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旅业寒冬:退市警报拉响,途牛迷途知返往何方?

日期:2020-05-31 浏览:14865 作者:刘永煊 来源:品牌联盟网

  “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纪伯伦《先知》

  近年来相对陷于沉寂的途牛旅游网,最近却再次撩起了投资界及媒体舆论的味蕾。

  据“途牛”的公告称,其5月18日收到了纳斯达克下发的通知函,被指出途牛美国存托股的收盘竞价在过去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1美元,不符合纳斯达克上市规则规定的最低股价标准。

  对此,途牛对外界回应称,该“通知函”非退市通知,不影响公司正常运营。途牛方面还表示,从业务层面,提升核心业务、改善运营效率、迭代升级业务以及行业环境向好等,均有可能提升股价;从技术层面,通过并股同样也可提升股价。接下来,公司将积极应对,采取合理有效措施以重新达到合规的要求。

  为此,大家关注与争议的焦点在于,上市6年年度净利润依然不能转正的途牛,再因股价低迷收到的纳斯达克通知函,警示着途牛恐将游走在濒临退市的边缘。要知道,在4月份,途牛还闹出破产的“乌龙”传闻。

  不过让人庆幸的是,5月29日,途牛股价大涨后又重回到1美元以上,暂摆脱了退市危机。但途牛这一股价,距离巅峰时期的24.99美元股价,已暴跌了95%以上。

  种种迹象表明,作为在线旅游(OTA)第一梯队的头部公司,美股市场除携程外的第二家OTA巨头,途牛连年亏损与坎坷业绩表现,已让其过往大手笔的赞助冠名等营销推广积累而来的名声频遭“当头棒喝”。

  而那个以一头橙黑配色、憨态可掬的小牛作LOGO图腾的公司,自2006年10月创立至今,也不知不觉间走过了近14个年头。不过,连年亏损的途牛,顾盼心茫然之际,也是时候要追问:回想当年上市之初,初心焉在,又为何而出发?

  绕不过的“亏损”关键词

  尽管最近业界对途牛或临退市的声音甚嚣尘上,然而,途牛历年来的亏损在业界看来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而且,类似京东等互联网行业巨头因投资扩张导致的阶段性亏损,投资人还是比较能理解,甚至见惯不怪。只是,亏损多年的京东也开始盈利“摘帽了”,但如何摆脱亏损,却依然是途牛上市以来一直迈不过去的一道坎。

  途牛旅游网创立于2006年10月,并在2014年5月以9美元/股的发行价,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由于专注团游为代表的休闲旅游市场,很快就成长为休闲游、尤其是团游市场的王牌,其股价一度上涨至24.99美元,高峰时期市值也一度突破20亿美元。然而,随着在市场上的攻城略地,奠定了行业地位与业界名声的同时,途牛上市以来却一路狂奔6年却没有取得实际盈利。

  尽管面对外界,途牛曾以一份份成绩单与声势浩大的品牌营销事件,宣示了其默默耕耘的“劳动硕果”。然而,在成王败寇的商业环境中,人们似乎早已习惯了成败论英雄,毕竟事实胜于雄辩。而在业绩方面,途牛也无疑是异常尴尬的。

  据最新年报显示,途牛2019年营收22.8亿元,同比增长1.82%,净亏损6.95亿元,同比亏损幅度扩大274%。而回看途牛上市后的5年,其在2014年至2018年间净亏损分别为4.48亿元、14.59亿元、24.27亿元、7.73亿元、1.86亿元。换言之,途牛上市6年来,其亏损了59.88亿元。

  此外,受疫情的影响,途牛还预计其2020年一季度净收入将在1.142亿元至1.599亿元,同比下降65%至75%。途牛在2020年近乎扭亏无望,显然已可以预期。

  另据数据显示,2020年途牛的股价已暴跌近70%,市值也仅剩不到1亿美元。这相比途牛最高峰时期超过20亿美元的市值,已蒸发了逾百亿元。如以“同处在线旅游第一梯队的老对手”携程的140多亿美元左右的市值做参照,途牛的市值还不及携程的零头,在携程方面看来,途牛的市值体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了。

