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熔断20次,股价暴涨22倍:胶卷大王柯达离仿制药王路有多远?

日期:2020-08-12 浏览:235 作者:刘永煊 来源:品牌联盟网

  “凡杀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强大。”

  ——尼采

  大家还记得胶卷相机盛行时代的柯达和富士吗?

  随着数码电子产品的迭代,胶卷相机早成了怀旧或摄影发烧友的玩物,然而,关于当年称霸全球胶卷、冲印市场的巨头故事,仍在继续。

  美国东部时间7月28日,美国伊士曼柯达公司获得美国政府7.65亿美元贷款,正式进军非专利药物原料制造行业。当天,柯达公司与有“美国的发展银行”之称的“美国国际发展金融公司(DFC)”签署投资意向书,所获贷款将协助柯达成立初创企业柯达制药公司。而柯达,也将使用这笔资金生产一些包括羟氯喹在内的仿制药的原料药。

  在这个被美国总统誉为“美国制药史上最重要的协议之一”的消息影响下,柯达股价在7月29日美股开盘后不久就一路狂飙,盘中一度涨超650%,最高升至60美元,触发了20次熔断,收盘涨318.14%报33.2美元,股票涨幅达到203%,创下了柯达公司有史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

  再加上前两个交易日的涨幅,柯达股价在3天内的累计涨幅1480.95%,高达15倍,公司市值也从利好消息发布前的1亿多美元升到了7月29日的14.5亿美元。而在合作协议公开后两天内,柯达的股价更一度飙涨近22倍。

  有趣的是,前段时间因治疗新冠肺炎病毒感染有效果而备受瞩目的药品Avigan,就是由柯达老对手富士旗下的制药公司研制的。

  据资料显示,富士在1936年就开始布局医药行业,1986年起陆续收购医药企业,2004年富士胶片医疗株式会社成立,2019年富士的医药业务实现营收93.96亿美元,2020年公司旗下“富士胶片富山化学”研发出Avigan、并在各国实施临床试验。目前,富士已从精细化学品行业过渡到制药业,该公司业务中医疗保健和材料事业占比达到44%,影像事业占比仅为14%。

  那么,上个世纪的两个老对手,在转型路上的殊途同归,将在新世纪里把未了的商界恩怨情仇继续纠缠了?

  而有了老对手成功示范,再加上政府的支持,曾多次转型未果的柯达,有望摘帽“胶卷大王”后摇身变成“仿制药王”吗?

  那个“柯达”真的要回来了?

  7月29日当天,柯达股价以历史性暴涨及单日20次熔断而震惊世人。在此期间,有大量散户投资者蜂拥而至,纷纷“杀入”持仓。据零佣金的罗宾汉交易平台(Robinhood)客户数据显示,持有柯达股票的投资者数量从9000多名一度暴涨到了7万多名。

  对此,有网友在柯达股价暴涨当天在推特上说道,“如果你在过去一小时内买了10万美元的柯达股票,现在你的这些股票价值430万美元。不可思议。”

  随着柯达股价的大涨,柯达公司的债权人随之赚翻了。

  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文件显示,柯达在当地时间8月3日提交的一份文件指出,2020年7月29日,柯达收到了年化利率5%、2021年到期的高级可转换债券持有人关于行使转股权的通知。该文件称,高级可转换债券持有人通知柯达,要将持有的总本金为9500万美元的债券转换为股票。而据柯达和债券持有人协议条款,柯达也有义务在转股日期之后的五个交易日内,向债券持有人发行2992.2956万股普通股。

