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跟随者转型成创新者

日期:2010-07-02 浏览:202 作者:王永 来源:品牌中国网

  注:本文发表于2010年7月1日《人民日报》23版(国际版)“权威论坛”栏目。

  近来,人们惊喜地看到世界杯赛场上的中文广告———“中国英利”和“哈尔滨啤酒”,它们是世界杯80多年历史上首批中国赞助商。尤其是之前名不见经传的“中国英利”还成为全球首个赞助世界杯的新能源企业,并成为互联网搜索的最热门词汇之一。此外,产自浙江、广东两家玩具厂的南非乐器“呜呜祖拉”、江西某台资公司工厂制造的“普天同庆”足球、江苏某半导体公司出租的50块大屏幕、格力电器提供的球场暖气以及部分球场座椅、围巾和假发等都来自中国。手机链、钥匙扣、国旗、荧光棒、帽子、吉祥物、墨镜、望远镜等一切印着“中国制造”的商品都持续热销,南非世界杯上的中国元素备受瞩目。

  然而,当我们冷静地梳理一下世界杯上的“中国制造”,就会发现除了格力空调拥有货真价实的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其他中国元素大多让国人骄傲不起来。

  “呜呜祖拉”虽然在赛场上名声大噪,但并未给制造它的中国厂商带来多大利润。据生产厂家透露,这种廉价塑料产品毛利仅为0.2 元。照这样计算,即使制造200 万个“呜呜祖拉”,利润也只有区区40万元。其它中国制造的小商品,绝大部分利润也都落入了国外经销商和进口商的腰包。在庞大的世界杯商机面前,“中国制造” 用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资源、环境成本,换来的却只是蝇头小利。

  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再到“中国品牌”,这是中国企业的美好愿望,除了低端廉价、缺乏技术含量,没有品牌、设计、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商品,“中国制造”还需要更多的品牌。显然,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一两家公司来改变世界对中国品牌的态度,单个品牌也并不能在世界上为中国树立起品牌强国的形象。中国需要的是一个迅速崛起的品牌群,否则中国头上这顶廉价的“世界工厂”帽子永远摘不掉。

  其实,品牌可见的魅力和价值源于舞台下不屈不挠的努力。国内某企业负责人认为,企业的未来在于由从前的跟随者转型成为创新者。这个世界并不缺少塑造品牌的机会,重要的是着眼长远、放眼未来,不为一时的诱惑所动。

  创新氛围的不足,对知识产权的忽视等因素造成相当一部分企业家不愿意投入大量资源建设品牌。此外,消费者、媒体对自主品牌长期以来形成的印象,品牌经理人群体的缺失以及社会各界对品牌中介机构的偏见也是中国品牌尚未崛起的原因。品牌的建设,企业家是主体。唯有专一、专注、专心的企业家,才能成就专业,才能成为专家,只有那些专注于自己梦想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英雄。“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说的其实就是做品牌需要专注和持续。

  

  本作品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来源:品牌联盟网,作者:王永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