  疫情对各行各业的影响,几乎都是立竿见影的。然而,途牛股价的跌跌不休,则显然已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欲说还休的“战略性亏损”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途牛的亏损困境也非阶段性所然。而且,按途牛上市后的市场环境与推广逻辑,其“战略性亏损”也近乎是众多创业公司的必经阶段。

  上市前后,途牛为了在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大动作”释放市场声量。于是,途牛在2014至2016年间开启了“烧钱模式”。

  那时在线旅游刚刚兴起,PC互联网时代正向移动互联网转变,除途牛以外,已有了如携程、同程、艺龙、去哪儿等大大小小的平台。于是,在抢用户、抢流量、全行业烧钱对垒补贴的激战中,当仁不让的途牛,其亏损自然在所难免。

  而“全行业烧钱厮杀”的结果是,2016年起,在线旅游市场格局逐渐从“群雄割据”迈向“寡头时代”,行业竞争也开始由价格战向资源和渠道的较量转变。

  为此,途牛在维持度假业务优势基础上,持续增加了机票及酒店业务等领域资源的拓进性投入,并加大了产品研发力度,主打“动态打包”等特色产品。而这一系列资源投入的背后,就是真金白银的投入,烧钱继续。

  到了“寡头竞技”阶段,途牛锁定消费升级趋势,开始了提升产品质量与服务体验满意度方面的重金投入,以提升用户在出发地预订与目的地出游的全闭环体验。

  从2017年至2019年,途牛在出发地和目的地两端的建设上持续加码,例如,投入了旗下直营门店建设,加大了地接社随往旅业的拓展等。截止2019年底,途牛自有门店已达到了509家。而这些门店租金和人力成本,都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投入,旨在建立竞争壁垒优势的途牛,继续亏损也是情有可原。

  当然,重金深耕渠道的途牛并非例外,在线旅企布局新零售开拓线下渠道风潮下,携程2017年起就开始整合百事通、去哪儿和携程的线下门店,成立渠道事业部,而驴妈妈、众信旅游等也以加盟模式开设线下门店。

  不过,途牛的努力,在近年来已看到了盈利的苗头。例如,就2018至2019年间财务数据看来,途牛的亏损在明显收窄。在2018年,途牛还实现了非美国会计准则(Non-GAAP)下的1090万元净利润,而这,也是途牛上市以来首次实现全年Non-GAAP盈利。而且,途牛还实现了上市以来首次全年正向经营性现金流2.7亿元。

  对此,尽管途牛2019年在直营门店及随往地接网络的大幅投入,让其继续亏损,但线下门店投入的回报却则有望在2020年全面“收割”,拉动企业资金流的“正循环”。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在经历了上市初期的“大跃进式烧钱”、中期“重金资源整合投入”与后期“大举升级用户体验”的一波波操作后,途牛本该迎来“收获季”,但这一切却被疫情无情地“打乱了节奏”。

  直来直去的“直男耿直BOY”

  好吧,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如今,上市一直亏损,从未实质性盈利的途牛,也只能“愿赌服输”。毕竟,途牛持有的现金及等价物只有在2018年是增加的,其余年份都是有减无增。然而,相比诸多互联网企业的灵活多变的打法,途牛的这种耀眼“耿直BOY风格”,也似乎早早地为“战略性亏损”埋下了伏笔。

  “要旅游,找途牛!”回想前几年,大家的印象中的途牛旅游网,应该是跟《爸爸去哪儿》等综艺节目和林志颖等娱乐明星关联在一起的。这跟其一直以来喜欢大手笔赞助综艺节目、请当红明星代言的品牌营销战略息息相关。

  在途牛旅游网的征程上,有过两大“直男男神”的倾情代言。一位是林志颖,一位是周杰伦。2015年因赞助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大热的林志颖,后来携儿子Kimi成为了途牛的品牌代言人。而2016年,途牛的代言人周杰伦,也给途牛创作了一首主题曲叫《说走就走》,走红网络。

