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调的挑战与机遇

日期:2013-03-19 浏览:523 作者:刘步尘 来源:品牌中国网

  中国空调的未来五年

  虽然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不甚明朗,但是,中国空调的发展趋势却十分清晰,预计空调产业将成为中国所有家电产品中率先成长出世界品牌的产业,并最终完成对全球空调产业的垄断。

  预计未来5年的中国空调产业,发展轨迹将是这样的:

  首先完成从定速空调向变频空调的转型升级。目前,代表了空调发展方向的变频空调市场占比仍然不到50%,预计五年之后,这一比例将提升至85%以上。伴随这一升级的,还有产品能效比与国际接轨,高能耗、低能效的产品将逐步退出市场。

  其次完成对国际市场的布局。目前,本土品牌已占据中国90%以上市场份额,是所有家电产品中本土品牌占比的,这与以格力为代表的主流品牌努力密不可分。在完成对本土市场的占领之后,下一步的重点是向海外市场扩张,逐步达到海外与本土的均衡态势,从而实现中国空调从“总销量第一”到“本土销量第一”,再到“国际销量第一”三级跳。

  中国空调企业将在未来五年完成从“营销主导型”企业向“技术主导型”企业转型。与国际企业相比,中国家电企业往往表现出战略滞后,对营销依赖度偏高,对建立技术优势有天然的畏惧心理,导致大多数企业跳不出营销主导型战略的泥潭。格力之所以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在于率先认识到营销主导型战略的局限性,并以壮士断臂决心布局技术开发,最终修成正果。

  格力具有标本意义

  说中国空调就不可能回避格力。在中国空调界,格力具有标本意义。

  和同行一样,格力并非天赋异禀,二十年前的格力甚至还不如春兰,今天的格力越来越受到追捧,与其逐步形成的发展战略及企业文化有关,这一切都离不开朱江洪与董明珠。

  首先,对技术近乎膜拜的重视成就了格力核心竞争力。

  一直以来,中国企业家因为“目光短浅,心态浮躁”而备受诟病。的确,中国企业家鲜有“面壁十年图破壁”的精神意志,他们更乐意做立竿见影的事情。比如,当营销费用与研发预算撞车的时候,他们会习惯性地取营销而舍研发。格力是一个另类,它做出了相反的选择。当十几年前日本企业无情地拒绝格力引进技术的要求时,董明珠一下子就明白了,核心技术还得靠自己。随后多年,格力坚持不懈地架构研发体系,最终成就今日格力“技术主导型”战略的典范,而它的同行至今仍徘徊在“营销主导型”战略上乐此不疲。

  其次,“工业精神”让格力空调产品力远远高于同行。

  空调行业有个有趣的说法:空调安装工一般不愿意安装格力空调,因为同样功率的空调,格力的比别人重了十几斤。十几斤重出一个货真价实的格力,董明珠给格力空调的要求是“使用八年不坏”,用她的话说,叫“没有服务的服务,才是最好的服务”,这就是格力的“工业精神”。而眼下的中国,仍然是“商业精神”大泛滥,“不管质量如何,卖出去就是本事”。

  再次,专卖店销售模式构成格力电器盈利保障。

  常年关注家电板块的人都能发现,格力电器利润率是中国家电行业的,人们普遍认为,高利润率来自格力专卖店,专卖店让格力对渠道具有可控性,并极大降低了营销成本。

  那么,格力潜在的挑战是什么?

  挑战一:格力的优势是技术,挑战也是技术。与本土对手比较,格力已经建立较为强势的技术竞争力;但是,格力仍未实现原创技术、重大技术、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综观全球领袖型企业,无一不是技术领袖型企业。因此,格力须进一步提高研发投入,力争未来五年建立一支全球一流的研发队伍——而这取决于格力能否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薪酬体系。

  挑战二:格力企业文化缺乏包容性。与国际企业相比,格力企业文化形态较为单一,缺乏包容与共生性。这方面,格力应该向华为学习。在任正非看来,推动华为变革与创新的力量,常常来自企业外部而非内部。

  挑战三:“大跃进”思维有抬头之势。过去几年

  本作品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来源:品牌联盟网,作者:刘步尘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