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有姓无名”的尴尬

日期:2010-10-20 浏览:969 作者:杨兴国 来源:品牌中国网

  品牌驱动,开辟中国茶蓝海

  中国要从茶叶大国迈向茶叶强国,必须开辟中国茶品牌的蓝海。当年,中国茶叶走向世界是凭借航船的;今天,中国茶再闯世界,品牌则成为必不可缺的利器。

  目前,虽然中国茶叶市场还处在“有姓无名”时代,但中国茶叶市场潜力巨大。据统计,世界人均喝茶量是0.5公斤,印度人均饮茶量是0.64公斤,日本是1.2公斤,而中国现在人均喝茶量仅为0.4公斤(10年前是0.2公斤),中国有13亿人口,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据估计未来15年内销有望增加3倍,达到900亿元人民币。据悉,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刘枫在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的提案:关于确定茶为中国“国饮”的建议,已经获得国家农业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有关部门的赞同。可见,打造中国茶叶名牌,已具备“天时、地利、人和”。

  那么,如何才能开辟中国茶品牌的蓝海,打造中国茶叶强势品牌呢?笔者浅见如下:

  一、实施品牌战略,构筑竞争壁垒

  茶叶科技含量较低,一般不同企业生产的同一品种茶叶本身差异不大,往往容易趋于同质化。正因为如此,企业要想克敌制胜,就必须实施品牌战略,通过品牌的文化内涵、外在包装、品质特点、服务特色等元素构建自己的差异化优势,从而形成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复制的竞争壁垒。

  实施品牌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艰辛漫长而又错综复杂,比如立顿茶经过了100年的积淀和发展,才成就了今天的辉煌。企业要想战略制胜,首先应该制定好科学、清晰的品牌战略规划。品牌战略规划应该在市场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主要解决以下问题:树立品牌愿景,提炼品牌核心价值,界定品牌识别系统,确定品牌战略架构,理性品牌延伸,建立品牌管理机制等等,化加速品牌资产的积累。

  例如,世界茶王李瑞河先生在台湾打造“天仁”茗茶品牌三十年,1993年进军大陆市场,创建“天福”茗茶品牌。经过十多年的品牌建设,“天福”终成知名品牌,如今“天福茗茶”连锁店776家遍布中国大陆各大、中城市,在福建、四川、浙江等省建有7家茶叶及茶食品工厂、2家茶博物院,全球第一所茶专业高校——天福茶学院正在建设,“天福”作为中国第一个茶叶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天福集团通过品牌建设已成为集茶业生产、加工、销售、科研、文化、教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茶企业。

  二、整合资源,组建“航空母舰”

  我国茶叶企业目前的现状是数量多、规模小、鱼龙混杂,一盘散沙,很难形成合力。要想培育出茶叶行业的强势品牌,就必须依靠大型的龙头企业来拉动,所以我国茶叶行业应该对分散的企业和资源加以整合,实现产业化,形成大型企业“航空母舰”、“旗舰”。

  比如西湖龙井现有300多个品牌,资源严重分散,如果只专注打造三五个品牌,才有可能集中资源,形成合力,打造出知名品牌,进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在这方面,云南普洱茶近年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据说,云南普洱茶的所有推广费用都是由区域内各个厂家共同集资承担,共享收益。这样所有厂家都放弃了区域内部竞争,减少内耗,一致对外,形成超强爆发力。

  另外,越南茶业的经验也值得称道,越南茶业在政府的支持下,潜力打造一个茶叶品牌“CHEVIET”,目前“CHEVIET”商标已在世界上73个国家和地区注册,并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发布宣传广告。

  三、演绎茶文化,彰显品牌特色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茶饮清新、雅逸,有助于陶冶情操,修炼身心,这本是非常好的文化内涵,然而有多少年来,这也成了中国众多茶企业千篇一律的文化营销模式,浙江的茶是这样,福建的茶还是这样,趋于雷同,毫无特色。

  品牌重要的作用就是通过自身的内涵个性制造差异化,因此茶叶品牌应该在尊重茶叶的公共属性外,彰显自己的品牌个性,可以与区域内的人文特色、历史等元素结合起来,演绎富有自身内涵特色的茶文化,形成自身独特的魅力。

  另外,如何与时俱进,在传统茶文化中融入时尚元素,也是中国众多茶品牌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果茶文化一味遵循传统,缺乏现代、时尚气息,则很难赢得消费潜力的年轻人的青睐。因此,茶文化如何将传统与时尚有机地结合起来,值得我们思考。

  可口可乐之所以能历经百年,今天依然焕发着青春的活力,这和其紧跟时代步伐密不可分。可口可乐常常启用最当红的明星作为代言人,如刘翔、姚明等,赞助各种体育、公益活动等,总是站在时尚潮流的前沿。可口可乐的成功也值得茶叶品牌借鉴。

  四、借力外脑,减少失误

  如今,一个企业单凭自身的智慧和经验已经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如果茶企业管理者缺乏品牌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不妨借力外脑,利用品牌专业人士的智慧和经验,助力

  本作品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来源:品牌联盟网,作者:杨兴国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