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记者?信品牌?

日期:2012-04-23 浏览:188 作者:王瑞东 来源:品牌中国网

  一个馒头可以引发血案,一粒胶囊足以把品牌穿越。当记者和媒体为公众揭开一个个行业内幕,所引发的,除了公众一次次的关注,剩下的恐怕更多是麻木。

  近些年来的一系列品牌事故一再证明:所谓品牌的力量,一经遭遇记者的暗访,一经被媒体曝光,其品牌信誉和品牌形象,几乎都是如此“不堪一击”。国产品牌如此,洋品牌如此。作为消费者,我们不禁要问:究竟还有哪些品牌值得我们信任?究竟是该信记者还是该信品牌?

  信记者?不全然。被央视315晚会曝光的麦当劳,人家的生意就不降反升。显然,公众这一次并没有选择“信记者”。这,真的是一种非常耐人寻味的“讽刺”。有专家说这正是麦当劳品牌强大和底蕴深厚之表现。王瑞东则认为,与其说这是麦当劳品牌强大,不如说是公众面对国产食品品牌绝望后的一种无奈,两害相权取其轻,退而求其次,聊以自慰罢了。

  信记者?马后炮。每当记者曝光一个行业内幕之后,各级领导、相关行业及地方主管部门,往往都会迅速跟进。下指示的下指示,辟谣的辟谣(辟谣的往往都是“专家”——比如:一天吃N粒有毒胶囊对身体无大碍),查封的查封,抓人的抓人……这种行动效率,真叫人叹为观止。可是然而+但是:在记者曝光之前,这些主管部门都在干啥?为什么总是跟在记者的屁股后面跑?这种施政滞后的背后是不作为,不作为的背后,是腐败,腐败的背后是……

  信品牌?真无奈。消费者作为老百姓,在没有选择的选择下,还是会依然“信品牌”。尤其是,消费者有足够的理由:哪个品牌被曝光了,哪个行业被整治过了,那么,这个品牌这个行业反倒是“安全的”。与此同时:作为黑品牌在想什么呢?咱这个行业已经被曝光了,肯定不会遭遇“二次曝光”了——正如,两发炮弹不会落在同一个坑里,所以,依然会继续铤而走险……

  现实环境下,消费者如果要真正信品牌,我想,除非取缔了记者这个职业,抑或,从此取缔记者暗访。

  无疑,作为企业来说,记者——记者的暗访,已经成为了品牌的“黑洞”和“杀手”,建设品牌,除了请专家策划,除了请明星代言,除了花巨资打广告,还要防记者,这,真的是必须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品牌中国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转载请标明---来源:品牌中国网

  本作品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来源:品牌联盟网,作者:王瑞东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