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三个转变”打造中华民族自主品牌升级版

日期:2015-09-10 浏览:1272 作者:欧廷君 来源:品牌中国网

  作者:欧廷君 转载注明来源作者

  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论述精辟,切中我国当前经济与企业发展的要害,点出了民族自主品牌的核心价值。为中国经济与企业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

1.jpg

  毫无疑问。民族自主品牌是企业与产品的综合体,它涵盖企业创自主技术新能力、管理能力、自主品牌对市场的营销能力等诸多方面,多年来的国际市场竞争足以见证民族自主品牌的重要性。缺乏拥有知识产权的自主品牌,就很难在国际竞争的舞台上有立足之地。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储小平教授曾对浙、粤、苏、鲁、京 5 省市 500多家中小出口企业的调查数据表示, 有超过 80% 企业的产品,绝大多数有“贴牌”与“仿制”之嫌, 自主品牌在同类产品中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占企业总数份额不足 l% 。面对当今与未来发展的大环境,我国企业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取得良好的国际竞争地位,就必须提升自主品牌的创造力, 才是我们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取胜的关键。

  “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多年来,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而心感欣慰,但在发展过程中须清醒认识到,目前国内实体经济发展仍然无法从量到质的转变。据国家统计局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整体下降1%,其中国有资本控股企业利润下降22.1%。2015年1季度,我国对欧盟出口的产品中,约2亿美元产品未注明产品品牌信息,而明确标明无牌的产品约1.1亿美元左右,两者加起来以为着3.1亿美元,约68%左右的产品是无牌,较2014年第1季度占比上升了6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出口欧盟的品牌弱小状况仍然明显,大多数出口企业的品牌意识仍然比较薄弱。其主要存在以下几点: 一是国产品牌许多缺少自己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 导致民族自主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弱;二是企业自身创新能力不足,产品研发、质量、档次、创新能力等方面相对滞后, 难以适应国际市场变化 ;三是国内缺乏对品牌有力的法律保护体系和严格的保障措施;四是某些地方政府为了眼前利益,对本地仿冒企业、假冒产品不闻不问 ,使不少企业在自身品牌保护上显得无能为力,导致我国民族自主品牌难已成长;五是不少企业只注重产品加工出口, 忽略企业自身商标注册与保护,有些好产品往往在国外被抢注而导致民族自主品牌流失。

  为提高我国民族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有必要强化全民的品牌意识、企业自主品牌的创新意识与责任感, 走出一条适应国际市场竞争需要的民族自主品牌的发展之路。对此,笔者认为,从我国经济长远发展为着力点,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三个转变。”将是我们政府、社会各界与企业的共同责任,为企业自主品牌的创建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技术创新、品牌创新、管理创新性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机会和宽松的事业舞台,才是我们当前从事经济工作与企业发展的重心。

  “茫茫九脉流中国,纵横当有凌云笔。”从我们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式看,粗放型增长方式仍占相当比重。中国在国际市场分工地位,仍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环节,其主要靠加工贸易和贴牌的生产方式。 我国民族产业制造环节平均仅获利仅 5% , 而 95% 被拥有品牌、设计、营销管理等环节的国外企业获得。中国企业品牌附加值仍处于较低水平, 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高投入来维系。证如我国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 仅相当于日本的 10.3% 、欧盟的 16.8% 、美国的 28.6% 。能耗和资源消耗量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此,要想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得到快速发展, 真正实现速度、结构、 质量和效益统一, 就很有必要在大力培育和发展民族自主品牌上下真功夫。

  落实“三个转变”,增强我国民族产业国际市场竞争力。从全球经济竞争中我们不难看出,国际竞争新态下的经济围睹与经济垄断越来越明显。国家、地区经济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 这集中体现于国家与民族产业的竞争力, 体现于企业自主品牌的竞争力。要保证企业具有竞争力、产业具有竞争力, 完全处决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自主品牌创造力,从制造到创造、从速度到质量、从产品到品牌的创造。关键结因在于我们要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与创新意识,从长远发展入手,来提升民族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建立和完善企业自主创新与市场全面升级工程建设。使中国企业真是从原来的 OEM到 OBM顺利转型,成为拥有民族自主品牌的产品提供商。

