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严谨”做支撑,品牌必败!

日期:2016-01-18 浏览:532 作者:谢付亮 来源:品牌中国网

  这似乎是一个什么都需要加速、什么可以放弃的时代,但,这一切只是表象。

  道法自然的规律还在起作用。要做成一件事,我们还是要慢一点,慢一点,再慢一点,只有慢一点我们才能够静下心来,才能保持最基本的“严谨”,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最终我们才能真正“快”起来,就像远卓品牌策划公司计划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完成茶叶品牌营销实战书系《茶商八部》。

  欲速则不达,没有这么多时间的实践、研究和沉淀,谈出来的观点和方法必然是隔靴搔痒,经不起时间和社会的考验。2016年1月12日晚,我与大红袍之父陈德华先生聊天,说着说着就谈起一个小故事,更令人深感老专家的严谨。这个故事要从美国副总统拜登访华说起。

  据新华网2013年12月6日《美国副总统拜登游国子监泡茶馆点大红袍》一文报道:昨天,美国副总统拜登在结束访华离京前到北京国子监参观游览,和孙女一起到访一家茶社,还逛了一家书店。据拜登一行到访的茶社服务人员向北京青年报记者介绍,茶社只是在拜登抵达前接到一个预订电话才得知这个消息。拜登一行在茶社点了店里的特色茶饮“大红袍”和“白茶”,停留一小时后满意而去。

  陈德华先生看到了这个报道,欣喜之余更想知道拜登泡茶馆时“点大红袍”的一个细节,即,究竟是拜登不对茶馆作任何了解就主动点的大红袍,还是在了解了茶馆的茶品之后点的大红袍。在常人看来,这也许不重要,但对这位研究大红袍并且与大红袍渊源极深的资深老专家来说,这个问题确实是需要搞清楚的。谢付亮与陈德华先生的相识也是从大红袍开始的,并且因为大红袍而增进了彼此的了解。

  于是,在一次赴京出差时,陈德华先生约上几位朋友,专程去那个茶馆,找茶馆工作人员问个究竟,并且陈先生也点了拜登那款“大红袍”,亲自品鉴那款“大红袍”的质量。毕竟,这代表着大红袍品牌乃至中国茶叶品牌在国际友人眼中的形象。结果与陈德华先生预先推测的相同,拜登是在了解了茶馆的茶品之后才点的大红袍。至于“大红袍”的质量,喝起来自然是令人放心,更多的细节我们就留一点悬念,我会在《谢付亮中国视茶记》一书中披露。

  为什么陈德华先生会有这种推测?因为陈德华先生不想神话大红袍的知名度,也不想神话大红袍在美国政要心里的地位。这是一种极其难得的冷静,更何况陈德华先生被社会各界尊称为“商品大红袍之父”或“大红袍之父”。当然,美国副总统能够在了解茶品之后“点大红袍”,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大红袍的品牌影响力。

  这个故事让我很感动,为陈德华先生的“严谨”而感动。“要实事求是,不能孤证。”在随后谈及大红袍的历史时,陈德华先生经常这样表达自己的观点,接着我们就茶叶界的“严谨”问题作了深入探讨。严谨,严谨,再严谨!无论是研究茶叶历史、制茶技术、茶文化,还是研究茶叶品牌、茶叶营销、茶叶销售策略,这一切都要严谨!

  这也是地方政府和茶叶企业做品牌搞营销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和态度,因为谢付亮认为足够的“严谨”才能保障综合性市场调研的质量,才能挖掘到更多更靠谱的免费资源,推动品牌快速提升。例如,茶叶品牌调研要取得突破,决策者就必须遵循“三个第一”原则,尽可能到达现实的第一现场或历史遗址的第一现场,尽可能地接触第一手资料,尽可能倾听第一人群心声,从而获得客观正确的调研资料。

  为什么谢付亮强调决策者必须亲自深入一线调研?因为决策者对茶叶品牌营销有着丰富的经验,这样在调研过程中就具有高屋建瓴、细致周到、见微知著的能力,十多年来远卓品牌策划公司服务客户所做的调研也全部由总监亲自完成。而一般的调研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因为缺乏这些能力,对材料并不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对关键问题的看法也没有决策者来的透彻。这就像一个小孩子和一个成年人在看到冰淇淋时的想法必然有差异,小孩子只会想到其口味,成年人则会进一步看一看品牌、奶源、保质期、添加剂等等。

  后来,陈德华先生又谈起美国人奥斯丁先生的“严谨”故事。2014年3月底,奥斯丁先生专程为了三个问题来到武夷山,即,问题一,听说过陈德华先生,但不知道其人是怎样的人,这次来武夷山要亲自见一见陈德华先生;问题二,亲自听大红袍之父讲一讲大红袍的故事,尽管之前在各种资料中看到过;问题三,陈德华先生在个人作品中提到说,1969年在武夷山做茶时“点电灯”,但资料表示武夷山在1972之前是没有电的,怎么会“点电灯”?对于最后一个问题,陈德华先生说他非常感慨,这位美国人真够“严谨”的!那么,为什么会“点电灯”呢?陈德华先生解释说,那是用柴油机带动马达发出的电,才有条件“点电灯”。

  现在,更多的政府和企业都要塑造品牌,品牌必须依靠创新,“十三五规划”也将“创新”定为国家五大发展理念之首。美国的强势品牌数量远远超过中国,从福特、沃尔玛、微软、谷歌、苹果、脸书到特斯拉,都是“无中生有”创新的产物。但有了做强中国品牌的理想和决心还不够,我们必须有基于社会责任的“严谨”作支撑才能真正做强品牌,否则,“吹起来”的品牌必然是空中楼阁,轰然倒塌不可避免。

  本作品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来源:品牌联盟网,作者:谢付亮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