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山泉瓶盖上的尖叫

日期:2010-08-18 浏览:760 作者:路胜贞 来源:品牌中国网

  错位的反弹

  整体颓势和销售回报严重失衡,使农夫山泉公司感到了少有的沮丧。为了改变尖叫的被动局面,农夫山泉对主攻一类卖场进行了收缩,将主战的一线城市的KA类卖场向二、三类卖场转移,同时在一些零售摊点上也开始出现尖叫的身影。

  这种悄无声息的转移,给尖叫带来意外的市场反弹。

  这个反弹首先表现在2008年夏季的饮料市场,最早的表现是,在大街上冷不丁的能看到一些孩子的书包上挂着尖叫的瓶子,随后的几个月内就能看到为数众多的孩子拿着这个瓶子满大街的疯跑,当然更多是看到城市的广场公园里小女孩和小男孩们在吱吱喳喳的打水仗。

  此时在二、三线的销售终端更有实际的表现,先是超市里常出现这样的镜头:年轻的爸爸妈妈牵着6、7岁的孩子购物,孩子总回不由自主的把货架上的尖叫往购物车里塞,此后便是拗不过孩子的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们自觉的把尖叫网购物筐里塞。

  农夫山泉公司先是在西安、济南的二三线销售渠道找到了这种回暖的感觉,随后在武汉、杭州等地也相继表现出强劲势头。到2009年夏,尖叫竟然不知不觉,蔓延至全国成了儿童喜欢的一种饮料。在青岛、大连这样原本不大注意的地区性城市日销量甚至突破了6000瓶。而在整个市场,尖叫销售直逼2005年最旺盛时期。

  当然,此时农夫山泉早已停掉了尖叫的广告投放,也很少去进行早期那种铺天盖地的促销。这种变化让农夫山泉公司自身也感觉到了诧异:此时的消费主体与最初的定位竟然来了一个大翻车——在精心打造的时候,它总是让人失望,在开始丧失信心的时候,它却悄悄的红火了起来。这种意外的确也反应出了市场的某种诡异。

  营销反思

  快速崛起快速滑落,然后又悄悄崛起,尖叫在市场上表现出的前后差异,的确少有,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但仔细分析依然能找出某些规律:

  1、 早期畅销的原因

  其一,在2004年功能饮料正处于集体性上升阶段,红牛、红牛”、“脉动”、 “激活” 等功能饮料的前期市场铺垫为尖叫提供了较好的市场基础,此时功能饮料市场上只要装上水,打个标签就能卖,借助整体的升力,尖叫具备畅销的大环境。

  其二,尖叫进行了大规模的广告造势和促销拉动,而且是在央视黄金时段强势投放,这在整体上提升了产品的形象和影响,在促销上,其在网吧和传统渠道的有奖销售和义卖活动都有力的帮助其提高了产品的认知度。

  其三,产品的定位也确实符合了当时一些年轻消费者需要,而且在消费者中间有很大一部分是紧紧跟随时尚消费的,因为尖叫在瓶体和瓶口上的讨巧设计,它的迎合了年轻人的某种消费需求心理。

  三个原因使得尖叫在很短时间内成为畅销饮料。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