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一百年前,一副《时局图》把中国面临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危机,深刻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一百年后的今天,一副民族品牌的“时局图”再次在中国重演!
4月8日,法国香水巨头科蒂已经与中国防晒销售量第一的护肤品丁家宜达城了收购协议,并持有丁家宜大部分股权。其实,丁家宜“外嫁”,只是欧美国家掀起抢购中国品牌热潮的一个最新的案例。
欧美发达国家抢购中国自主品牌的时代来临了。2008年,“天天见”的大宝已经不再是民族品牌的骄傲。曾经是中国排名第二的护肤品小护士,被法国欧莱雅收购之后,迅速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承载着几代人的回忆的美加净经过收购、赎回的一番折腾,再也难以重振昔日雄风。看似中国本土品牌的中华牙膏,也早已经加入到联合利华的团队,每年为其贡献8到9亿的销售额……细数近几年来的收购案例,我们发现,中国日化品牌行业几乎已经被外资品牌瓜分殆尽。
其实,外资抢购中国具有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品牌,早已经遍布到几乎所有的行业,在令人震惊的同时,也为中国品牌的沦丧而愤懑。在电池行业,曾经占据中国市场一半份额的南孚电池,让吉列金霸王在中国市场混迹十年毫无作为。结果,南孚电池被自己的竞争对手收购,堪称中国品牌的奇耻大辱。作为厨具行业的标兵,苏泊尔在2006年被法国收购。在食品行业,乐百氏归入法国达能旗下,现在已经难觅踪影。因为“瘦肉精”事件备受关注的双汇,严格意义上说,并不是自主品牌的悲哀。早在2006年,双汇就已经成为外商独资品牌。在食用油行业,金龙鱼、胡姬花等早就不姓“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