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用人之道

日期:2008-05-03 浏览:633 作者:王武钢 来源:品牌中国网

    目前,公司和企业又到了“换血”时节。“换血”者,人才辞旧换新是也!
  
    当今中国的人才市场,实在是一言难尽。全国各行各业都在高喊“人才短缺”,持重金、开高薪到处“挖”人才,“抢”人才,但人才仍然短缺。笔者认为,究其根源在于企业没有把用人观念做一个正确的定位。确定某个人是否是“人才”,从一定意义上说与企业的用人观念密切相关。所谓“需要的就是最好的。”这不失聪明睿智的用人观,恰好是医治许多企业用人误区和盲区的好药良方。遗憾的是,如今不少单位和领导至今还缺少这种聪明睿智,尚未正确树立人才观念和用才之道。“需要的就是最好的”当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它要建立在公正、公平和公开的原则基础之上。否则,家族独断专行的管理模式,会捆绑住你的手脚,企业中论资排辈的“身份歧视”将羁绊企业的发展壮大,“姑爷处,小姨科,外甥打水老舅喝”的中国机构改革之怪状,就会重新束缚人才的手脚,桎梏国人人才优势的发挥,最终导致人材匮乏,才能沦丧,事业衰败。
  
    如何定义“人才”呢?人才是指那些具有良好的内在素质,能够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不断地取得创造性劳动成果,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的人。人才是人力资源市场最活跃的部分。美的集团董事会主席何享健曾说:“我宁愿放弃100万元的利润,而不愿失去一个工程技术人员,人才的匮乏将导致企业的衰亡。”由此可见,人才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其实,世界许多的著名企业,他们不是仅仅看重文凭,而是注重“实用”:“壳牌”注重的是人际关系能力、分析能力和成就能力;“微软”最善寻找聪明者,青睐失意者;“曼秀雷敦”重中之重是诚信;“英特尔”认同企业文化,青睐得3分的人……。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在新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一流的人才,谁就会在竞争中拥有了主动权。这些著名企业用人的个性化标准,不重学历重能力,不重表象重内涵,实在发人深思,值得我们借鉴。
  
    企业如何正确运用好人才呢?拿破仑有一句名言:“一头狮子带领一群绵羊,能战胜一头绵羊带领的一群狮子。”可见,人才的效益关键是要选好学科带头人,选好拔尖人才、领军人物。我们应尊重客观实际和规律,注重形成人才队伍效益综合平衡、优势互补的评价机制。人才效益的实现依赖于人才的需求。在一个企业,各类人才的知识、才能应当具有互补性,培养人才、引进人才都应以需求为导向。需要即人才,不能盲目地一切以高学历、高层次为取向。如果不需要,即使学历再高,人才再多,又有什么用呢?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以表面上的“人才荟萃”掩盖着实际的无可用之人的“人才短缺”,这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培养人才也好、引进人才也罢,无疑要重视学历,但不能惟学历,学历不等于能力。高学历不等于高能力。而中国企业对企业的控制是基于对人的控制,无论是家族企业通过“亲情”纽带建立起来的联盟,还是公立企业通过“亲信”形成的控制,决策层对下属业务单位的管理和控制,都是建立在对责任人的情感把握的基础上,如果说欧美企业主要靠制度管理,中国企业则在是一种综合运用“情理法”的管理结构,即基层管理靠“法”,中层管理靠“理”,而高层管理靠“情”,所谓“情”,就是利用心理上建立的纽带,一方面建立起下属的责任心,另一方面形成对人的判断。由于在管理结构上有一个“情感层面”的存在,则高层管理中就减弱了对具体业务的把握,而转化为对人的把握,使得对具体的业务领域完全不在,企业决策层可以理解和掌握的范围内。对人才本身的具体和使用情况并不了解,对人才的评价只能靠单纯停留在某个具体的负责人身上,只单凭负责人的主观评价好与坏,而做出直接的判断及评价,这显然把企业使用人才的体制带进了误区。
  
    企业在用人方面为什么存在这些误区?在创业初期的原始积累中,家族经营中的“家长”就已具有很高的威望和权威,因而会变得过于自信,其他人也会因创业的成功而对“家长”拥戴备至。同时,民营企业本身制度上的缺陷又使得对“家长”决策的制约毫无力度。这样,“家长”就可以不经任何科学方法和程序而仅凭个人主观臆断和推测制定出关乎企业兴衰成败的重大战略决策。正是这种决策的随意性,导致了许多企业的决策失误。企业经营在相当大程度上不是为了防范风险,而是为了追逐高额的短期收益。为了适应过高的“增长欲”的需要,民营企业家们往往具有很强的冒险精神,对他们来说,风险不是问题,没有高速增长、没有短期暴利才是问题。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他们就会不顾企业自身的条件和适应性,以期再现创业时的辉煌,这种盲目的“冲动”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在现实生活中,企业在人才运用过程中总是存在这样那么的问题有的甚至走进了误区:
  
    一.有些企业家本身捧着人才的金碗,却四处化缘。在他们看来,企业的员工是自己的孩子,对孩子应该倍加珍惜,但他们始终是孩子,却总也长不大。企业内部的人才就象一个外面涂着泥的金碗。企业家看到只是泥的部分,没有真正的挖掘,去擦亮它。实际上,他们忽视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员工自身的能力水平的提高,由于他们的疏忽让企业员工能力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