  那么,以柯达在8月3日收盘价计算,债券持有人转股总价值约4.5亿美元,相比转换前价值9500万美元,浮盈已超过了4倍。

  与此同时,柯达公司的高管们也赚疯了。

  在美国政府7月28日宣布以7.65亿美元贷款支持柯达的此前一天,柯达一众高管被董事会授予了大量股票期权。

  据美国证监会文件显示,7月27日,柯达CEO兼董事长詹姆斯?康迪南扎(James Continenza)被授予了175.6万股股票期权,而柯达副总裁兰迪?万达格林夫(Vandagriff Randy),高级副总裁兼首席律师罗杰?博得(Roger Byrd),首席财务官布尔文科?大卫(David Bullwinkle),也分别被授予了4.5万股股票期权。而且,柯达这些高管的行权价都在每股3.03美元至12美元之间,远低于当前柯达股票的市价。

  那么,拥有约140年历史的伊士曼柯达公司,一度辉煌过后寻寻觅觅,还在2012年申请了破产保护,如今借着疫情的契机和政府扶持的东风,昔日那个风光无限的柯达,就要回来了吗?

  正当大家以为柯达未来转型的前景可期,柯达投资机构摩拳擦掌,柯达债权人和高管准备举杯相庆的时候,柯达转危为机的美好便蒙上了一些不稳定因素。目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已启动对柯达7.65亿美元贷款信息披露的调查。而经历股价暴涨后的几个交易日内,柯达的股价也连续低走,股价较最高点也已跌去大半。

  而关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调查,祸起于柯达公开宣布获政府贷款前发生的市场交易行为。

  据悉,7月28日柯达于宣布获得了政府贷款,但在7月27日,柯达股价便出现了上涨,当天柯达股价上涨了25%,交易量也比日常高出8倍。而自7月27日至7月29日3天内,柯达股价更是暴涨了1480%,市值暴增13.6亿美元。而令人感到蹊跷的是,就是在7月27日当天,柯达诸多重要高管被董事会授予了大量股票期权。因此,柯达利好消息公布前的这些相关交易,极容易让人怀疑柯达高层是否利用职位获取受限信息,藉此规划投资以赚取利润。

  另据透露,截至7月29日,柯达CEO詹姆斯?康迪南扎个人净资产已增加了7900万美元。对此,没有人能搞懂詹姆斯?康迪南扎为何会在一个月前增持了近5万股让外界看来“不值钱、更不值得投资”的柯达股票。不过,面对涉嫌内幕交易的质疑,当被问及公告前的大量交易是否表明交易被泄露时,詹姆斯?康迪南扎则表示他并不知道。

  然而,空穴来风,事出有因。据外媒援引消息人士指出,柯达在7月27日向其总部所在的纽约州罗切斯特市当地记者透露了有关这笔交易的消息,但并未注明相关新闻的解禁时间。部分新闻媒体公布了相关信息,随后应柯达的要求将报道删除。

  不过,据《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的说法,SEC调查尚处于初期阶段,重点是柯达如何披露与政府的交易,可能不会对柯达或任何个人的不当行为提出指控。而对于SEC的进展以及对股价的看法,此前柯达CEO康迪南扎也曾公开表示,他尚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公司股票的波动。但是,受质疑及调查消息影响,一路飙涨的柯达股价逐渐回落。

  近半个月来,柯达的股价犹如坐“过山车”,经历一轮暴涨后又迎来了下跌。美东时间8月5日,柯达涨3.89%报14.96美元,较60美元高点已大幅回落。到了8月7日柯达股价更是出现回落,收盘价为21.85美元,跌幅达26.75%。而截至8月10日美股收盘,柯达跌27.89%,报10.73美元,较8月7日收盘价跌近30%,市值达4.69亿美元,纳斯达克指数跌0.39%,道琼斯指数涨1.3%。

  质疑声四起与推波助澜的“美国梦”

  8月7日,面对各界舆论质疑,美国国际发展金融公司在推特上宣布,暂停了对柯达的贷款。“7月28日,我们与伊士曼柯达签署了意向书。最近对其不法行为的指控引起了我们的严重关注。除非这些指控被证明是清白的,否则我们不会采取进一步行动。”

