诸行动。于是,数十家餐饮企业对接了“盒马”。而这种各取所需的企业“抱团”也并不少见,例如,2月8日京东就联手达达集团,向外招揽35000名正式及临时员工。

  活人,就不应该被尿憋死。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正如大家信奉福祸相依的法则一样,诸多企业主也在努力争气地“求新求变求生存谋发展”。

  09

  面对疫情的爆发,各路企业可谓是“百仙过海各显神通”,而一些受益于疫情因素的企业更是铆足了干劲。

  但是,我们依然需要持谨慎而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眼下这些突如其来的变化与产业趋势。

  就眼下得益于“庞大的宅家群体”的生活需求的互联网企业而言,游戏产品、电商平台、尤其是到家产品服务的需求的激增,其实不过是一个特殊时期催生的阶段性现象。

  以当下大热的到家服务为例,其生意逻辑并不为疫情准备,而是疫情的“东风”加速了其发展。说白了,此前众多电商平台重金部署的O2O体系,锁定居民家周边的“一公里物流”的超市、菜市场的商圈经济,如今终于有了“杀手级的应用”。

  于是,京东依靠与永辉等诸多超市、菜市场、药店合作打造的“京东到家”,苏宁依仗旗下家乐福超市、苏宁小店网点快速供货“苏宁到家”,盒马、饿了么则倚靠盒马鲜生的网点及阿里大靠山“快速送货”,美团靠的则是这么多年来积累的商家资源及旗下的骑手“万箭齐发”。

  而且,在这次战疫特殊时期,京东、苏宁等自建物流体系的电商会凭借快速及时的配送服务,赢得不错的口碑与品牌印象分,也让一度引起业界争议的物流重资产建设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但疫情过后,这些近乎旗鼓相当的头部电商平台之间的竞争会依然激烈,也不可能会有一些中小创业型企业就能“乱拳打死老师傅”的情况出现。

  而就当下大热的在线教育、在线办公及在线招聘等行业而言,疫情刺激了这些业务的进一步商用,但这些行业始终还处于市场成长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在大家迫不得已接受视频教学的情况下,众多线教育行业企业确实省下了动辄千亿广告费,大幅降低了市场销售成本。要知道,此前在线教育行业最大的问题是“拉新”,大家没有养成在线教育的习惯,企业也只能拼命砸钱发展新用户。

  但是,拥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优势的在线教育,相比线下教育其劣势也是很明显:个性化不足、交互性差,冷冰冰的屏幕视频不利于刺激学生自主学习、缺乏现场教育的沉浸式体验氛围。因此,在线教育机构唯有切实重视优化产品和服务,方能借助“全民在线学习”的机会夺得头筹,否则眼下“火爆的在线教学”恐怕只会是昙花一现。

  因此,无可否认,线下业务受灾严重,线上产品独领风骚;但是,线上平台的热闹也恐不过是阶段性的,疫情过后,这一切大都会归于平静。

  而面对用工荒,有互联网公司想到了“借用员工”的办法,让人拍手叫妙。但是,与此同时,兼职的员工及外卖工人如何规范管理,这些工种人员如何实现劳工保障等问题,也引起了业界思考,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新型病毒疫情是十年一遇的,而企业的长治久安却是需要用心去经营,否则风头一过,一切会“打回原形”。不发灾难财、恪守商业诚信与有人情味的企业,始终能在劫后余生里再创辉煌。

  经历过2003年非典的教育机构新东方,就是一个例子。而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也自1月29日起撰写了20篇抗疫日记,谈及了其对疫情、对社会、对文化的反思。回看当年,非典时的新东方曾全部停课,借债2000万,后来却活了过来,还成功上市。其中,靠的就是四处借钱的不屈不挠,全额退款的诚信经营,以及免费开放网上课程的企业公民意识。

  灾难面前,其实没有任何一个间接受益的行业值得“庆幸”,毕竟这些特殊情况并非常态,而且还少之又少。

  困局之下,任何受冲击的企业也没必要仰天长叹、叫苦不迭,创业路上无坦途,困境求生始终是企业家的必修课。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0

  2月不抢人,3月徒伤悲。

  3月不开工,利润要拔干。

  随着疫情恶劣影响的减缓,复产复工成为了社会主旋律,而居民生活及消费的回归正常则是关键词。

  目前,全国新冠肺炎感染人数增速放缓,很多城市每日新增病例降至个位数,甚至有很多地区已没有新增的病人出现、多个省份新增确诊病例为零,各地的复产复工计划也在有序地推进。最近,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该紧的就紧、该松的就松,这样对发展生产等有利。”

