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源监管 刻不容缓

日期:2010-07-27 浏览:360 作者:王运启 来源:品牌中国网

  众所周知,从 “回奶事件”、“碘超标奶粉事件”到“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由牛奶和奶粉关键字而引发的一系列事件都发生在国际国内知名、有外资参股和外资独资背景、标榜着国家免检招牌的大企业。更引人关注的是三聚氰胺污染乳品事件爆发之后,国家先后公布曝光的乳制品企业有30多家,其中2007年全国乳制品行业排行榜中的前四名伊利、蒙牛、光明、三鹿以及多家的名牌产品均未幸免。

  以上的这些事件爆发前,实际上乳品行业和许多乳品企业的奶源问题就象一个即将爆炸的“火药桶”,一触即发,而一系列与乳品有关事件爆发后,追根溯源,最终不论是政府、企业,还是消费者都将问题根源和焦点锁定在了“奶源”上,而奶源监管则又成为了一触即发的问题,可以说奶源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如果不严格监管,不从源头上杜绝,又会成为一触即发的问题,因此,采取强有力和强有效的措施从“奶源上管控”则又成为刻不容缓的既定事实。

  一、毒乳品事件背后的奶源诱因

  而不法个体奶站是这次三聚氰胺污染乳品事件的罪魁祸首,而奶站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从计划经济时期企业里分离出的生产单位,多年来国家的相关部门对奶站的建设、挤奶技术、生产卫生、牛奶检验等诸方面并没有出台严格的指导性标准、规范及行业管理文件。

  目前全国大约有奶站三万多个,根据目前的奶牛养殖现状,产生的牛奶收购站、点中除了挤奶和收奶相配套的集约化奶站,能保证原奶质量安全外,由养殖户分散在家中或放牧场自行挤奶,然后送往奶站统一收购和企业通过在偏远、规模小的农牧区由流动奶车到奶点或奶户家收奶,然后送往奶站或乳品厂这种“分散挤奶”,对奶牛体表卫生、乳房炎、抗奶的检测以及用具等卫生无法监控,同时牛奶不能有效及时制冷降温,客观上增加了牛奶的污染环节。更重要的是部分不法奶户,往牛奶里添加米稀、豆浆、三聚氰胺、刷罐水等非乳物质,给原奶的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并且,乳制品企业失去了掌控奶站的实质性权利,让不法奶贩子非法谋取私利有机可乘。

  近十年来,我国的乳业似乎步入了超常规发展时代,企业之间一方面为满足对原料奶的需求,同时也怀有破坏对方竞争实力的目的,互相跨地区交叉抢奶,尤其是奶源紧缺的秋冬季节,一些大企业更为来势凶猛,在远隔几百公里的对方内阜奶区,互相设立收奶中转站抢购奶源,又为不法奶贩子提供了制造假奶的活动空间。

  目前集约化牧场、小区、专业村大约占全国奶源总量的50%,另外50%处在规模小饲养分散状态,这部分散奶源主要分布在经济较落后的老奶区,他们尚处在传统、落后的分散饲养家庭挤奶状态,政府和企业对这些散奶户无法监控,原奶的质量安全也很难得到保证,分散挤奶、流动收奶,很难保证原料牛奶的质量安全。

  奶站虽不是养殖单位,但他需要从事奶牛进站挤奶的管理业务;虽不是乳制品厂,但他负有原料牛奶的前期处理职责;虽然不办理工商营业执照,但他实际在从事经营牛奶的活动。因此在发展中没能引起重视及时科学的划分职责,使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无法介入管理,客观上出现政策法规上的的漏项、安全监控上的盲区,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最终必然导致爆发乳行业上的危机。为了确保乳制品质量安全,必须强化奶源管理。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