  然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关于柯达涉嫌内幕交易的调查,其实只是撕开了各路舆论质疑的一个缺口,更大的质疑声音还在于柯达转战制药行业的实力担当,以及为何美国当局政府选择柯达,而不是那些有现成专业技术、知识产权与研发实力的制药公司。

  对此,《福布斯》在7月29日还发表评论文章,列举了投资者投资柯达风险的三大原因:柯达的财务表现和前景都不佳,市场对仿制药物成分的需求可能疲软,柯达公司管理不善的记录由来已久。

  不过种种迹象表明,在美国政府押宝柯达制药转型的利好下,柯达无疑已肩负起了以强化美国本土制药与供应链为目的的“美国梦”。无论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不堪舆论压力的调查,以及业界对柯达的种种不看好与质疑,以及美国国际发展金融公司贷款的暂缓,或恐终不过是一段插曲。

  对于当局而言,在柯达宣布获得贷款的时候,美国总统就称赞了这笔贷款推动“制药业回归美国”事业取得突破,并宣称,这是让制药业重返美国的突破性发展,柯达制药也有能力提供美国生产非专利药所需活性药物成分的25%。

  对于柯达公司本身,柯达CEO詹姆斯?康迪南扎满怀信心,其在一份声明中预测,通过此次扩产,柯达将在恢复美国制药供应链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而制药业务最终可能会占到柯达业务的30%-40%。

  而对于投资人而言,在柯达转型并开始开发新药的利好下,其股价依然有投机的想象空间。

  当然,对于已经淡出公众视线太久的柯达而言,在当地政府的“强心针”之下,只能说迎来命运的转机,尚且还不能说立马转危为安。据美联社报道,柯达终结胶卷业务后,仍需弥补大规模亏损。不过,柯达有望生产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先前认定供应短缺的关键药物成分,利用好贷款改造并扩充设在纽约州罗切斯特、明尼苏达州圣保罗的现有工厂设备设施。

  不过,说到底,美国扶持柯达的背后,是一场美国制造与中国制造之间的较量。而且,这场围绕产业链主导而开展的“没有硝烟的国际贸易战”,在疫情的枷锁下,更是越演越烈。

  早今年初,纽约州州长科莫颁布“口罩令”时就提及,“我们需要的口罩,它们在中国制造;我们需要的防护服,它们在中国制造;我们需要的防护面罩,它们在中国制造;我们需要的呼吸机,它们在中国制造。实验室进行检测所需的化学试剂的主要供应商是中国,在过去的40天里,所有的物资都来自中国。”纽约州州长的这一席话,诉说着美国制造面对近乎无孔不入的中国制造的种种担忧。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前,关于原料药的生产控制权不在美国的话题也早已甚嚣尘上。据资料显示,在2018年美国流通药品中,有88%的原料药来自国外,印度和中国分别占31%和14%。与此同时,美国市场上还有24%的成品药来自印度,而印度的制药原料又有70%来自中国。

  而这次受政府贷款扶持的柯达公司的总部,其地址就在纽约州罗彻斯特。因此,暂且剔除了内部交易及一些利益关联的猜疑,柯达这样的老牌影像技术公司转型制药行业的背后,迎合了天时地利人和,这符合美国方面利用疫情扶持美国制造业巨头重振声威、重修美国本土药品供应链的急切愿望。

  “如今在美国,医生开出的90%处方都是仿制药,仿制药可以跟品牌药一样有效,但价格更低。”为何要动用《国防生产法案》授权,向一家企业提供巨额贷款?此前,美国总统如此公开表示。

  当然,仿制药的功效已形成了一定的业界共识。在电影《我不是药神》里,讲述的就是一个药贩子从印度走私仿制药赚钱到救人的转变。

  一方面,由于仿制药短缺,美国在想尽办法让医药生产从海外回流;另一方面,对中国和印度供应链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的质疑,以及一些政治方面考虑,也促成了美国当局政府与柯达等美国本土企业的合作。

  做好胶卷=能制好药?

