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犹不及,李宁你能否迷途知返?

日期:2012-07-10 浏览:787 作者:邹文武 来源:品牌中国网

  定位过激:90后定位偏离了购买阶层

  2006年~2007年,李宁公司经过对消费者的市场调查发现,实际消费者与目标人群有差距,整体用户群偏大,近35岁到40岁的人群超过50%。李宁CEO张志勇也坦承,如果分年龄段来看,25岁以上消费者构成的市场中,认可度李宁品牌是第一位。

  尽管李宁公司表示,原有标识和“一切皆有可能”的口号将一直保留,并作为一条生产线继续沿用,但李宁的新LOGO一亮相还是遭到如潮水般的批评。如果抛开换标对品牌的战略意义,单纯从标识设计的角度看,李宁换标很失败。在这个换标战略下的重新定位面前,让我不禁想到了耐克当年贸然更换广告语和标志,带来的下滑之后不得不重新回归到老的形象的经典案例。此次李宁在经历了业绩下滑、业绩批评及消费者流失之后,是否能够有勇气像耐克一样,找回消费者心目中的李宁呢?

  可以说在这场90后定位战略之中,作为一个行业领导品牌来说,李宁没有到生死存亡的关口,没有必要冒这么大的风险,去偏离自己的购买基层,这远不是当年耐克作为追随品牌,可以随便更改自己的定位和形象去取悦消费者。从行业角度来说,领导企业往往是最需要做的是稳步提升,任何激进的结果只有两种可能,要么地位不保,要么地位永驻,但是即便不进行过激的创新,企业也就是这两条路,最少不至于一败涂地。行业领导者在重新定位的时候,最终要的还是提升企业号召力,而不是去博取某个新兴阶层的喜好。很明显,李宁走得是那条最不应该走的道路,抛弃70后主力购买阶层的市场根据,放弃80后的精锐阶层的品牌诉求,直接跳级到90后非主流阶层,注定了其品牌运作缺乏核心广泛的认同,所以新定位和诉求一经推出,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指责。

  放弃购买力阶层,而追逐流行阶层,这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本身就需要莫大的勇气。但是从目前看来,李宁不仅抛弃了原有的消费人群,而且根本没有抓住“90后”的心。又极大的伤害了70后和80后的心,因此在这场新形象定位面前,李宁成为了所有人群所不能认同的一个品牌。作为领导者,李宁这是一次失败的品牌定位。

  产品过时:缺乏核心产品带动李宁品牌

  品牌本身核心价值没提升、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不可替代性。中国的大部分的本土体育用品品牌都是从制造加工业,从做OEM代工起家然后逐步发展到品牌运营。但是这里面品牌的差异化、品牌的附加价值都普遍性的偏低,另国内品牌在产品设计方面创新能力还需加强,品牌之间款式雷同的屡屡现之,差异化也不明显,同质化的现象比较严重,只是透过广告一些基本的表现去诉求一些差异化,实际上在终端消费者那里头并没有太强的不可替代性。国内品牌在产品设计上无法与国际品牌竞争,这导致国内说成运动品牌一支缺乏自己的产品形象,在运动产品品类上没有自己的地位。

  李宁作为国内运动品牌的领头羊,同样存在着这样的问题,除了款式设计无法与国际品牌媲美之外,在品牌诉求和形象差异化上也很难与阿迪达斯、耐克等品牌拉近距离,其给人的品牌形象整体确实核心价值和核心连想,主要还是依托企业领导人的形象在支撑品牌。

  除此之外,其他的运动品牌能给人一个清晰的产品形象,阿迪达斯足球鞋、耐克篮球鞋、跑步鞋、匡威帆布鞋、安踏篮球鞋、鸿星尔克网球鞋、特步跑步鞋……,但是李宁产品上却缺乏自己的产品联想,很杂是它一个致命的弱点,消费者只知道它是国产运动品牌,没有一个核心的主力的产品印象,使得李宁在与追随者竞争过程中,很快就被追随者所追赶上,并且成功超越了。缺乏一个主流的产品形象,使得李宁在运动市场上黯然失色,因此在众多品类突出的国际品牌和国内品牌的夹击中,市场不断被瓦解,最后盛极而衰。

  本作品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来源:品牌联盟网,作者:邹文武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