藐视中国消费者:外企自我毁灭品牌之路?

日期:2008-06-26 浏览:97 作者:娄峻峰 来源:品牌中国网

    最近看到网络上曝光作过捐款承诺但捐款未到位的外企,有11家之多,外企占绝大多数,且前三名分别是:沃尔玛、谷歌、玫琳凯,外企不注重社会责任吗?还是妄求再利用捐款事件炒作一把?

    从2000年中美史克的“PPA风波”、2001年三菱帕杰罗两款越野车,到后来的的亨氏、肯德基、雀巢、哈根达斯、强生、博士伦、索尼、柯达、宝洁等,几乎每个进入中国市场的外企都要出一点“质量门”事件,外企们不注重产品质量,否认产品出现的社会责任问题屡屡出现。LV店歇业、捐款不到位,外企们显示出的不仅是外企们在态度上傲慢,更显示出外企们藐视中国消费者的扭曲心态。

    从品牌宣传看,每个外企都在拼命的宣传自己有多么的注重中国市场,多么的注重企业社会责任,多么的在乎中国的消费者;一旦出现质量门事件,一副高高在上的丑恶嘴脸就出来了,沉默不语、否认事实,直到政府部门出来检测报告外企们这才不紧不慢的走出后台,该召回的就维修,该赔偿的就召回,实在不行就耍赖,反正你中国的法律也不健全,看你怎么样?

    从家乐福被抵制到捐款未到位的炒作可以看出中国消费者对品牌社会责任的重视、对自身权利的重视。外企们进入中国有的已经有数十年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使其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在乎中国市场固然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在乎中国市场的消费者,而不是所谓的口号;外企品牌知名度已经传播至化,狂轰乱炸的广告已经不能塑造外企们的品牌了,利用捐款事件炒作更是触及中国消费者的心理情感底线,遭到消费者恶评也在情理之中。

    外资企业曾是求职者普遍向往的工作单位:工资高、待遇好、制度完善、实力雄厚、运作规范、遵纪守法、公平竞争、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何在中国不但没成为“好品牌”的榜样,却成了“坏品牌”的典型?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企业们对于中国消费者的藐视!否认产品质量问题、拒不承担责任这些都是外企品牌的本质表现。当代的中国已经不是以前产品短缺时代的中国,消费者也不是以前不注重企业社会责任的消费者了;要想塑造品牌美誉度还请外企们多多换位思考,不要拿我们中国消费者当猴耍,也不要为了短期的炒作就做出捐款声明而款项又不到位,这对于品牌的伤害可能会影响中国市场,家乐福被抵制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据媒体透露,在华造成水源污染的外企已达260多家,造成空气污染的外企有50多家;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10年中,仅有关部门查处的外企商业贿赂案件就达50万件之多,其中64%与国际贸易和外商有关,而且还在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又据税务部门透露,外企在华每年避税300亿人民币以上。政府是面临着监管不力,但这不是外企品牌的借口,更不应拿来忽悠中国消费者。中国正面临着巨大的消费转型、社会文化转型,对品牌的社会责任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过度营销造成品牌危机、伤害中国消费者的民族感情等任何一种不塑造品牌美誉度的行为都将会惹起消费者的愤怒、声讨、抵制。
 
    外企品牌是否在走一条自我毁灭品牌之路?从目前发生的事情来看答案是肯定的,当然,改变的机会还是有的。

    外企们在国外市场注重社会责任,注重品牌美誉度的塑造,更注重国外的消费者。但是中国市场上,外企品牌需要做的还有很多,要想融入中国市场,融入消费者的心里,不是广告的狂轰乱炸,也不是种种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从内心深处尊重中国消费者!这对于品牌以后的发展和美誉度塑造极为重要,种种品(全球品牌网)牌危机都可以表明不尊重消费者的恶果,从被抵制到退出市场是不需要很多时间的,但品牌美誉度的积累的时间相对是很长的;外企品牌不要有急功近利的短视想法了,踏踏实实的塑造美誉度吧,社会责任是美誉度的第一步!

    藐视消费者有什么后果?沃尔玛全面败走韩国市场便是一个有力证明!品牌要想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首先是要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言必(全球品牌网)行、行必果;一个连自己企业产品问题都不敢承认的企业是很难成为一个长久的品牌的,更不会成为消费者心中的“品牌”!

    从捐款不到位的企业到LV的歇业,外企们在中国的歧视意识还没有改变多少,但在消费者社会意识越来越觉醒的今天,此类品牌将会被消费者抛弃;外企品牌的自我毁灭之路正越走越远,对于中国市场来说倒像是一种自然的市场整合淘汰,对于消费者来说,少一个这样的品牌倒是好事。

    外企品牌的自我毁灭之路还要越走越远吗?

    本文字为原创作品,网络转载请发邮件通知作者,平面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转载应严格保证作品的完整性,著作权归娄峻峰所有,不得对标题、署名、正文、段落方式、附文进行删除、改动,并且注明原作出处与链接。

 

  本作品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来源:品牌联盟网,作者:娄峻峰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