哗众取宠的“出奇”未必“制胜”

日期:2008-04-07 浏览:95 作者:王永 来源:品牌中国网

    昨天偶然看到一则新闻,标题是《赵忠祥爆料:杨澜、倪萍没文化》。初看时,心中一惊,因为被爆“没文化”的两位女性之一——杨澜恰恰是我的朋友,也是唯一入选“2007品牌中国年度人物”的女性,其优雅的举止、广博的学识素来令大家敬佩和羡慕,何故被批评为“没文化”呢?细读下去,才发现原来作者是用了小报娱记们惯用的“断章取义法”来拟出得标题。请看作者的原文——“这两个没文化的东西,不以为耻,还笑话我抠门儿。”赵老师假装生气地“投诉”……倪萍就是我的小妹妹,杨澜就如同我女儿一般……原来,赵忠祥老师只是在亲切埋怨自己的两个知交好友,以微嗔的语气表示自己的亲昵罢了。

    我又在百度上搜索了一下这则新闻,又发现了几则类似的文章,一篇是《赵忠祥称杨澜倪萍都没文化,爆刘欢喝酒要人陪》,而另一篇的标题是《赵忠祥笑称杨澜没文化曝刘欢喝酒要人陪》,一个“笑”字用得恰到好处。只不过奇怪,“刘欢喝酒要人陪”也算新闻?谁喝酒不要人陪?照这样说,是不是一个人喝酒也应该成为新闻?

    读到这里,我心中的石头虽然总算落地,但另一个疑问却升上心头: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记者,会选择采用与原文意思完全不符,与说话人意思截然相反的标题呢?我想起从前有一位深受媒体侵扰的好友说过,千万不能和记者说话,越有名越是如此!我觉得,这样的标题应该慎用!

    一方面,我是理解和同情这些记者的。现代社会信息如潮,竞争激烈,有人曾经说,这是一个眼球经济的时代,如果你不能在第一秒钟吸引观众,你将永远失去市场。吸引更多人的目光,已经成为媒体绞尽脑汁要达到的目的之一。循规蹈矩的标题已经不再适合时代的需要,为博出位,许多媒体只能选择剑走偏锋,试图出奇制胜。比如我上述提到的文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但是这样哗众取宠的“出奇”真的就能“制胜”吗?我看未必吧。我认为,在出奇的同时,必须尊重原文的意思,不能盲目的断章取义。我认为,一个好的标题,首先要言而有物,能以简洁的话语让读者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再在尊重原文意思的基础上寻找能够以奇制胜的点,吸引读者的关注。在我看过的文章中,有两篇的标题不错,在此与大家共享:一篇是《北京青年报》最近刊载的《潘石屹:观点因时而变?》,这篇文章记录的是潘石屹自08年1月11日以来关于中国房地产业的不同观点,这样的标题既能够吸引读者去关注,又没有曲解原文意思,而且通过潘石屹观点变化这个点去描述了中国房地产业变化的一个面,我觉得是值得推荐的。还有一篇文章,《我们把中国带给世界》,这是一篇报道2007影响世界华人大奖颁奖的文章,这样的标题既让大家知道原文表述的事件,又带有浓郁的爱国之情、自豪之情,很自然的唤起读者去阅读这篇文章的欲望。我觉得,以上两篇文章,都是标题与原文意思对接很好又有吸引力的例子。

    同时,从品牌建设的角度,我也善意地提醒现在正在使用“出奇制胜”招数的媒体朋友,切莫为了追求一时的关注率而随意“出奇”。读者会一时受骗,但不会永远受骗,他们可能因为对标题好奇而阅读文章,但发现文不对题后肯定会有受骗的感觉,进而对该媒体产生不信任,久而久之引发媒体信任危机。对媒体而言,不顾后果的“出奇制胜”无异于杀鸡取卵。

    归根结底,“出奇”未必“制胜”,哗众取宠、南辕北辙的标题应当慎用!

 

  本作品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来源:品牌联盟网,作者:王永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