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玷污北大第一医院的品牌?

日期:2009-11-09 浏览:140 作者:王永 来源:品牌中国网

  昨天晚上,我正在鸟巢看世界车王争霸赛,突然收到朋友的一条短信,说让我看央视,北大的王建国教授在哭泣……本来就很冷的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寒战。这件事我是知道的,我还参加了熊教授简单的追悼会。那一次,王教授泣不成声,现场的亲朋好友无不为之动容。在我的印象中,王教授因此倍受打击,甚至一蹶不振。他当时表示,一定要为自己的太太讨回公道,只不过没有想到会是这样一种方式。一个医疗事故的背后,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看法。对我而言,除了对朋友不幸的愤怒和对逝者的哀悼之外,更多的是对北大第一医院的品牌,乃至整个医疗品牌的扼腕叹息。

  北大在校生无证行医,导致本校医学教授惨死。这则新闻之所以倍受关注,并不是因为医疗事故本身有什么特别,而是这件事情本身的荒谬和荒唐。国家的三甲医院,业内医院的典范,竟然用无辜百姓的生命去当北大医学院那些研究生的试验品,小小的骨科手术都能把人治死。生命,在北大第一医院里显得竟是如此卑微,任人宰割。

  这可谓是极端讽刺的悲剧,或者是极端悲剧的讽刺,但这荒谬之后,必然有着不可饶恕的罪行。北大第一医院自称其医院文化是厚德尚道,但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强调没有职业资格不得行医,北大第一医院这样历史悠久、国内外知名的医疗机构竟然公然违法,无证行医、延误病情、篡改病历、推卸责任如此种种。“德”何在?尚的又是何种“道”?!

  究竟有谁来为这次的草菅人命买单!?又有谁让北大医院这块“金字招牌”蒙羞?!

  医者,当以悬壶济世,行医救人为己任。如果将北大医院比作企业,其培养出来的 “高材生”比作产品的话,那么这些尚在学习期间就已经临床治病的学生顶多算作个“半成品”,方寸之间的手术台竟成为他们“所谓”研究探索的“试验田”,这种行径又与“刽子手”有什么分别?这些人的背后,他们的导师,院领导之人,又是出于何种理由将手术刀放心交到他们的手上呢?

  其中必然有着太多的潜规则,也有着太多的内部通行惯例和未被揭露的重重黑幕使我们不得而知。但近些年报纸新闻上纷纷曝光的一系列恶化的医患关系、频发的医疗事故,灰暗的医疗事故鉴定并没有成为他们的警钟,也并没有成为他们为维护“北大第一医院”这一品牌的前车之鉴。相反,正是这样的一个体系,这些体系下的领导者,和成为北大第一医院为降低校院医疗成本而走上手术台的牺牲品将北大医院的品牌践踏在脚下,将生命扼杀在病房中。

  归根结底,这是一个严密的利益链条和处事流程。由于共同的利害关系体和利益取向,当普通患者遭遇医疗事故之后,所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北大第一医院,而是一个从下至上的互为偏袒的庞大医疗霸王。

  更令人担忧的是,当这样一个抛弃责任、漠视生命的医疗体系盘根生固之后,其最直接结果就是医疗水平的降低,以及对重大医疗事故的拼命压制。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熊卓为死于2006年初,她的丈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王建国为之四处奔走,也直到今天才为世人所知。

  噩耗传来的时候,我们应该反思。我们不希望某一日同样的遭遇降临于自己头上,当迎来同样一个糟糕结局时,北大医生们只知利益的追逐而放弃良知,那些站在耀眼的品牌光环下的人们,忘记前人的辛劳,视品牌如粪土。

  究竟谁在玷污北大第一医院的百年品牌?厚德尚道的品牌文化又该如何传承?是靠没人道的精神吗?我们应该反省,为了北大第一医院的品牌形象,为了北大第一医院的基业长青,有关部门该做些什么呢?

  本作品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来源:品牌联盟网,作者:王永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