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付亮:疫情防控新10条来了,中国茶如何迎战“后疫情时代”?

日期:2022-12-16 浏览:9986 作者:谢付亮 来源:品牌联盟网

  从优化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条,到疫情防控新十条,疫情防控政策的不断改变,或在表明,“后疫情时代”即将来临。

  那么,中国茶叶该怎么办?

  第一,确保茶叶品质。尽管诸多研究表明,喝茶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前提永远是要喝到合适的茶叶、合格的茶叶,所以,真的要做好市场,让消费者爱上喝茶,还是要保障品质。

  第二,构建稳定的茶叶销售渠道。直播带货、线上线下、微商电商等等都是概念,概念本身价值不大,代替不了商业的本质,利用好了才有价值。渠道要“回归”到消费者,茶商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渠道,不断拓宽自己的销售渠道,不要盲目追求新概念、新模式,否则必然会邯郸学步,连自己擅长的也丢掉了。

  例如,无论怎样改变,实体茶叶店永远不会消失,就像电子书不可能完全代替纸质书一样,只是让消费者多了一种选择!但实体茶叶店不能固步自封,必须审时度势,做适度创新,才能生存和发展。

  第三,优化品牌传播,做强品牌。无论何时何地,品牌都是最稳定、最靠谱的流量。比如,茶企要有自己可以掌控的品牌代言人。毕竟,靠蹭热点、傍大款,只会给品牌带来短暂的流量和形象提升,如果企业自己不能依照品牌规划,一步步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优势,则过去了就过去了,曾经的业绩和光环都只能是浮云。

  第四,调整战略,练好内功,抓住三个机遇。

  一,百姓茶。很显然,茶,越来越受大家欢迎,喝茶的人越来越多,但要立足“柴米油盐酱醋茶”,“民茶”和名茶都要有,也就是说要重视“百姓茶”,就像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一样,一定要让更多人喝得起,同时又要比碳酸饮料更健康。

  二,小众茶。消费日趋个性化,中国茶叶种类众多,名茶亦不在少数,尽管有些是“小众茶”,但也能在大趋势下获得更多的机会,满足大家的差异化需求,创造更大的市场。另外,快速崛起的现调茶饮,也是消费个性化的有力呈现,值得茶产业洞察实质、把握时机、精准切入。

  三,茶“拓展”。中国作为茶之发源地,拥有更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自然更要风物长宜放眼量,挖掘好老祖宗留下的资源,踏踏实实管好品质,做好茶产业,同时也要敞开胸怀、跳出窠臼,做好“拓展”,发展茶的关联产业、衍生产业,保持多领域的领先地位,造福更多的爱茶人。

  第五,对大多数茶商来说,要重视“10组小数据”。

  第一组:我可以带给消费者多少益处?物质层面的有哪些?精神层面的有哪些?例如,口感、香味、购买的便利性、性价比等等,我们必须逐一搞清楚自己的茶叶,究竟能给消费者带去多少益处。

  第二组:我有多少客户,我对他们了解多少?购买频次、平均客单价,购买后的反馈等等,这些有没有去了解?

  第三组:每天路过门店的大约多少人?如何提高客人的进店率?如何让附近的人更加频繁地进店消费?

  第四组:每天大约有多少客人进店?成交率多少?如何才能提高成交率?

  第五组:店内的主销产品是哪些?各个系列产品之间的关系是?如何从一个产品的销售过渡到另外的产品?

  第六组:消费者第一次拒绝购买的原因有多少?一个个列出来,从产品因素、价格因素、包装因素到沟通因素等等,然后一个个分析并找到解决方法。

  第七组:消费者第二次拒绝购买的原因有多少?同样是一个个列出来,然后一个个分析并找到解决方法。

  第八组:员工与消费者的沟通过程,他们习惯怎么说?哪些说法阻碍了成交?哪些说法推动了成交?应该怎样引导正确的说法,规避错误的说法?

  第九组:员工流动率?如何提高员工的稳定性?员工的未来在哪里?员工如何考核?如何刺激员工提高销售业绩?

  第十组:品牌的口碑如何?如何判断顾客口碑的真假?怎样做,才能形成真实的口碑?衡量口碑的关键指标是什么?

  这十组“小数据”只是抛砖引玉,沿着这个思路去思考,我们基本能够了解一个茶企或茶叶店的问题所在,逐一解决后就能快速提高进店客人数量、员工能力和成交率,销售业绩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了。

  可以预料,“后疫情时代”,商业环境依然会不断变化,总的趋势是,会让“推心置茶”的人赚钱变得相对容易些。

  因此,不管是茶产业,还是其它行业,都应该真心抓品质、确保茶叶能够“有益消费者健康”,至于利润,则应该让其变为顺带的结果。

  作者简介:谢付亮,著名品牌专家、国学专家、茶叶品牌营销权威导师,《中国品牌》杂志报道其策划的“白茶娶妃”为“茶叶品牌第一案”,马来西亚《联合日报》称其为“中国茶叶品牌策划第一人”。

  本作品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来源:品牌联盟网,作者:谢付亮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