  另据百度地图数据显示,截止2月21日,全国有18省的复工率超过50%。其中,山东、福建、江苏等沿海地区的复工率超70%。而据工信部监测数据显示,随着一系列帮扶政策的落地实施,中小企业复工率虽整体仍然不高,但是复工率在稳步提高。

  据悉,自3月1日起,宜家在上海、杭州、无锡的部分商场开始逐步恢复营业。星巴克在中国的85%门店已经开业。

  而随着疫情的稳定,各地企业为了让外地员工尽快返岗,有公司甚至出动了包车、包机、包专列,上演了“穿越半个中国来接你”的“抢人大作战”。

  但是,对于复工一事上,很多企业主的内心其实还是无比复杂的。一方面,疫情趋于稳定,但人流、物流及交通等方面还未恢复正常,给正常的生产、原材料采购及运输等造成困难;另一方面,很多企业都在担心开工之后可能出现的聚集性感染,还有更多企业主在等待政府的进一步帮扶和全面政策支持。而且,基于高度的社会分工与全球化产业链的因素,如整个产业链不能有效运转,很多企业也很难谈得上“正常复工”。

  而且,在今天全球经济增长都在放缓的情态下,疫情过后的中国企业的复工始终困难重重。据悉,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已从2018年的3.5%降低到2019年的2.9%。而这次疫情虽然刺激了在线办公、在线教育、电商生鲜等业务的增长,但始终无法掩盖整个经济大形势的下降态势。

  对此,接下来中国经济的回弹,很多人都会寄望于疫情过后的“报复性消费”带来的经济增速。

  要知道,当下疫情对各行业的最大的冲击,在于短期公众消费的全面抑制。尽管大家依然可以通过线上线下实现一些消费,但除了生活必须的物品之外,很多人基于疫情影响还是对一些不必须、不急用的商品或服务有选择地“回避”。

  因此,在经历了全民宅家生活、办公、消费的“抗疫特殊时期”,疫情过后肯定会有很多人会进行一波疯狂的消费,以弥补这个憋闷的春节假期和SOHO办公带娃生活,把之前少玩、少逛、少吃的都“恶补回来”。

  当然,疫情之下催生的“群体性孤独”,也让人进一步思考线上消费与线下消费的关系,虚拟与现实之间的鸿沟。这也是为什么,电商互联网购物风行这么多年,都无法杀绝线下的便利店、商超和购物中心,线上游戏、社交、健身等虚拟现实技术的升级换代始终无法弥补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精神缺失。尽管线上娱乐和沟通变得无比方便和廉价,但是,大家依然热衷于线下的“狂欢”。

  尽管疫情困局之下,刺激着人们更多地选择通过线上渠道购物、沟通、娱乐,但这些看似更省时省力的便捷生活方式始终无法掩盖人们内心的“孤独感”。

  因此,接下来的大量的聚会、旅游、娱乐休闲等“报复性消费”在所难免。而线上消费、线上教育和线上办公的需求也依然会延续,无论是疫情中叱咤风云的生鲜到家服务还是更方便营养的预制菜品,也都会上升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那一撮“佐料”,不过,显然不会是“生活的大部分”。

  因为,人类是习惯了群居的动物,人性都渴求那么一种活生生地“存在感”,而不是互联网企业曾过度鼓吹的“时效”与“便捷”。

  11

  芸芸众生相,同舟疫情下。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家老少都被迫“窝在家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家庭关系的摩擦,甚至紧张。工作同时兼顾带娃,开会的时候被一些家事打断,以及宅在家里谁做家务、谁带娃陪小孩玩等问题,都一骨碌地涌现出来。通过这次“宅家洗礼”,会有人离婚,会有人求助于心理咨询师,在一定程度上,我们或者也可以更真切地看见了“自己”。

  阴霾之下,有人欢喜有人愁。电影票房、餐饮零售、旅游市场等方面“近乎停摆”,唯有线上游戏、电商、教育和办公等“屹立潮头”。而困局之下,如今各行各业正在复工复产潮迎难而上,一切也终会成为过去,一切静候春暖花开。在这过程中,我们在进一步参悟“天地变化无常”。

  一叶知秋。全国防疫抗疫是一场牵动14亿人的“全民总动员”,而接下来企业们的复工重启是另一场硬战,没有企业敢掉以轻心。在这里,我们将看到更多的“众生势态”。

  疫情之下的生命及产业的奇迹,佐证了“我命由我不由天”及“人定胜天”的箴言。于是,敬畏生命,感喟无常,我们终将在“黑天鹅频现、灰犀牛冲撞、变量大于常量的时空里”,继续徜徉。

