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广崇:广西民族医药品牌挖掘与品牌整合营销战略方子

日期:2007-09-11 浏览:999 作者:许广崇 来源:许广崇

    一些概况——

    广西民族传统医药源远流长,独具特色和医疗用药手法和技巧。可以从以下三个民族的医药传统窥其一般。
 
    壮族医药——

    壮族医药可以说是广西民族传统医药的顶梁柱,也是广西民族传统医药行业的先锋!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超过千万的60多个民族之一。壮医药是壮族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是祖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壮族人民的健康及繁衍生息做出了重大贡献,是壮族人民赖以防病治病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广西壮医药资源十分丰富,常用壮药达2000多种。

    由于历史的原因,千百年来壮族人民没有文字记载,壮医药也没有得到系统的发掘和整理,只靠口耳相授在民间流传。相关资料表明:

    19世纪80年代以前,广西没有一家专门的民族医药研究或医疗机构。

    1984年,广西中医学院首先成立了壮医研究室,并设立了壮医门诊部,建立了壮医研究所。

    1985年,经国家科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广西成立了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并在原南宁地区人民医院增挂“广西民族医院”牌子。目前,在各县级行政区基本都建有民族医院。

    广西目前有民族医药机构10多所。其中自治区民族医药研究机构1所、高校壮医研究所1所、地区民族医药研究机构2所、民族医药医院7所、民族药定点生产厂家4家。分别分布在广西南宁、柳州、河池、百色等几个壮族聚居地区。

    2002年8月,经自治区编委、自治区卫生厅批准,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增挂“广西壮医医院”牌子,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管理。2004年6月,靖西县成立了壮医医院。
 
    苗族医药——

    苗族医药是苗族先民在长期艰苦的社会生活及与疾病斗争的实践中总结形成的集体智慧的结晶。由于苗族的科学知识水平低,虽然对人们所患的疾病的生理、病理知识认识有限,但在对疾病诊治过程中,苗医以简陋的手段加善良、热情和责任心,苦苦探索疾病的规律和治疗方法,经过长期艰苦的医疗实践,创立了自成体系的苗族医药学,为丰富祖国医学作出了贡献。

    苗医诊断有四种方法:“望”、“问”、“号”、“触”。“望”即察颜观色;“问”即询问病史、病情;“号”相当于切脉,它与中医不同的是除了号寸、关、尺三脉之外,还常常号指脉、足脉;“触”指的是触摸病人的有关部位。

    在立诊上,把人的疾病分内科三十六症,外科七十二疾,包括人体的消化、呼吸、神经、生殖、内分泌等十大系统的疾病,也包括了疾病的现代分科: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等。

    疾病命名生动形象、名符其实,如:“蚂蚁症”指的是病人浑身或局部有蚂蚁行走的异样感觉;“蛇风症”,患者发病时常像蛇一样伸舌头。在治疗上是根据七十二风症中所分辨的症候所属而治。

    医治手段主要是内服药液、药物外敷、熏(水熏、药熏、烟熏)、针(银针、火针)、点(手点、火点、烟杆点)、洗(药水外洗)、拔(拔火罐、药罐)捶、推、刮(油刮、药刮、水刮、银刮)、钳(水钳、指钳)、药酒(内服、外擦)、煮药淋洗、佩药等。如:治“岩鹰风”是根据岩鹰的特点怕火药、铁砂,且重点在两翅,因此配药时必须加少许火药、铁砂同煎同服,同时用桐油灯草烧双肩穴,使之不再会象岩鹰那样展翅,从而达到治疗效果。苗医突出的成就在外科,尤其是跌打损伤和枪伤。若体内有钉子、子弹等物,不用钳子,用药后它们会自动退出。北洋政府总理熊希龄曾称赞说:“子弹无足自退出,全凭苗医华佗功”。粉碎性骨折亦能医。

    1985年成立广西民族药物研究所,从广西各地抽调一些壮、瑶、苗等医师,从事广西民族医药研究,其中,苗医世家子弟,现任主治医师云忠祥,既能采药又能看病治疗,长期致力于苗医的研究和开发,他独创的苗族药物熏蒸法,既能治病又能美容、减肥,颇受患者欢迎。

    融水苗族自治县1983年建了民族医院,1985年开诊。从各乡抽调也一些苗、瑶、侗、壮医生,其中苗医杜文明既能采药又能看病治疗,颇受欢迎。

    苗族医药命名有的突出药物形貌,有的反映药物的气味和功效等。苗族一般用生药,随用随抓,因生药药性好,见效快。

    苗族医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它是苗族人民长期与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医药体系。由于过去苗族医药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因而得不到很好的整理、发掘,致使苗族医学水平得不到提高。部分医术、药方甚至有失传的危险,苗族医药的抢救、整理、挖掘、继承、提高的工作刻不容缓。