  “我们一直是一家化学制品公司,在化学和先进材料方面拥有很长的历史,远超100年。”柯达CEO詹姆斯?康迪南扎曾如此表示。

  不过,当昔日胶卷大王摇身要变成全球化的药厂,这种战略理想真的“照进现实”,难免让人深感狐疑:懂化学能做好胶卷,就意味着能制好药吗?

  最近,柯达方面向媒体透露称,公司早在4年前便已负责供应医药原料,只不过目前的规模不足以量产原料药。不过,柯达方面也表示,公司计划用政府提供的贷款成立一个制药部门,并将按照美国食药监局的要求,生产被认定为必要但已在美国陷入长期短缺的药品成分,至少创造360个就业机会。

  但据公开资料显示,1888年9月4日在纽约州罗切斯特创立的柯达,以制造摄影器材闻名于世,曾2012年申请破产重组,在2013年9月回归纽约证交所后,发行价每股25.5美元,股价升至37美元峰值后一路下行,今年以来,更是基本在4美元以下游走。

  而且,在过去3年里,柯达的财务状况一直不佳且有恶化趋势。例如,柯达公司2019年的自由现金流为零,2020年一季度更是亏损严重。而且,柯达的巨额债务也将在2021年底到期。而且,眼下磨刀霍霍进军医药领域的柯达,其也早已不是第一次跨界医疗领域。

  那么,最终柯达能否转型成功打好“翻身”仗?不过,柯达先前的挫败经历,让柯达在转型路上“疑云密布”。

  一方面,作为昔日的超级科技巨头,柯达的辉煌时期早成过往。

  回想当年,巅峰时期的柯达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包装、印刷、图形通信及相关专业服务。凭借着打印系统、喷墨系统、微型3D打印和包装、软件和解决方案以及胶片的主要业务,柯达以影像技术雄霸市场。在1930年,柯达占据着全球摄影器材75%的市场份额,瓜分着90%的市场利润,业务遍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高市值曾达到310亿美元。

  1983年,柯达在全球已拥有超过12万名员工,到了1975年,柯达还发明了数码相机。1997年,柯达市值已接近300亿美元的体量。在1930年至2004年间,柯达一直是道琼斯指数的成分股,还一度成为基金经理被动持有的个股。

  然而,跟很多盛极而衰的企业一样,拥有领先影像技术、发明了数码相机的柯达,却未能在数字摄影和印刷方面成功转型,最终抵不住手机等行业带来的冲击,于2012年宣布破产。

  在2012年初申请破产保护不久,柯达更是宣布停止生产数码相机和数码相框,专注于数码成像市场。2012年8月,柯达宣布出售其胶卷、商业扫描仪等业务,只保留了电影胶片等业务。此后,柯达还以大约5.25亿美元的价格,将众多专利出售给了包括苹果、三星、Facebook、亚马逊、微软等公司。最终,在2013年1月24日,柯达宣布获美国破产法院批准,融资8.44亿美元重组,并在2013年9月4日宣布完成破产重组,退出破产保护,“死里逃生”。

  另一方面,曾经试水医药等领域的柯达,过去的跨界表现并不如人意。

  据报道,早在1988年柯达就曾以收购的方式“杀入”医药行业。当时,柯达以5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一家美国药企斯特林(Sterling Drug)。斯特林主要生产诊断显像剂、激素产品和心血管产品,是实打实的医药企业。为此,在20世纪90年代,柯达还参与了阿司匹林等非处方药的生产。

  可惜,在短短6年之后,柯达就以折半价格出售了斯特林这块医药业务,卖给了当时的医疗保健巨头史克必成公司(SmithKline Beecham)。2000年,史克必成公司被合并成了今天的葛兰素史克。