  于是,在品牌营销方面的大手笔,成就了途牛这家明星旅企的同时,也耗费了企业的大量资金弹药。除了启动了“羡煞旁人”的周杰伦、林志颖的双代言模式,在2014至2016年间,途牛还斥重金与《非诚勿扰》、《中国好声音》、《最强大脑》、《奔跑吧兄弟》等多个热门综艺节目合作并砸钱大举宣传,“豪气冲天”的途牛可谓开创了行业先河,一时无两。要知道,仅《奔跑吧兄弟》第四季特约赞助,途牛就花了足足1.485亿元。

  当然,在途牛上市后的重金营销推广迎来“人品爆发”期的同时,同行竞争对手也没有闲着。例如,携程、去哪儿网等也采取了类似营销推广投入,只不过,途牛的表现显然要更亮眼。

  如此“高增长、大亏损”的背后,是途牛等在线旅游企业“烧钱”的不遗余力。为了不断补充“资金弹药”,从成立到2016年,途牛就先后完成了11轮融资。而在移动互联与在线旅游业风口下,途牛引来戈壁创投、红杉资本中国、DCM中国、携程、京东、海航资本等知名创投机构和企业巨头纷纷入局。

  当然,在大投入、大拓展,甚至不惜“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市场战略指引下,途牛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一度呈赶超携程这样的旅游行业老大哥之势。据资料显示,2015年第四季度,途牛就位居中国在线休闲旅游市场份额第一;到了2018年年底,途牛合作旅游服务供应商就超过了16500家;截至2019年3月,途牛的累计服务出游人次就超过了1.08亿。

  投资人和大股东“最担心的事”

  就这样,凭借着“重金投入布局”与“舍得孩子套得住狼”的营销势头,成就了途牛的OTA巨头地位,其产品服务也早早的就超过了令业界侧目的“1亿人次”。然而,6年的不盈利,途牛这种可以宣称为有计划性的“战略性亏损”的市场打法,让对手汗颜的同时,也一再消耗了市场与投资人的耐性。

  经历上市以来的2014年至2019年的持续亏损,途牛完成了从“躬身入局者”到“行业扛旗者”的身份转变,只是,以利润换市场影响的代价,则稀释了品牌光芒,以至于逐渐换来了投资人的“用脚投票”。尤其是在疫情影响下的旅游大萧条境况下,有的股东已开始“憋不住了”。

  例如,与途牛成长发展一路相随的淡马锡,已悄然出局。据今年4月6日途牛递交给SEC一份文件显示,淡马锡对途牛进行了减持,已不在主要股东行列。

  时至今日,对于途牛而言,其能“继续扛住”有赖于海航、京东、DCM及弘毅资本的“撑腰”。

  据财报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在途牛的投资人里,海航集团作为大股东持有27.2%的股权、有19.2%投票权,而京东集团作为第二大股东持有21.1%股权、有14.8%的投票权,DCM持有8.6%的股权、6%的投票权,弘毅资本则持有7.4%的股权、5.2%的投票权。

  换言之,海航和京东两大股东拥有途牛公司48.3%的股权,再加上DCM、弘毅资本的股权,4家企业对途牛的持股份额就超过了6成。而途牛旅游网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于敦德,则只拥有途牛5.9%的股权。

  只是随着亏损连连,以及市值与携程、同程、艺龙等对手的差距越来越大,如今行业老三地位难保的途牛,以2015年海航、京东投资时的约20.8亿美元估值计算,海航、京东等投资人的亏损幅度已超过了95%。若缺乏大股东的“输血”与“加持”,习惯了高投入高增长的途牛,显然会后继乏力,不进则退。

  而且,市值与股价持续低迷下的途牛管理层动荡,更如“屋漏兼逢连夜雨”。早在2020年4月初,途牛首席财务官辛怡就因个人原因递交了辞呈。回首当年途牛与京东签约的6个人合照,如今也仅剩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与途牛旅游网CEO于敦德还在对应公司。

