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板们都深陷“互联网焦虑”?

日期:2016-11-10 浏览:677 作者:沈志勇 来源:品牌联盟网

  互联网思维的巨大能量,切切实实地摆在面前;互联网时代的压力,人人无法逃脱;互联网即将带来商业的巨变,传统企业转型成为必然。

  在互联网面前,传统企业从来没有如此自卑过、怯懦过、恐慌过。

  在互联网面前,传统的一切东西,似乎都要重构:

  商业大环境一日三变,却看不清未来方向在哪里;

  传统的经营模式似乎已经落后于时代,长远的战略规划似乎失去了意义;

  消费需求快速变革,消费者越来越看不懂;

  明明感觉危险在一步步逼近,却看不清敌人是谁;

  以前担心的是“做不做”互联网的问题,现在担心却是“怎么做”;

  传统企业经营越成功、时间越久,管理体制和团队就越难转型;

  以前对资源配置方式和费用投放方向驾轻就熟,现在却不知道怎么花钱了;

  对传统模式的未来忧心忡忡,而对主动求变又逡巡不前;

  据说互联网企业都是用钱堆出来的,我们实体企业可没有那么多现金去砸;

  据说互联网思维要完全颠覆经销渠道,那可是传统企业花费几十年时间积淀起来的核心优势,中国企业靠的就是“渠道为王”。但这个“王”就这样说没就没了,那么下一阶段,企业的核心能力又该在哪里构建呢?

  知道互联网转型已是必然,却始终跨不过自我这道坎,从前十数年的辛苦和努力,就这么白费啦、无用啦?

  几十年的传统产业经营经验和营销经验,难道就完全无用了?

  年纪已经一大把了,难道还要和那些80后、90后去站在一个平台上竞争?

  本来对技术就陌生,碰到互联网就头疼,以后却要天天和技术打交道,自己有这个能力吗?

  ……

  以上种种,就是中国传统企业老板面对互联网的时候,所陷入的“互联网焦虑症”的外在表现。用“象流感一样蔓延,象魔鬼一样让人恐慌”,一点都不为过。

  有果就有因,老板们的“互联网焦虑”,到底是因为什么而导致的呢?

  笔者总结了传统企业“互联网焦虑”的六大原因:

  看不清终局

  在商业环境的急剧变化中,在互联网一片“颠覆”、“革命”、“改造”的叫喊声中,传统企业对于互联网,从以前电商时代的“水火不容”,发展到移动互联时代的有可能“分一杯羹”。在这个过程中,传统企业完成了从“做不做”到“怎么做”的心理转变。

  一涉及到“怎么做”,传统企业在互联网知识和理解方面的薄弱之处,就展露无遗。

  传统企业已经做好了撒出大把银子的心理准备,但是,这些银子该撒向何方?撒出去之后能否有回报?有多少回报?互联网未来有哪些不确定性?这些问题,都直接提上老板的决策议程。

  上海超限战咨询公司沈志勇认为:对于这些问题的疑惑与焦虑,其根本原因是传统企业老板们看不清互联网的未来,看不清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结合之后的最终格局是怎样的,看不透互联网变革的整体路径和逻辑。

  看不清最终格局,就无法做出战略规划;没有战略规划,对互联网就只能望洋兴叹。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想做、该做,却不知道往哪里做、怎么做;迷茫、混沌、不了解、看不清、看不懂,又担心“追不上”。结果,只能坐等煎熬;于是,“互联网焦虑”油然而生。

  商业的风险在哪里?不是不知道做,而是不知道应该做什么。未来的不确定性,是的风险。

  过去必须变革,未来却又看不清。看不清终局的商业投资,是没有多少老板愿意付诸运动的。

  对技术的恐惧与陌生感

  据人类学研究发现,人类由于对技术变革的未来不可预知和无助,所以对变革式新技术有一种本能的抵触,这是一种很有趣的人类自然心理反应,尤其是这种技术变化可能对个人事业和企业经营构成冲击之时。

  对技术的恐惧,几乎就伴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全过程。布鲁诺被烧死、纺织机被捣毁,都是人类由于对技术的恐惧所产生的行为。

  对于技术工作者而言,技术是助手、是催化剂;对于技术陌生者而言,由于不了解和不可预知,技术常常变成了洪水猛兽。

  传统行业的老板,大多数草根出身,本身就对技术陌生。加之伴随互联网浪潮而来的,是信息技术、大数据、微营销、精准营销、C2B……等等新玩意儿。以后的企业经营、战略规划、营销推广、产品研发、运营管理等各个方面,都与从前大相径庭,都与技术息息相关。这就更加加重了对技术陌生的老板们的焦虑感、陌生感和无助感,甚至加重了他们的不自信感。

  也就是说,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面前,很多原本非常自信的老板,开始不自信起来。这种不自信,更是焦虑的助燃剂。

  企业经营日益困难,却摸不清原因

  近10年来,传统企业经历了几轮过山车般的起起伏伏。

  2007年以前,中国企业高歌猛进;2008年,陡然陷入冰河;2009年到2011年,V型反转;2012年至今,企业经营逐步下行;2014年,下行速度似乎越来越快。

