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扭曲的网络营销还能走多远?

日期:2011-05-18 浏览:1114 作者:娄峻峰 来源:品牌中国网

  扭曲的网络营销

  2010年“神马”最给力?无疑是一个接一个的“门”事件,透过这些“门”事件,不难看出企业和一部分个人想借助网络新媒体一举成名,花费最少的时间和金钱,收获的传播效益,从而达到声名鹊起的“品牌炒作秀”。借助网络营销炒作手段或系列的“门”事件,制造一层接一层的视觉冲击波,而这些视觉冲击波往往就是为了以此成名的“品牌炒作秀”。但“门”事件既不能堂而皇之的去宣传或造势,也不能直接带动产品销量和品牌美誉度的提高,只能完成以此成名等暂时的“品牌炒作秀”,也就只好借助于网络媒体的力量去传播这些事件。此类事件传播的越广、持续时间越久则可能暂时性的反映出事件受关注的热度,但热度的“高烧不退”则需要大量的发帖、顶贴,于是乎网络上的“5毛大军”或者“灌水大军”应运而生,开始了他们的“鼠标一抖、5毛到手”,观众眼球瞅一瞅的“小丑行为”。

  但企业从中获得了什么?一次为了新产品推广的品牌炒作秀?一次让消费者不知所以的品牌传播?为了一时成名的炒作秀能带动产品销量的提升吗?

  说到网络营销,很多人正陷入认识上的误区。有很多人说,网络营销不就是炒作嘛:论坛发帖、顶贴,这有什么难的。这也难怪,众多所谓的网络营销机构都鼓吹不是能控制多少网站,就是说自己能控制多上论坛的发帖、顶贴,以此来制造话题引发注意力,从而达到品牌知名度在网络上瞬时爆炸的目的。看看众多的网络炒作手段,使“某某姐姐”、“某某丫头”、“某某门”等众多网络红人的一夜成名,到网络营销逐渐演化为一种简单的人为炒作,再到多知名品牌如蒙牛陷害伊利的“诬陷门”等事件纷纷以网络营销的名义去实施完成打击竞争对手的目的。从如此众多的事件中我们不难看出,此时的网络营销已经被简单的误认为就是——是人为制造的网络炒作,简简单单的发个尺度大的裸露照片、视频,找一帮“水军”发贴或顶贴,以最恶俗的标准去进行发帖、顶贴,再或者以攻击竞争对手的发帖、顶贴误认为就是网络营销。如此这般,网络营销在这种操作下成为再简单不过的营销手段,在如此误导之下的网络营销也随之被扭曲了。

  网络的悲哀

  有一些产品、品牌和行业不能符合炒作和发帖、顶贴这类网络营销的低层次“营销”,就开始在炒作之外衍生出一种新的形式:网络诋毁。以网络营销的名义进行的网络诋毁,其引发的一系列后果,也正让消费者不再信任这些品牌,不再信任这些行业,更让整个行业陷入倒退的绝地。

  通过网络打击竞争对手,以第三方的口吻去控诉竞争对手,这点从蒙牛诬陷伊利事件中体现的再明显不过。如蒙牛在“诬陷门”的回应中抛出了行业潜规则的概念,并且出示了伊利以往的恶意攻击证据;这种以网络营销的名义进行的严重损伤品牌的行为一旦被曝光,立刻就会蔓延至整个行业,使得整个行业受到其拖累,并且事件的主角总是在阐述这是行业“潜规则”,好像这些恶意的行为和“潜规则”与其无关,这些事件的主角也把品牌责任忘得找不到北。于是,网络巨头腾讯联合百度、金山、可牛等企业与奇虎360的争斗,网络行业陷入品牌信任危机;IT行业中惠普的“质量门”系列事件爆出行业“翻新机”的潜规则,IT行业陷入品牌信任危机;家电行业中,美的紫砂锅问题将紫砂行业和其品牌拖入深渊等事件纷纷出现。

  这种通过网络上恶意攻击竞争对手,以达到提升自己产品的美好形象和品牌形象已开始渐成气候并被知名企业所利用,从这点来说不得不承认网络新媒体力量的强大,同时也必须承认“纸包不住火”的事实,类似的事件一旦被网民或者监管部门揭穿,对于企业来说,产品销量不但提升不了,还面临夭折的境地,前期积累的品牌形象也将一落千丈,甚至于将整个行业拖入不被消费者信任的深渊。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