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业:“化蝶”复兴!

日期:2011-08-01 浏览:300 作者:崔涛 来源:品牌中国网

  在惨痛的事实面前,蒙牛和伊利似乎已经同时深刻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从互相掐架的对手,变成了同呼吸、共患难的兄弟,不约而同地齐齐提升产品品质和售价,其中的精彩之笔是蒙牛率先开发了“现代牧场”这个纯牛奶中的新高产品,其不仅仅是一个新产品,更是一个标志性的“拐点”,启动了“牧场奶”的“飞升路”!崔涛自以为是地认为:这个经典之作应该是源自蒙牛多年来的深刻体会,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如果蒙牛大哥提前多年就“跳出奶做牛奶”的话,早就应该看到,在新兴的葡萄酒行业,当低端葡萄酒混战的时候,“酒庄酒”却独领风骚、独上高楼,引领了一波葡萄酒复兴的“新浪潮”,虽然量不是很大,增效却是异常高效,对品牌价值提升的贡献更是异常显著!“酒庄酒”为何能最终胜出呢?因为“酒庄酒”的高品质有原产地保证,量能是有限的,具有一定的稀缺性,物以稀为贵;同样,“牧场奶”的高品质也是有原产地保证的,也是稀缺的,自然支撑纯牛奶的价格向上攀升,也进一步化解了人们心中对牛奶安全的“隐忧”!其实,人们内心深处还是为纯牛奶预留了重生的空间的,人们还是对纯牛奶的复兴充满了期望,牛奶企业唯一要做的,就是提供各种证据,逐步化解人们心中残存的那一点“隐忧”!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牧场奶”这颗中国乳业的“掌上明珠”,必将大放光彩、精彩绽放!

  渠道“化蝶”:将“零售”化为“团购”!

  眼见为实,当牦牛壮骨粉危机的时候,厂家邀请人们去数牦牛;当中国劲酒危机的时候,企业邀请人们去看药材基地;当农夫山泉危机的时候,公司邀请人们去游千岛湖;当三聚氰胺袭击乳业的时候,蒙牛、伊利争相邀请人们来美丽的蒙古大草原来看牛!其最终目的就是希望靠“眼见为实”这个真理,来化解人们心中的“隐忧”,更希望借这些人的“好口碑”,口耳相传,让大家为大家作证,让大家说服大家,问题是真管用吗?莫忘了“耳听为虚”,那些从别人口中听到信息的人,会如“亲眼所见者”一样信以为真吗?恐怕是“半信半疑”者占去九成,剩下一成反而会“倍感恐惧”,因为这年头,卖拐者太多了、忽悠风太盛了,李鬼打跑李逵的例子太普遍了!

  虽然蒙牛、伊利财大气粗、声音如洪,也无法承受全国人民都来蒙古大草原转转的财务负担,更无法号召全国人民都来转转!那么,如何才能快速“立信”,并把产品卖出去呢?靠“人海战略”是行不通的,只有找准“意见领袖”这个支点,才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在中国白酒行业,曾经流行过“盘中盘”销售模式,其中运作得最到位的自然是“口子窖”了,首先将“口子窖”变成某些主流酒店的“必选酒”,从而带动商超的销售!在中国乳业,一直有一个不为人重视,却一直活得很滋润的牛奶品牌,那就是一门心思在酒店销售的“妙士乳业”!从中,蒙牛和伊利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

  现在,蒙牛和伊利的主流消费人群大多集中在中高端,这些中高端消费人群又大多集中在企业里,特别是一些效益稳定的大型企业里,如果能打开这些大企业的“团购市场”的话,就等于启动了“盘中盘”的一个“大盘”,也等于找到了一个可以集中销售的“特通渠道”,可谓一举两得、一箭双雕!那么,要打开这些团购市场是否就很难做到呢?蒙牛和伊利没有必要邀请企业的所有职工都去蒙古大草原转转了,只需要策动企业的几个负责人到蒙古大草原去转转就可以了!在企业职工的潜意识里,无论企业发的是什么,最起码一定是安全的,毕竟是一家人,很少会出现“自家人害自家人”的情况!

  其实,这个“团购”模式也不是什么新东西,想当年,三元荣升中国乳业危机唯一幸存者的时候,就曾经靠团购市场卖了很多货!伊利、蒙牛也早就在团购市场发力了!同样是走“团购”,战略目的不同,结果会大不同:如果单纯是为了短期内爆量,那么,这个渠道就可能做成一锤子买卖;如果战略目的是启动“盘中盘”的“大盘”,就会集中优势兵力将团购从一个“促销点”变成一个“立信面”,从而实现 “大盘”激活“全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品牌中国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转载请标明---来源:品牌中国网

  本作品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来源:品牌联盟网,作者:崔涛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