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大国,品牌小国”的尴尬

日期:2008-09-15 浏览:351 作者:杨兴国 来源:品牌中国网

    在全球各大都市的商场中,随处可见“中国制造”的身影,却难寻“中国品牌”的芳踪,从“制造”到“品牌”,虽是一词之差,然而给企业带来的价值却是天壤之别。

    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一项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生产的商品平均价值,只有全球平均商品价值的六分之一,这就意味着中国每生产一件商品,则要“买一送五”。

    根据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统计数据分析:2006年中国的GDP总量约为2.6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总量45.8万亿美元的5.6%。2006年中国生产了全球总量51%的水泥、33%的钢材、42%的建筑业材料、38%的服装、35%纺织品、35%以上家电等电子产品等等。在如此大的国际市场份额中,中国企业又获得了多少价值呢?以5.6%份额除以最保守的35%的市场份额,得出中国商品价值仅为全球平均商品价值的六分之一。

    亚洲的服装和纺织品贸易商Li& Fung的董事长William Fung有一个著名的“3美元”论断,他说“平均来讲,在1美元的出厂价和4美元的零售价之间存在3美元的差价,与其去拼抢已经少得可怜的1美元制造成本,不如集中精力去瓜分那3美元的蛋糕。”而不幸的是,“中国制造”恰恰在为这1美元拼抢。

    来自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的一项最新统计显示,美国从意大利进口服装的平均单价是22.84美元,从法国进口服装平均单价是22.42美元,从全球进口服装的平均单价是3.19美元,而从中国进口服装的平均单价是2.84美元,还不到国外一张电影票的价钱。2003年中国东莞市和其它几个南方地区贴牌生产了全球三大男衬衫品牌40%的市场份额,平均每件衬衫的出口价格是50多元人民币,贴上国外牌子在美国的零售价格是每件70—120美元,中国企业生产出口的衬衫平均一件只有0.3—0.4美元的利润。

    薄熙来曾在第九届2005北京《财富》全球论坛期间曾说:中国只有卖出8亿件衬衫才能进口一架空中客车A380。

    “中国制造”价格偏低并非服装产品的孤立现象,我国的鞋、玩具、茶叶、钟表、家具、日用陶瓷、家用电器、自行车、文教体育用品等产品的出口量都名列世界前茅,然而因为缺少知名品牌,产品价格远远低于其它国家的同类产品。

    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制鞋国,全球68%的成品鞋都产自中国。然而,据《环球时报》报道,一双售价为299瑞典克朗(1瑞典克朗约合1元人民币)的“中国制造”女式皮鞋,皮鞋进口商支付给中国生产商的价格只有70克朗左右,而中国生产商每双鞋的实际利润只有5、6元人民币。中国品牌鞋与国际品牌鞋的价格也相距甚远,双星鞋与美国耐克鞋的制造成本只有几美分之差,然而两者的销售价格却相差整整5倍。

    中国生产了全世界近80%的玩具,一个芭比娃娃在美国市场上的价格为9.9美元,而生产芭比娃娃的中国企业只能拿到35美分的加工费,其它的玩具如维尼熊、迪斯尼等也基本如此。而当这些“中国制造”的玩具贴上洋品牌以“洋货”身份返销中国市场时(这类产品占国内品牌玩具市场份额一半以上)立即身价倍增,一个芭比娃娃至少卖出100余元。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