  另外,受疫情影响,各行各业都出现了企业管理层降薪的现象。据携程CEO孙洁称,梁建章及其从3月起0薪,公司高管层也提出自愿降薪,最低半薪,直至行业恢复。而途牛高管方面,也传言集体降薪60%。这些薪酬变化显然是企业谋求生存的无奈之举,只是对于业绩欠佳、市值与股价大幅缩水的途牛而言,无疑让企业内部更为动荡不安。

  从牛气冲天到“负重前行”

  在业界看来,凭借着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转化渗透的趋势下,途牛凭借着在线旅游行业风口大举入局抢夺市场实现弯道超车,很好地抓住了机遇与转瞬即逝的窗口期,成功上演了“后来居上”的逆袭故事。

  而以高投入换高增长、以真金白银换市场与时间的打法并无不妥,特别是其以提升消费满意度为标的提升产品、供应链和系统竞争力的做法,也堪称业内楷模,只是耐性有限的投资人的倒戈与舆论的指指点点,却早已让途牛开始疲于奔命。

  途牛的高光时刻,可以追溯到其上市后的一年。2015年,途牛不仅股价创新高,还在当年获得了京东、海航等巨头的大额投资。

  2015年5月,途牛与京东等投资者签订协议,获得共计5亿美元的投资。其中,京东以总计3.5亿美元投资认购途牛股份,包括2.5亿美元现金,以及向途牛提供1亿美元资源及运营支持等。途牛也因此成为了京东机票和酒店业务的优先合作伙伴,获得了“京东旅行-度假频道网站及移动端”的5年免佣金独家经营权。而弘毅资本、DCM、携程、淡马锡和红杉则分别投资8000万美元、2000万美元、2000万美元、2000万美元和1000万美元,共计1.5亿美元认购途牛股份。

  到了2015年11月,海航旗下海航旅游战略更是直接向途牛投资了5亿美元。据当时双方签订的协约,海航旅游以每股美国存托凭证(ADS)16.50美元,即每股普通股5.50美元的价格认购途牛发行的新股。认购完成后,海航旅游取代京东成了途牛第一大股东,此后,海航还进行了数千万美元的增持。

  于是,当时财大气粗的途牛开启了林志颖、周杰伦双代言人模式,在各路热门综艺节目的赞助与冠名上一路狂飙。不论是在业务开拓与供应链系统的布局上,都是“舍得出人出钱”,不断加大在“动态打包、牛人专线、随往地接社”等特色产品服务的投入。

  然而,一晃几年后,途牛的奔牛速度与闪光时刻已成过往。业界关于途牛恐面临退市的争论,也此起彼伏。

  据美国纳斯达克市场规定,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如果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1美元,将触发退市程序,向上市公司发出警告;如果在90天里,仍然不能使股价恢复到1美元以上,将被宣布停止股票交易。然而,考虑到新冠疫情造成的特殊市场状况,纳斯达克将途牛的合规期限延长到了180天。

  而就此,途牛方面也解释称,最近收到的纳斯达克通知函并不会立即导致公司直接退市。但此次“通知函”,俨然增加了投资人的警惕。在业界看来,途牛的退市风险警报已经挂起,只不过途牛方面依然可以有喘息与调整的时间和机会。但依然有时间自救的途牛,要在今年严峻的产业形势下逆势扭亏为盈,显然困难重重。

  “牛命一条”能否扛过疫情变数?