    瑶族医药——

    瑶医的流传是采用师徒相承的方法,依靠师傅口授,徒弟通过记忆、领会、随师学习及今后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而定。疾病的诊断是医生通过眼看、耳听、鼻嗅、口问、手摸等方法,搜集疾病表现的各种症状和体征,结合天时、地域及其他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辨清冷、热二病,分别所属病证,为治疗原则和方法提供重要依据。
 
    瑶医皆医药相兼,自采自用,不仅用药经验独出心裁,且对药物的应用方法,应用形式也别具一格。

    瑶医用药大多就地取材,药物多为鲜用,即采即用,一般不炮制而直接用于病人,是瑶医用药的特点之一。

    瑶族居住的广阔山区,素有“植物王国”之称,是天然药物产地,用鲜药可以就地取材,不需加工、贮藏,同时鲜药的有效成份未经破坏,所以疗效比干药好,因而瑶族群众家家户户庭院有种植草药的习俗。

    瑶医用药,不拘一格,用药形式多种多样,如煎剂、内服膏剂、散剂、药汁丸剂、酒剂、鲜药捣汁内服、鲜药含服、搽剂、外敷剂、滴耳(眼)剂、烟熏剂、熏洗剂、沐浴剂、食疗剂、佩挂剂等等应用形式。

    瑶医经过长期的实践,将药物分为四大类。

    1.凉药:

    如竹叶伸筋、铁马鞭、矮地茶、葫芦茶、铁菱角等。

    2.表药:如泽兰、甜酿草,六月黄花等。

    3.暖药:

    如满山香(岩鹰爪)、小叶柞死风、石龙藤。

    4.打药:

    竹叶老根(寮刁竹)。

    瑶医认为;消炎解毒、利水消肿的为凉药;解除表证治疗疳积病的药物称为表药;驱逐寒湿活血药为暖药;治疗跌打损伤、毒蛇咬伤和打胎的为打药。此为瑶医在治疗疾病以及瑶医进行药物交易时的惯用语。

    瑶医亦重视饮食疗法,认为饮食疗法,经济实惠,简便易行,安全可靠。故常用谷、果、菜、鸡、鱼、肉、蛋等类食品,或配合少量药物治病。例如用大蒜头2~3瓣捣烂,加适量片糖冲甜酒,治疗上吐下泻;用柑橘榨汁加入蜂蜜治疗哮喘;荞麦、三七、鳝鱼煮食治肺痈吐脓血;胡椒、乌龟肉、猪肚共炖治虚寒胃痛等等。

    药浴则为瑶医药的又一特色。瑶医称之为“庞桶药浴”。瑶族药浴所用的草药来自瑶族人民居住的大瑶山,一般都自采自用,多采用鲜药,平常亦将采回的草药洗净晒干备用。一般根据药物的性能,搭配使用,常无固定的配方,各种草药的份量,凭他们的习惯、经验而定。

    挖掘背景——
 
    当前,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挖掘正如日中天,各地均显示高调热潮。广西作为一个民族自治行政区,也是民族文化丰富的地方,特别是民族传统医药更是潜力巨大。

    而当前,广西对民族医药的挖掘停留在一种无名无牌或有名无牌的境地

    这种形势和背景,也为多渠道、多途径挖掘广西民族医药宝库提供更大的张度和深度。

    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及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

    广西的民族医药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常年在广西南宁举办,为广西民族医药的挖掘和推广应用,提供广阔的空间和时机。

    特别是东盟各国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与广西非常相似,有着广阔的发展与合作空间平台。而且东盟博览会已经提供了如此具有前瞻性的国际化平台,广西民族传统医药的挖掘已经万事具备。
 
    整合目标——

    1.打造全国第一个民族医药产业联盟的民族医药品牌平台。

    2.整合壮族医药、苗族医药、瑶族医药三大系列传统医药,组建广西民族医药集团,打造广西民族医药的国际化民族品牌。
 
    整合战略——

    1.技术战略

    以广西民族药物研究所为技术支撑,为集团公司提供更多、更好的医药技术、医药理论、医药研究、医药开发等资源服务,实施集技术性、科研性、开发性为一体的民族科技医药产业集团战

  本作品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来源:品牌联盟网,作者:许广崇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