  众所周知。这种转型提质对目前中国企业发展来说,虽企业面临转型的阵痛,但能使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舞台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且能在市场的大舞台上获取更多更好的回报,更是我国产业企业当今与未来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德国从资源贫乏的农业国到今天的发达国家,同样也经历这样的阵痛。但他们始终坚持“探求本质,考虑长远。珍视身后名,不贪眼前利”这种精神与理念,使他们在科学理论与工业实践之间形成有机融合,有效地把一流的科学家、品牌经营管理人才、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完美结合在一起,领导了“内燃机和电气化革命”,使德国工业经济获得跳跃式发展而成为拥有2300个世界知名品牌的经济强国。

  落实“三个转变”,全面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国际竞争新常态下,我们应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发展为后盾”的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举全国之力,聚亿万之智。着力攻克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关键元器件、新材料等关键核心技术,使我国的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着力抢占空天、海洋、信息安全、能源资源等战略领域制高点,创新加快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生物技术等开发与应用。彻底扭转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上长期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增强民族自主技术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培育新业态和新产业,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形成全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面提升自身综合国力 。

  近几年来,中国的轨道交通和神舟飞船高科技项目,就是我国民族自主品牌的典型个案。据统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南车产品出口海外83个国家和地区,其产品涵盖动车组、地铁车辆、大功率电力机车、内燃机车以及客车、货车、轨道轨道工程等,年销售达900多亿元,其中海外订单为241亿元,占公司总销售的26%。阿根廷政府内政与交通部部长到访中国南车公司时,对该城际动车组的设计水平、制造质量给予高度评价。很值我们科技界、企业界、经济界人士学习和借鉴。同时,在加快我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 不仅是关注经济规模扩大和效益的提高 , 更重要的还应关注高新技术研发和自主品牌的设计。如缺乏高新技术的支撑和对自主品牌的培养, 产业体系即使建立起来 , 其根基也难得到长期稳定。各级政府应确定以高新技术产业“ 品牌战略 ”为主导方针, 以政策来推动该战略的实施, 这将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落实“三个转变”,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根据习总书记“三个转变”的指示精神,各主管经济、企业相关职能部门与企业界人士,须克服过去那种发文、上传下达的工作方式和杜绝国有企业负责人责任意识不强的观念。以振兴民族工业为已任,经常性地组织企业相关人士展开学习和讨论,为企业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倾全力在企业自主创新与发展上下真功夫。坚持以国企为主导,民企为支撑,以“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原则 , 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培育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来支撑民族自主品牌。通过多方面学习、培训与交流,强化企业创新意识,使我国企业均能在关键技术上取得新成果,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让更多的中国企业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良好的市场回报,提高民族自主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家电行业的格力空调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该公司在董明珠的带领下,通过企业自主创新,掌握产品核心技术,使该公司的家用空调多年来在国内市场处领先地位,让国外同行业知名品牌,对中国庞大的家用空调市场揺头叹失,望尘莫及。同时, 在创新过程中,中国企业还可通过海外并购来促进企业自主品牌与技术创新上的提升。联想集团柳传志实施的海外扩张战略,成功收购IBM 的个人计算机业务, 不仅使该公司迅速拓展和扩大海外市场业务, 而且借助 IBM 的品牌优势,使联想企业迈向世界名牌的前沿。格力的自主创新与联想的海外并购战略等范例,应值得我们目前许多垄断性行业的大型国企与诸多上市公司学习与借鉴!

  落实“三个转变”, 打造民族自主品牌升级版。习总书记的“三个转变”的精髄就是提高我国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这需要我们社会各界在思想上形成共识,行动上全民努力。对此,就有必要结合现实国情,着力从教育、文化、宣传上下足功夫。广泛动员,积极倡导,使亿万人民均具有奋进向上,努力创新,勇于拚博的精神来提高全民族的品牌意识,规范和严厉打击有损品牌发展的行为。让那些造假与仿冒者无地自容,没有市场,使那些崇洋媚者深感羞愧,形成良好市场环境与职业道德,夯实强国富民与打造民族自主品牌的软实力,为我国民族自主品牌的建设开辟一条快车道。抗战胜利70周年这次凡同寻常的9.3大阅兵,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旨在“铭记历史,凝聚人心,形成共识。”

  今天,面对我们的不是经济下行的压力和民族产业竞争力乏力,而是我们信仰与道德上有待加强与提高。用上海巨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如的话说:“我国奥运经济为何欠佳,关键在于目前我国的文化与产业配套欠科学。”根据现实状态,我国著名经济学家、管理学家、教育学家、本土化管理之父寇北辰先生,数年如一日地潜心研究出具有中国正能量—“书家名墨”。积极倡导和培育社会主

  本作品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来源:品牌联盟网,作者:欧廷君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