  而柯达在1998年收购的Imation“医疗成像业务”,也因连年亏损在2007年被分拆出售,卖给了一家加拿大公司。

  而自从企业破产重组转型之后,“胶卷大王”柯达还在跨界的道路上玩得“甚欢”,只可惜最终都没有挽救连连下滑的业绩。2014年,柯达宣布进军智能手机行业,推出了两款手机。2017年,柯达进军时尚圈,推出了联名款服装和滑板。2019年,柯达还跟啤酒厂商联手,推出过一款可以冲洗柯达Super 8胶片的啤酒。

  除了向医疗领域转型外,柯达还曾涉足区块链。早在2018年1月,柯达就发布公告称,将与Wenn Digital公司共同发布数字货币“柯达币(Kodakcoin)”,并计划在2018年1月31日为美国、英国、加拿大和其他国家的注册投资者举行首次投币发行。当时,柯达公司股价还曾连续两天涨幅超过200%,可惜,后来“柯达币”就被人们逐渐遗忘了。

  从过往的影像技术大佬的跌落神坛,到多元化跨界试水的失利,种种迹象也说明了,柯达公司过去的经营管理不善。以至于在丧失了数十年的影像摄影行业主导地位后,柯达公司再难找到下一个能替代摄影影像方面的王牌业务,也没有很好地捕捉风口、以灵活适应市场环境与技术潮流。

  临危受命的柯达与有点疯狂的美国制造

  就一定程度上而言,柯达公司的战略性转型,无疑是“坐上了疫情下的顺风车”。

  据悉,柯达的此次所获的贷款将是美国总统今年5月签署行政令《国防生产法案》后的第一笔贷款,该命令旨在鼓励美国国内生产抗击新冠病毒所需的药物原料。而此前美国政府还曾有点疯狂地动用法案,要求福特汽车生产口罩,要求通用汽车、飞利浦、通用电气生产呼吸机。

  “但制造这些仿制药所需的活性药物原料,只有不到10%在美国本土生产,超过50%在中国和印度生产。”“这是我们第33次动用《国防生产法案》,将动员柯达生产仿制药以及活性药物成分。”美国总统曾如此表示。

  由于全球新冠疫情暴发,国外厂商供不应求,加速了美国对于医药生产供应链回流的“危机感”。而且,基于在此次重大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的失误,美国方面也倾向于建立自己的制药业产业链来捍卫自身的形象。7.65亿美元的贷款不多,但也绝对不少,这有利于柯达公司进军医药行业的转型路上“添砖加瓦”。

  不过,柯达在转型医药行业路上迷雾重重,其能否把制造业带回美国也是未知数。

  因此,与其说柯达战略前瞻性地转型制药,是一个类似老对手富士的“英雄所见略同”的殊途同归,还不如说是特殊情况下的当地政府的“成全”与“临危受命”。

  无独有偶,为了降低对国外的依赖,早在5月份,总部位于弗吉尼亚的仿制药生产商Phlow Corp就跟美国政府签了价值3.54亿美元的合同。据称,该公司主要在印度和中国生产药品,今后其将在美国生产治疗冠状病毒所需的仿制药和制药原料。而这,也一度被视为美国让医药生产和供应链回流国内的一个历史转折点。

  那么,纵观全球制药行业,加速回流的美国制造,在未来有机会取代中国制造吗?

  首先,就全球化产业链协同大势所趋之下,某个国家企图割裂产业链而完全独立出来,有点不切实际,并非易事更不能一蹴而就。

  因为,无论是原料药还是医药供应链,若完全绕开中国,并不是能一下子从其他国家找到替代品。以柯达为例,其绕开中国生产原料药没太大问题,毕竟生产仿制药所需基础原料药并不难,也远低于此前柯达的新药研发业务。不过,柯达需要对原料供应链条重新梳理与选择,而此前柯达进军医疗领域的铩羽而归,让业界对其生产管控能力存疑。