  其实,经营企业不怕有困难,怕的是时好时坏。

  在企业经营日益困难的大环境下,老板们从各种渠道所获得的信息又五花八门,让人摸不着头脑:

  政府机构一直在讲经济下行周期、改革推进周期与消化前期刺激周期叠加在一起,今年5月以来PMI一直处于高位,但是,企业经营同样困难;

  经济学家关于经济是否已筑底回稳,是否已经复苏,争论不休。而且经济学家太多,意见又经常相左,让企业不知道应该听谁的;

  谁都知道这几年原材料成本上升、人力成本上升、融资成本上升。成本上升了,按照常理,其结果自然是企业利润下降。但是,企业不但利润下降,就连营业额也大幅下降。这是为什么呢?

  ……

  总之,当今的传统企业,正遭遇国家经济周期性下行、深化改革推进周期、传统产业转型痛苦周期、互联网颠覆改造传统产业的周期等四个不利因素的叠加,因而会感觉到企业经营变得极端的困难和极端的纷繁复杂。

  找不到出路和解决方案

  传统产业普遍存在的焦虑,还来自于面对传统商业模式的落后和可能被取代,而新的商业模式又不知从何下手的尴尬。

  过去,商业的竞争,是按照一定的轨迹和规则在进行着。发现一个市场机会,通过产品创新切入,然后开始打广告和招商,建立起渠道之后,渠道下沉与精耕,最终向运营管理要效益……这样的竞争是有规律的、可以捉摸的、有游戏规则的、是按照产品和渠道往前推进的。

  但是,互联网时代,传统价值链发生了变迁,渠道不再那么重要,很多竞争对手既没有规则也没有轨迹,他怎么出牌,你根本无从知晓;甚至,你都不知道谁是竞争对手,冷不丁的,从别的行业或者某个犄角旮旯里,就窜出了一个竞争对手。

  迄今为止,在很多行业,消费者都变得越来越难以看懂了。信息时代消费者话语权增强了,传统营销再也找不到“势”了,老一套商业模式也被“阉割”了,雄性不再。

  粉丝经济、C2B、消费者参与、社交营销,企业该如何把握消费需求?如何满足消费需求?

  以前重要的渠道,不再重要;线上变得越来越重要;O2O开始势力蔓延;企业该如何做O2O?如何完成渠道利益分配?

  从前的国美、苏宁、红星美凯龙、格力,这些企业的商业模式,曾经是中国企业家最艳羡的;如今,这些企业的商业模式,要么在革自己的命,要么被互联网蚕食,要么被人宣称要超越;企业该如何重构自身的商业模式?该如何创造出新时代新的商业模式?

  旧的不再,新的又不来。人人都有病,却又不知道药方在哪里?这就是传统产业当下的困境。

  移动互联网+微信+小米,彻底震晕了传统企业

  PC互联网时代,企业受到电商的影响,更多地仅仅来自于“窜货乱价”,这有如癞痢之疾,病在表面,挠挠也就罢了。

  现在,移动互联网来了,人人都说“移动互联时代到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要“去中心化”、“去中介化”、“社会化”、“本地化”、“移动化”……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的趋势下,微信和小米的出现,一个从人的角度,一个从商业应用的角度,彻底震撼了传统企业老板们。

  微信通过手机与人的绑定,把互联网移动起来,把人际关系数字化、网络化,改变了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购物方式,使得消费者“价值的创造方式”以及企业的“价值获取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商业模式颠覆传统的商业模式,有了可能。

  小米呢,则在一路无人看好的情况下,一路狂奔,在短短3年时间内,就创造了316亿的销售额。小米从商业应用的层面,印证了互联网颠覆传统产业,并非全是吹嘘,而是真的有可能。

  由此,传统企业终于相信了“互联网颠覆传统产业”的预言,“互联网思维”才在中国大江南北成为社会大热点。

  新的时代真的到来了,互联网思维不再虚无,那些关于颠覆和革命的传言,真的就抵到了面前,谁都无法回避,谁都无法逃脱。

  于是,互联网焦虑,而且是集体焦虑,诞生了!

  屈服于互联网舆论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话语权行业;互联网,就是当今的话语权行业。马云、雷军、马化腾等等互联网企业家,是当今中国最有话语权的企业家,甚至超过了董明珠、李东生、张瑞敏等传统产业大佬级人物。

  马云垄断了网上交易,并让“现在不做电子商务,你就无商可务”这句话响彻大江南北;雷军创造出互联网神话品牌小米,并让“专注、极致、口碑、快”七字诀成为互联网思维的代表性阐述;马化腾创造了微信,取得了进军移动互联网的第一张也是的一张船票。

  在互联网企业利用资本攻城略地,利用话语权频频制造舆论热点的时候,传统的、网络的媒体也没有闲着。

  媒体因其盈利模式使然,必须追逐社会热点。哪里最热闹,就往哪里钻。媒体成了互联网热潮的传播者、煽动者和各式论调的加工者。

  在互联网企

  本作品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来源:品牌联盟网,作者:沈志勇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