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业:是品质为王?还是品牌为王?

日期:2008-10-21 浏览:268 作者:赵为民 来源:品牌中国网

    广州青年报总编辑张海波先生当年在〈〈羊晚晚报〉〉主持“营销茶座”时曾发明过一个词叫“蝗虫效应”:就是指像蝗虫一样,看到好处利益一窝蜂涌上,好处完了直接飞走,留下一片狼藉的摊子,这种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的利益的行为效应叫做蝗虫效应。

    “奶粉事件”给照明业亮“红灯”

    中国奶粉事件就是一种典型的“蝗虫效应”:日本人说“喝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而在中国却成为了“喝一杯牛奶,震惊一个民族”。中国许多行业都存在着类似的“蝗虫效应”与“奶粉事件”。比如,这几年快速发展的照明行业,在品牌造星运动中,突然冒出几个牌子很响的大品牌,这些大品牌的成功经验成为许多中小企业的学习“样板”:先做市场,后做工厂;先做品牌,后做品质。这些似是而非的“品牌成功学”正如添加了“三氯青胺”的奶粉一样成为了老板们的“脑白金”。

    在照明行业,过去许多人片面地把品牌建设理解为单纯的包装,只是广告、只是炒作。于是,许多企业试图通过狂轰滥炸的广告和形形色色的概念炒作等一系列包装手段来迅速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这种品牌速成的想法和做法是急功近利并且经不起时间考验的短视行为。品牌建设好比盖大楼,不同高度的大楼要有不同深度的地基。在10层楼的地基上,盖100层的高楼,倒塌是迟早的事。品牌建设又好比是练武术,靠花拳秀腿虽然可以风光一时,但马步没有蹲好,底盘虚,终究会败下阵来。品牌的地基、马步就是制造上的综合实力。

    质量——品质——品牌。这是一个企业成为品牌必经的三个阶段。如果产品不能首先解决质量上的技术以及成本材质等方面的关键问题,那么做品牌就是一句谎言。

    从产品的角度严格的讲,国内很多照明企业的产品还没有真正做到品牌这个阶段的要求。为什么这样说,我曾经有幸参观过几个在业内还算知名的照明企业,尽管这几个企业的户外广告做得又大又气派,但走进厂区现场,感觉回到解放前:一群穿着五颜六色的民工站在流水线上手忙脚乱地拧锣丝,物料码放混乱无序,好像破土动工的大工地,这可能就是照明企业的一个缩影。这种粗放式、工地式的生产线又何能生产出精品?难怪有媒体称中国灯是“垃圾灯”,中国灯具企业是“锣丝刀工厂”。生产现场是企业的“一张脸”,是制造企业的“马步”,如果连基本功“马步”都站不稳,又如何能挑战对手,无敌江湖呢?

    “蝴蝶效应”与90%玄机

    蝴蝶效应是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来的。其大意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映,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与此相似的还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X90%x90%x90%x90%=结果是59%。

    如果抛开简单的数学意义,这个等式说明什么问题?

    从小到大,无数次应对过各种考试的我们都知道,60分是及格线,100分似乎比较难,而90分是一个可以引以为豪的分数了。工作中也是如此,很多人认为“把工作做到60%太危险,会被公司炒鱿鱼;做到100%太辛苦,也不太现实;把工作做到90%就很不错了”。这种说法似乎很有道理,但工作的过程是由一个一个细微的环节串联而成的,每个环节都以上一个环节为基础,各个环节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以乘法为基准最终产生结果,而不是百分比的简单叠加。环环相扣的一系列过程结束后,“很不错”的90分最终带来的结果可能是59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这就是过程控制效应。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