  在疫情困局之下,不少企业要在短期内翻盘、高增长的机会不大,但大家依然奇迹的出现,谨慎而乐观。

  对于途牛而言,按纳斯达克规定,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日低于1美元的公司只要在之后180历日内连续10个交易日达到1美元,即视为重新取得合规。此外,退市决定书也将同时告知企业在180历日内提交整改计划以符合挂牌条件。如今,途牛的股价已重回1美元以上,危险警报暂时解除。对此,大家也可以慨叹途牛“牛命多舛”但够硬。

  而且,途牛多年来在产业链、产品及品牌营销推广的不断投入,也显然不会白费,接下来会有积极的表现。面对业界各种猜疑,途牛旅游网首席财务官辛怡也曾表示,“今年疫情爆发后,我们加强了费用控制,其效果将在2020年下半年开始显现。”

  最后,如果途牛在规定的日期内仍然未能达标,纳斯达克将立即发出除名信,将该股票停牌;但受疫情影响,纳斯达克已决定将合规观察期的开始时间延后至6月30日,并持续至今2020年12月28日为止。换言之,若途牛在12月28日仍未取得合规,公司还将再获得180历日的合规观察期。突发的疫情增加了途牛“求生”难度的同时,也打开了“时间进一步宽限”的大门。

  当然,万一自救失灵,途牛也不过面临主动退市或被动退市的最坏结果。品牌、资源及资质尚优的途牛可以选择主动退市,转板、私有化、被兼并,甚至择机二次上市。

  眼下,鉴于瑞幸财务造假事件让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带来的巨大压力,已掀起了中概股回国二次上市的浪潮。近期,包含互联网巨头等在内的诸多中概股已动了“回国”的念头,百度、携程、京东、网易等企业也纷纷传出赴港二次上市的消息。这些情况变化,途牛都应看在眼内。

  而且,最近途牛的“大金主兼靠山”二股东京东已经“出手了”。

  5月28日晚间,凯撒旅业发布公告称,其控股股东凯撒集团与京东达成合作意向,京东愿意将其下属公司持有的全部途牛股份转让给凯撒集团。若交易顺利,凯撒集团将持有途牛股份合计约7806.18万股,持股比例21.1%。转让完成后,凯撒集团将顺理成章地成为途牛第二大股东。受此股权转让消息刺激,美股市场5月28日晚间,途牛一度涨幅超过45%,收报1.1美元、涨幅28.26%,暂缓了“面值退市”危机。

  不过,凯撒旅业与途牛达成合作意向,也不意味着凯撒会接盘途牛。据凯撒旅业公告称,综合考虑途牛目前仍处于连续亏损的运营阶段以及预计收购金额较大等原因,若由上市公司实施本次收购将对公司盈利产生负面影响,故公司拟放弃本次投资机会。

  但凯撒旅业与途牛中间的交集,依然有诸多想象空间。例如,5月22日途牛和凯撒旅业就宣布达成了战略合作。而且,凯撒旅业也表示,拟暂时放弃购买途牛股权的商业机会,但保留未来对于途牛收购的优先选择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京东通过子公司入股凯撒旅业。而作为途牛第一大股东的海航旅游集团,也是凯撒旅业的第二大股东。对此,京东拟将途牛股份转让凯撒旅业控股股东凯撒集团,既有“拯救”途牛的味道,也有促进凯撒、途牛双方合作,“享齐人之福”的味道。

  当然,即便凯撒旅业考虑进一步接盘途牛,接下来京东方面如何让凯撒、途牛左右互搏,途牛与凯撒的大股东海航如何整合多方资源长袖善舞,能否快速提振途牛业绩表现,始终充满诸多变数。

  覆巢之下途牛何以“打满全场”?

  途牛之困,写满着OTA在线旅游行业的产业困局,尤其是疫情冲击下首当其冲的旅游行业,显然是“覆巢之下无完卵”。

  就目前看来,途牛的股价即便暂时回复到1美元以上,但途牛一天未扭转亏损,退市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高悬,警报依然未完全解除。而且,凯撒旅业也表示暂无意向接盘“途牛”,更多的是不过是在大股东京东的撮合下作出“亲昵动作”。

  疫情未息,前路茫茫,后有虎狼,背负6连亏负重前行的途牛将迈向何方?

