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士信:奥运营销 鞋企李宁发力

日期:2008-07-29 浏览:178 作者:陈士信 来源:品牌中国网


   资本经营

   对于致力于摆脱国内众多二线运动品牌崛起的冲击,拉开距离,并希望产品线得到丰富,体育用品综合运营的李宁,终于走上了资本运作的道路。

   2007年11月中旬李宁发布公告,其旗下公司以总价约3.05亿元收购上海红双喜股份有限公司共57.5%股权,该公司拥有著名乒乓球品牌“红双喜”。此举,让李宁公司成为全球乒乓球及室内运动的领导者,李宁公司的业务也成功延伸到乒乓球领域。这一领域与其公司原先业务会发挥协同效应——红双喜可受惠李宁强大的销售网络,对于李宁品牌的专业体育形象有一个非常好的支持,另外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在中国拥有非常广泛的爱好者,市场前景看好。红双喜公司除了在乒乓球领域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在羽毛球、举重等运动器材领域也有不错的市场表现,还涉及一部分球类产品的业务。

   李宁通过控股收购红双喜,为自己介入与主业密切关系的业务之时,也为企业增加了一个新的利润增长来源,增强了企业的实力——增加了一项领先的业务,增加其在体育器材方面的影响力,巩固了其中国第一品牌的地位。通过这样的资本运作,李宁公司除了进一步拉开与二线品牌的距离外,也有效防止了二线品牌通过自身发展、收购等对其在乒乓球、羽毛球等领域产生冲击。

   资本经营之上市和购并,是快速做大企业的一种方式。纵观国内乃至国际,单纯依赖自身利润积累实现增长企业,实在是少之又少。通过上市筹集大笔资金,通过购并实现规模、实力快速增长的却大有人在。1991年,在儿童-全球品牌网-口服液和酸奶领域获得丰厚利润的娃哈哈(100多名员工)兼并了有2000多名员工的杭州罐头食品厂,企业实力实现的极其快速的扩张;联想集团收购了IBM-PC业务,在顺利整合之后,成为全球排名第三的电脑制造商,销售业务实现了数倍的增长;海尔闻名于世的“激活休克鱼”理论,本质上就是资产并购重组。



   品牌策略

   李宁终于不能在轻松坐视“晋江系”运动品牌对国内中低端体育用品市场的猛烈抢夺,进而蚕食其市场份额。然而李宁品牌定位于中高档,李宁公司并没有办法借助李宁品牌,对这些日益壮大的晋江体育鞋服制造商进行反击。

   新创一个品牌。对!

   2007年4月李宁推出“新动(Z-DO)”品牌,剑指中低端市场。“新动”涉及鞋、服装、配件,针对超市渠道,已经进入家乐福、上海联华、易初莲花等多家大型超市,零售价100到300人民币。“新动”品牌可以-全球品牌网-借助李宁公司在外包生产、产品设计、品牌营销、产品分销等方面的优势及经验积累,用较低价格来阻击晋江系运动品牌的崛起,通过多品牌策略,扩大公司的市场占有率。

   中国市场广阔,地区消费差异大,对品牌、产品、价格有着不同的需求。李宁公司通过多品牌策略,提供丰富的产品组合来满足这种差异性需求,相信对于提高其市场占有率有着非常大的提升。品牌之都晋江的众多运动品牌定位于中低端,几年来发展快速,也证明了这个市场是存在的、广阔的、有市场前景的。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中低端市场机会,不是缩小,相反是增大。经济增长,使得这个群体的消费能力增强,但是对于高昂的国际品牌(也包括李宁)还是存在一定的消费水平差距。另外这家创办于1990年的企业,经过近20年的高速发展,企业实力雄厚,李宁品牌已经成为中国第一运动品牌。李宁公司有实力、有条件操作多品牌策略,2007年新创品牌在时机是适当的。

   原文发表于《理财》杂志2008(05)号,原标题《2008,李宁市场战略“三板斧”》

   陈士信先生,品牌观察者。对品牌经营战略、品牌定位、策划与竞争策略、传播有独到之见解,尤其关注体育用品行业,关注企业发展战略、策略,企业经营管理。不少作品见诸于《中国民航报》、《中国品牌与防伪》、《中国市场》、《理财》、《现代企业文化》等杂志、报刊及MSN商业频道、腾讯财经、中国服装网、慧聪网、中国广告网、中金在线、凤凰网、全球品牌网等知名网站。全球品牌网专栏作家。电邮:yunjuzhuren@163.com 我的博客:http://yunjuzhuren.blog.163.com/

  本作品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来源:品牌联盟网,作者:陈士信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