  回看17年前的非典战役,从2002年11月到2003年6月,经历了疫情的初发、加速扩散和减退三个阶段。而眼下的新冠肺炎疫情,也同样会经历这些阶段。只是,疫情的周期是否会反复,延续的时间是否会更长,如今尚未有定数。

  不过,无论是暴风骤雨式爆发的天灾还是人类发动的残酷战争,都始终是生活的一部分。无论世事变迁,沧海桑田,我们能够做的也不过是“想尽办法好好活”。

  加缪在《鼠疫》里写道,“鼠疫究竟是什么呢?鼠疫就是生活,不过如此。”而这部小说也在处处流露出加缪的哲学智慧,关于灾难本身,他认为,“天灾人祸本是常见之事,然而当灾祸落在大家头上时,谁都难以相信那会是灾祸。人世间经历过多少鼠疫和战争,两者的次数不分轩轾,然而无论面对鼠疫还是面对战争,人们都同样措手不及。”

  斗天斗地其乐无穷?面对困难,我们当用积极行动共同反抗灾难,用大爱的力量去战胜苦难。或者,也正如《鼠疫》中所强调的:“要有直面荒诞的勇气,又要有平衡矛盾之毅力;要有反抗超越之举,又要有将爱内化为主体精神之境界,从而达到主体精神与外在世界的和谐。”

  面对生死,我们需要有大无畏的“殉道者”精神。而疫情中的专家、医护人员等,也是以这种情态奔赴“前线”。

  而面对道义,我们需要敬畏生命,敬畏大自然。如果,当人们不再为贪一时美味或新鲜猎奇而捕食野生动物,当人们不再因一己私利而破坏大自然,当人们的欲望之臂不再伸向生态平衡的天平,或者很多可怕的灾难就可以避免。

  疫情之下,我们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见举国上下凝聚力量。

  众志成城之下,我们看见了人性的光芒,企业报国,国家的脊梁。

  君子不忧不惧。只要每一个人都像个人的样子,国家必然会像个国家的样子。因此,我们害怕的不是疫情如何侵蚀人们的呼吸系统、打击人们的意志,而是年华虚度,空留一身疲惫。

  任何的艰难困窘,都会有人逆流而上,总有百舸争流。病毒疫情一过,生活归于平静,这场经历终不过是我们人生里的一个“小插曲”,而不是让我们的小确幸也不经意间“殉了情”。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约翰?列侬也说过,“所有事,到最后都会是好事。如果还不是,那它还没到最后。”做好自己的,剩下的交给时间,相信大家很快就会走出疫情的阴霾,共浴阳光下。

  疫情过后,各行各业恐怕会加速洗牌,优胜劣汰,而数字化商业经济也将迎来加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全民抢口罩、抢菜、抢生活用品的日子将一起不复返,生鲜电商的产品和服务体验也将更趋成熟。

  回归职场节奏的都市白领,下馆子、吃外卖及各色娱乐应酬恢复正常,只是饮食安全及个人卫生等方面会更加注重。

  那些家庭主妇、大爷大妈们又会照常接送小孩上学放学,回到超市或农贸市场“晃悠”买菜,还会闲暇时候去跳广场舞。当然,基于疫情的“战斗经验”,一些米面粮油、冰鲜、蔬果等物资也会考虑网上下单,让快递小哥送到家门口。

  还有,当口罩、消毒液、洗手液等不再紧缺的时候,大家肯定会存上“一批货”,落个心安。

  疫情过后,一切都将如常照旧,一切也必将更加科学而有序,有条不紊“雨过天晴”。

  什么时候出门不需要佩戴口罩,进出小区、车站、公共场所无须安全检查?什么时候能痛痛快快地跟亲戚朋友一起吃火锅,在街边大排档好好搓顿夜宵?

  这样的日子,很快就要到来。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那么,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刘永煊,品牌营销策划人,自由撰稿人,资深公共关系行业人士,深谙品牌诊断、市场营销与公关传播之道,对家电、IT、快速消费品、互联网、汽车、游戏、电商等行业的品牌与市场推广有深入研究及多年实战经验,曾服务国内外众多500强客户,欢迎交流与约稿。

  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Yongxuanliu2010,邮箱:Yongxuanliu@126.Com,微信公众号:Shangzhancq,自媒体号:商战春秋(仅进驻“网易、搜狐、凤凰、一点资讯、腾讯、天天快报”新闻客户端,其它平台如有疑似账号均为假冒);刘永煊(头条号、百家号、大鱼号)

  PS: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用作其它商业用途。

  本作品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来源:品牌联盟网,作者:刘永煊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