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决心,珠宝文创设计发展思考

日期:2014-06-24 浏览:944 作者:张志锋 来源:品牌中国网

  中国的珠宝产业发展,其实力的展现不仅仅是体现在实体规模和经济总量上,而应该是集合文化创意、设计、生产加工、营销管理、品牌推广、公共关系、教育、人才储备等多方面的专业性展示,只有综合实力的强大,才能获得国际同行以及消费者的认同与肯定。

  在全球,中国是最有资格谈论文化的国家之一,但同时她也是一个缺乏自信的文化国家。有资格是因为华夏文明绵延数千年,是世界上持续最为长久的文明;缺乏自信是因为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近百年的国运衰落,中国青年才俊纷纷远走西方接受西方文化教育,学习西方技术造成了中国一个年代的文化断层。在这一时期里,无论是文化、教育、政治以及经济上,中国的整个精英层都被西学所虏获,而这一时期亦堪称是中国自古以来西学东渐最繁茂的时期。

  虽然中国如今经济早已跃居世界第二,但早期几代人的思想西倾和百年来的贫穷落后所遗留的思想阴影就像顽疾一样让我们无法摆脱自卑感。追捧西方文化,崇拜西方艺术和迷恋西方品牌的中国人在当下可谓比肩接踵,不计其数。近几十年来,中国为了证明自己的强大和恢复民族自信心,大力推动改革开放,积极开展经济建设,鼓励私营企业发展,鼓励中外合资以此吸引外资进入中国投资。以强大的经济总量来提升国家自信成为全民的主流意识。在此情况下,一大批生产加工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成长起来。为了减少经营成本和快速发展,这些企业利用本土廉价劳动力成本这一优势,以贴牌、代工这一经营形式谋取发展空间。因为没有自有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设计和品牌,在全球企业之林里,“强大”的中国企业往往被沦为了一流生产能力、三流劳务报酬的低等裁缝角色。

  无技术、无设计、无品牌,“三无”让许多原来依赖廉价劳动力来发展的企业在用地成本和人工成本上升情况下,不但发展无从谈起,就连基本的生存都难以为继。而长期以来的“代工生产”方式发展,也让中国在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上产生了依附性,缺乏应有的原创精神。在一些传统产业上——例如珠宝首饰行业,许多小型企业根本没有规范性的设计部门,往往所谓的设计部,也仅仅只有几个初级的电脑绘图员,这些被企业内定的设计师不仅设计基础薄弱,而且法律意识淡薄,许多人甚至连最基本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都没有,抄袭带来的后果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对外声誉。

  在今年1月2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中央的“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明确指明了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的发展方向。这一措施的及时推出,也让正处于风口浪尖、急于转型的各行业生产型企业看到了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即由原来以生产加工为主逐步转变为以生产加工为基础、文化创意和设计为主导的全新产业模式。而这一全新产业模式对于尚处于重材料、轻设计、低附加值经营环境下的珠宝行业来说,亦堪称是久旱逢甘露,意义非凡。

  快速牟利和抢占市场空间使得许多企业并没有停下来思考诸如品牌建设、文化建设、设计创新这些能够体现企业综合实力的基本要素。甚至许多企业还停留在投机性的经营方式上,大肆仿制高端品牌产品、只注重原材料的涨跌,根本无企业经营和品牌打造意识。

  众所周知,中国珠宝产业发展短短几十年来,虽然获得了高速的增长,企业家们也完成了财富的原始积累,但在面对快速入侵的国际同行时,中国的珠宝品牌整体的综合竞争能力和品牌影响力还处于中低级别水平,期间虽有几家强势出头,在国内外取得一定成绩和声誉,但这样的品牌也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

  受到人口数量庞大以及整体消费水平、消费观念低下的影响,目前国内珠宝品牌主要还是以“人海战术”为企业发展前提,即工业式规模化生产,巨大的市场需求让品牌频频进行大批量的低附加值产品输出,一些产品的设计往往在设计师手中还未细化润色乃至最终定型时,就已被企业负责人送到了生产车间的流水线上。快速牟利和抢占市场空间使得许多企业并没有停下来思考诸如品牌建设、文化建设、设计创新这些能够体现企业综合实力的基本要素。甚至许多企业还停留在投机性的经营方式上,只注重原材料的涨跌、大肆仿制高端品牌产品,根本无企业经营和品牌打造意识。这也难怪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在其近日公布的2013年“恶名市场名单”中,把中国列为的假货实体市场。而有趣的是,在腾讯的“你认为中国是全球假货实体市场吗?”的立场调查中,有90%以上的参与者支持“中国是假货市场”这一观点。