  如果说疫情下线下院线的停摆让电影行业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创的话,因封城、交通阻断、景区关闭、航班停飞等诸多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如期无法出行的影响,则是让整个旅游行业在以数以亿计的代价为用户买单:一方面,企业交付的定金无法追回;另一方面,客户的付款要及时退回;而这些,都给旅游行业造成巨大的资金压力。

  对于旅游业而言,因疫情导致的客户订单的退订造成的亏损在所难免,但相比短时期的损失,捍卫品牌信誉与形象,却是旅业巨头们不约而同的选择。因为,品牌声誉,才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立根之本。为此,竭尽所能应对疫情造成的各种恶劣影响,已成整个旅游行业逃脱不了的“噩梦”。

  据悉,受疫情影响,途牛“啃下了”过亿元对客退改的损失,以及供应商退费未到位的对客的过亿元垫付。而携程CEO孙洁也曾因退订暴增而在采访中落泪,同程国旅CEO杨佳佳也表示“遗憾没有办法给所有人争取一个缓冲期和最好的结果”,此外,同程集团创始人吴志祥呼吁“尽快重启国内游组团市场”,却遭到了“围攻”。

  为此,在疫情之下,暂且不要说“快速回血”、“重新起跑”、“谋发展”,“活下去”才是旅游行业的关键词。

  据悉,OTA龙头企业携程,已采取高管自愿降薪、员工上三休二轮休上班的措施。携程CEO孙洁更在采访时表示,携程因疫情退订的垫资已经超过10亿量级,疫情爆发后,电话呼入量增长一二十倍,上亿人次退订。而同程、艺龙也在疫情发生后也召开紧急会议,快速叫停了绝大多数市场投放和促销活动,并大幅缩减了行政成本和日常运营成本。而其他一些体量较小的中小旅企,则只能认命默默接受“行业洗牌”。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有超过234万家涉旅企业,2020年2月以来仅新增了3.9万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减少了43%;而且,还有6098家旅游企业在期间“死亡”,包括628家旅行社、891家酒店、122家航空类企业和23家景区相关企业。

  据有关部门预计,仅春节期间,旅游业的损失就在5500亿左右,全年旅游收入将减少1.18万亿元。而放眼全球,2020年全球旅业都因疫情的冲击而一片哀鸿、举步维艰。据世界旅游组织预计,2020年旅游数量将比上年度下降20%至30%,国际旅游收入将减少3000至4500亿美元,全球旅游业将有多达1亿人面临失业,损失近2.7万亿美元。

  相比电商行业疫情期间的逆势飘红,餐饮、娱乐、制造业等行业也陆续开工步入正轨,如今的旅游行业运转却至此尚未回复常态。而且,疫情一天没有完全结束,大家依然不能放心去玩耍,旅游业始终是“打满全场”的最受伤行业之一。那么,对于连续6年亏损近60个亿的途牛而言,则更是雪上加霜。

  产业寒冬已至途牛明天未来……

  途牛自成立到现在,跑出了牛的脾气、牛的速度与耐力。用了近8年时间才登陆美国资本市场,然后上市后不惜6年来亏损不断投入与扩张,成就过牛气冲天之势的途牛,如今却似乎难逃“牛命一条”的宿命。且不说途牛最终能否扛住不被退市,也暂且不说疫情过后途牛如何实现厚积薄发式的突围,至少,多金、有众多投资人撑腰的途牛却持续亏损未盈利,已经成为了近年来业界绕不开的谈资。

  谁都知道疫情之下“自救”是当务之急,但就深层问题而言,途牛今日之困境显然并非仅拜疫情所赐。疫情,顶多也不过是加速诸多问题恶化的“催化剂”。

  不过,既然现实情况已经是如此“捉襟见肘”,途牛唯一能做的也只能夯实核心竞争壁垒,硬着头皮继续走下去。毕竟剩者为王,只要不倒下就有“熬出头的一天”。

  那么,途牛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除了多年来积累的品牌知名度与资源、产业链布局优势,途牛的产品力显然成为了其迎战疫情的最实在的“抓手”。