  其次,美国扶持如柯达等本土企业无可厚非,但对于一些要闯入新领域转型的企业而言,需要时间去调整与适应。

  对于柯达而言,其在化学材料方面的生产有历史背景,但制药行业毕竟跟生产胶卷不同,其在工艺、品控和法规等方面都有更严格的要求。由于原料药是存在风险的产品,柯达需要获得GMP等相关认证,而这需要更多的时间。因此,美国把贷款扶持投给已出色的美国医药企业,才应该是实现“原料药回流”的最佳出路。

  最后,在市场经济的相互选择之下,美国制造要跟中国制造一决雌雄,始终胜负难料。

  自2010年以来,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基地,肩负着全球超过三分之一的原料药供给。据数据统计显示,近10年来,中国原料药出口量翻番,已从2010年的460.36万吨,猛增到了2019年的1011.85万吨。即便是仿制药全球闻名的印度,其进口的原料药也有70%来自于中国。尽管印度近年来也在鼓吹“印度制造”,但短期内依然无法摆脱对中国原料药的依赖。

  因此,美国的医药制造行业要在短时间内大幅调整供应链、隔断中国环节,谈何容易。而且,中国不少原料药企业也已从粗放型的低端中间体,向精细型的中高端产品转变。

  因此,即便柯达等一众企业获得政府支持的“船票”,牵引制造业回流的“美国梦”的征程也才刚刚开始。

  还是以柯达为例,如何利用好7.65亿美元贷款转型,如何规范供应链上下游如何管理,如何应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市场的价格战,都任重而道远。要知道,相比以色列、印度及中国等其他国家,美国原料药的生产成本相当高昂,缺乏成本优势的美国企业恐怕要靠政府补贴才能保持市场竞争优势。

  此前,美国总统曾指出,帮助柯达启动柯达制药生产药物原料之后,再加上政府同其他药厂达成的协议,未来要将在美国生产的活性药物原料份额提升到25%左右。但这些数据,显然还是比较理想化的数字。

  上个世纪,柯达、富士胶卷携手雄霸全球;这个世纪,柯达随富士转型制药殊途同归。

  当我们惊叹岁月下的左手倒影右手年华的同时,柯达、富士的左手影像右手制药的步伐却已经“走起”。

  由于有着老对手富士在医药行业的跨界突围成功经验,柯达按道理可以“一样画瓢”。况且,同样有摄影摄像行业背景的对手向医疗行业的转型,也强化了柯达的进取信心。据称,同样有着百年历史的奥林巴斯也计划在今年完成数码相机等业务转让,专注于医疗领域。而目前,医疗业务营收已占据奥林巴斯总营收的80%左右。

  而且,就柯达而言,其现有的胶卷等业务与化学制剂密不可分,有不少关键化学工艺、各项工业设施都可应用在制药上,所以还不完全算是“隔行如隔山”。只是,有基础的柯达要在制药行业大展拳脚还需“假以时日”。

  而从柯达中国官网也可以看到,柯达的“ ”符号尤为醒目突出,这可理解为“柯达 其它”已成为了其谋求存续发展的基本战略。

  不过,暂且抛却美国制造回流、美国制造振兴之说,转型制药,成为了柯达谋求重振声威的契机,但这个柯达自身并不擅长也并不具备绝对优势的制药行业,“柯达 制药”真的是柯达的“救命稻草”吗?又或者,全球制药业是否真的如此迫切地需要一个有超过100年历史的老牌“柯达”的加入吗?

  抑或,唯恐只是一枚棋子的柯达,最后,一切还是要看自己的“造化”?

  况且,在政府贷款消息利好下的股价大涨,以及贷款被紧急叫停的股价大跌,柯达的起落浮沉似乎也不过“一瞬间”。

  对于有着悠久历史的企业而言,面对时局的改变,苟且活着,犹如等死;但如仓猝转型改变,也或等同于找死。到底,该何去何从?

  “做人如果没有理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但是,理想与现实,距离会有多远?

  或者,如果你不认真,当别人认真起来你就输了;而有时候,只是玩玩而已,如果你认真了,那么你还就输了。

  本作品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来源:品牌联盟网,作者:刘永煊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