  从国家此次推出的“措施”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在亟待解决的从“制造”和到“智造”转型以及发展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上做出了极大的决心。会议上高度认可了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是具有高知识性、高增值性和低消耗、低污染的产业优势,并确定了“五点”措施。在中国,由于深圳输出的珠宝首饰占据了全国70%强,所以业内一直有“中国珠宝看深圳”的说法。虽然“深圳珠宝”区域品牌早已名扬天下,但其中抄袭泛滥、管理混乱、品牌低端、文化匮乏、生产污染等现象一直困扰着整个行业。此次国家重视“文创设计”产业,对于面临转型压力的深圳珠宝产业而言无疑是一针强心剂,增强了深圳珠宝乃至中国珠宝整体转型的信心。

  面对这“五点”措施,笔者认为珠宝行业需看宏观,知细节,行果断,言中肯,在强化产业转型意识的前提下稳健执行。对于转型升级需要解决的问题,应该遵循“五点”措施的基本原则,首先要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在“五点”措施中我们看到,“加强创意、设计知识产权保护,为保护和鼓励创新、更好实现创意和设计成果价值营造良好环境。”被列为第一条,可见知识产权保护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重要地位。作为“珠宝之都”的深圳,外表光鲜、一片繁荣景象的珠宝产业却一直难以掩盖其抄袭、盗版、模仿等累累劣迹。传统珠宝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有着自己行业特征,即地缘区分明显、家族及朋友之间的裙带关系繁杂、产业聚集空间狭小、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这就造成了一些涉及到设计版权侵权的事情被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么小的圈子,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复杂的裙带关系与和气生财的想法让许多受到侵权的企业长期隐忍不发。此次“措施”的及时出台,对于转型升级又压力重重的珠宝行业而言,显然是一颗定心丸,而对于那些无视法律法规,疯狂盗取他人设计成果的企业和人,“措施”则再一次为他们敲响了警钟。可以说,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紧迫性已成为珠宝产业能否华丽升级的头号因素之一。

  其次。珠宝行业协会需发挥积极作用。作为沟通政府与珠宝首饰行业企事业单位之间联系的行业协会,积极组织相关讨论会、对外交流会、设计大赛、文化之旅等活动,不仅可以紧密建立起行业关系,更可以在交流与合作中互通有无,彼此增益。特别是在举办国际性设计赛事上,深圳拥有雄厚的珠宝产业基础,加之2008年就已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获得“设计之都”美誉,深圳以设计之名大力推动珠宝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近几年,在协会和部分企业的推动下,一些有影响力的赛事活动已经引起国际同行的关注,其中“中国(深圳)国际珠宝首饰设计大赛”作为对外交流的品牌赛事,迄今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来自全球的珠宝设计师、院校设计专业学生、企业、珠宝设计爱好者倾情参与,评委则囊括了平面、空间设计大师,国内外资深媒体专家、时尚界领军人物、大学知名教授专家和港澳台资深珠宝创意设计大师、企业家等。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孙凤民曾就此谈到,创意设计是探索珠宝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举办大赛是大力培养中国创意设计人才、提高创意设计水平、营造尊重知识和人才的必由之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13年5月,由高级珠宝品牌ttf HAUTE JOAILLERIE倡导并推进的中国首个珠宝首饰设计师协会——深圳市珠宝首饰设计师协会在深圳成立,标志着深圳的珠宝创意设计群体作为中国珠宝产业未来发展的助推器作用开始显现,虽然珠宝设计师协会成立至今还不足一年,但其在中国创意设计与国际文化交流、中外文化产业合作中将发挥到的积极作用我们不可忽视。

  第三,鼓励创意设计型珠宝企业发展,为其创造良好环境。目前在中国,除了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以及零售商外,还有成百上千家大大小小的、以提供创意设计和私人定制为主的各色小型珠宝企业、工作室。这些企业不以产能为目标,而是以创意设计为主导,经营者大多自身就是设计师,具有超前的潮流意识和敏锐的时尚触觉,这样的企业往往会被注上经营者个人标签,从而产生独特的品牌个性。在业内,一些稍有名气的设计师都会选择自立门户,或做私人定制,或与企业合作提供设计创意。但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这样的微小型企业、工作室发展状况却令人担忧。侵权追责以及作品低价问题让许多经营者举步维艰,虽然怀有理想和一腔热血,但在残酷的现实环境下,有些设计师被迫转行,有的则回到企业,继续依附企业生存。针对如此现状,政府和协会应积极商讨和制定出相关行业细则,在鼓励此类型企业发展的同时,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例如在维权诉讼上给予法律帮助、给予资金扶助和政策倾斜上,真正做到“措施”第五条。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