  就应对疫情方面,途牛CEO于敦德曾表示,“途牛的主航道不会变”,途牛还是会继续专注在度假旅游,不会放弃在原有跟团游等打包产品布局上建立起的核心业务优势。“我们用了10年的时间投入约20亿持续建设动态打包系统,可以更好地实现用户的差异化定制化需求,也能实现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特别是在这次疫情导致的大规模退订中,动态打包的产品在止损上效果明显,也说明了它的合理性和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途牛的“牛人专线”与“随往旅业”已取得了不错的市场预期。据途牛方面的财报等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6月底,牛人专线已累计服务超过500万人次出游,客户满意度达到97%。而截至2019年底,途牛已建设了超过30家国内自营地接社“随往旅业”,而且,“随往旅业”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地接社之一。

  目前,途牛自有门店已超过了500家。力求强化O2O与渠道渗透不惜“重资产布局”,可见途牛的目光依然放在以牺牲阶段效益、构筑长期性核心竞争壁垒上面。

  为此,凭借着一如既往的“大投入、大手笔甚至不惜大亏损”的打法,途牛在市场的攻城略地中赢得了鲜花与掌声,作为拥有十多年历史的老牌旅游企业,途牛品牌价值有目共睹。品牌、产品研发与优化、渠道和产业链布局,始终是途牛赖以生存发展的底气。

  只是,当途牛撅着一股牛脾气一味向同一角城墙冲锋的同时,是否也应适当缓一缓、回过神来考虑一下如何回归商业本质快速止损,或追求商业实效另辟蹊径,以用户为出发点提供更具特色与差异化产品服务以实现弯道超车?

  有时候,停下来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商业需要阳谋,要相信不屈不挠的信念的力量,老牌旅企应不失少年锐气更不应不沾上老年暮气。因此,接下来,习惯了一路狂奔、“以业绩低迷换明天辉煌”的途牛也要小心警惕,切莫以一如既往的“高举高打不惜高亏损”的战术性的勤奋,掩盖了“审时度势与灵活性不足”造成的战略性懒惰。

  因为,很多时候,一切不以赚钱为目的的商业模式,都不过是耍流氓。

  最后,疫情凶猛,旅业之殇,产业困局,这始终是一个相对沉重的话题。

  且不要说,芸芸众生中慌慌张张不过“图碎银几两”,就连途牛这样诺大的上市企业也是亏损连连“对人欢笑背人愁”,4月份开始,连途牛CEO于敦德还开启了“直播带货”。

  疫情加剧了各行各业的问题与危机,而深陷的亏损、甚至濒临退市的舆论暴风眼的途牛旅行网遭受无情狙击,显然并非个案与唯一受害者。例如,在3月初,日本神户夜光邮轮公司就宣布提交破产申请,而这,也是疫情爆发以来第一家宣告破产的邮轮企业。

  对此,我们能期盼的只是,希望更多有理想有抱负造福于民的大大小小企业,能尽快走出疫情的阴霾,继续雄起,迎接疫情过去后的市场再次蓬勃发展的曙光。

  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待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甚彷徨。

  疫情褪去,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

  眼下,存在就是硬道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只是,很多时候,我们依然需要加倍警惕,需要如履薄冰般前行,因为,许多所谓谣传、小道消息甚至猜测,稍不留心,被说着说着,有时候,最后或许不经意间就会一语成谶。

  刘永煊,品牌营销策划人,自由撰稿人,资深公共关系行业人士,深谙品牌诊断、市场营销与公关传播之道,对家电、IT、快速消费品、互联网、汽车、游戏、电商等行业的品牌与市场推广有深入研究及多年实战经验,曾服务国内外众多500强客户,欢迎交流与约稿。

  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Yongxuanliu2010,邮箱:Yongxuanliu@126.Com,微信公众号:商战春秋(Shangzhancq),自媒体号:商战春秋(仅进驻“网易、搜狐、凤凰、一点资讯、腾讯、天天快报”新闻客户端,其它平台如有疑似账号均为假冒);刘永煊(头条号、百家号、大鱼号)

  PS: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用作其它商业用途。


  本作品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来源:品牌联盟网,作者:刘永煊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