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打假须破解“破窗效应”

日期:2010-12-28 浏览:459 作者:许强 来源:品牌中国网

  2010年末,中国酒界再掀波澜,秦皇岛昌黎县个别葡萄酒生产企业制假售假问题被央视《焦点访谈》等媒体曝光,河北省委、省政府决定清查此事,由省、市、县三级力量组成的专案组,目前刑事拘留涉案人员6人,封存企业账户16个,冻结资金283.4万元。当消费者为此次“神速”打假欢庆之时,西安著名律师刘陆训告诫说:“造假不会一打就灭,必须警惕葡萄酒造假的‘破窗效应’”。

  造假易生“破窗效应”?

  刘陆训称, 造假往往都是因为“破窗效应”而泛滥的。“破窗效应”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 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地,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地拋,丝毫不觉羞愧。造假也如此,如果不严厉打击就会出现造假的跟风和“破窗效应”。葡萄酒造假其实就是失序的结果,一旦点燃了这个“引爆点”,葡萄酒造假就会形成风气,改也改不掉,就好象河堤,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葡萄酒业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打击葡萄酒造假,应该在造假初期打破造假链接,使这个恶性循环无法继续下去。

  据悉,葡萄酒造假早已是业内众人皆知的事情。早在2002年10月21日,《中国经营报》刊登了《葡萄酒业惊曝“洋垃圾”内情》的报道称:“在国内葡萄酒业做了5年的河北一家公司董事长王某,约请记者见了三次面,决定以隐姓埋名的形式向外界抖一抖葡萄酒业的内情:中国自产葡萄做出来的酒只占市场总量的20%,80%是‘洋垃圾’。”这位“浸泡”在葡萄酒业的这口大“染缸”里的董事长,熟知圈内的种种暗技,曝“内幕”的矛头直指整个中国葡萄酒业。他称:“现在市场上的很多干红都有添加物,比如糖、香精、色素、橡木素……然后让中国的消费者喝。”此文一出,只是引得葡萄酒业一片哗然,但造假并没有引起有关部门足够的重视,管理部门心知肚明,造假者这么多年“没有出过什么大事”,于是“破窗效应”显现。

  造假为什么会有“破窗效应”?

  刘陆训认为,昌黎县造假葡萄酒只不过又一次验证了“破窗效应”。假冒伪劣葡萄酒在市场大行其道形成“破窗效应”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葡萄酒利润率高,另一个是造假成本低,三是监督环节薄弱。

  据《焦点访谈》报道,“水+酒精+色素辅料+包装=名牌干红”,这昧心钱赚得好轻松啊。号称“中国干红城”的河北秦皇岛市昌黎县生产的葡萄酒,有的一瓶成本不超一元钱,在北京酒类批发市场里只卖5元钱。可见假冒葡萄酒的利润有多高。有的假冒葡萄酒利润是成本的几十倍、上百倍,有了这么高的利润回报,足以让利欲熏心的人造假毫不畏惧。有了这么大的利润,拿出来小部分“搞定”需要的关系,那是轻而易举的事了。年产销240万瓶假冒名牌葡萄酒的嘉华酒厂老板,就敢面对质监部门实时监控的摄像头对记者说,“我都不怕你怕啥”。制假老板如此底气来自哪里?也许正如央视主持人敬一丹所说:“正因为职能部门的监管成了摆设,以至于纵容甚至催生了当地一条造假酒的产业链。”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