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ZARA休闲裤引发的声讨“洋品牌”风波

日期:2011-05-06 浏览:296 作者:杨曦沦 来源:品牌中国网

  那么,对于一个品牌观察者而言,ZARA“质量门”事件,能给人带来什么启示呢?

  一、品牌是利益之上的情感。

  观察ZARA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你会发现, 虽然统计表明,ZARA两年七上“黑榜”,但是同时却将近百家门店扩张到40多个城市,没有庞大的消费者对ZARA品牌的追捧,仅凭ZARA一厢情愿是拨不动这个算盘珠子的。按我们一般的思维,质量是品牌的根基,但是ZARA告诉我们,有时候质量和品牌价值会出现背离。其实LV这个品牌也存在成本和价格的背离现象。一般认为价格和成本是正相关的,价格越高,成本也应该越高。但是据媒体透露,LV一个成本500元的包,市场上卖到5000元以上。

  这就是印证了这样一句话:品牌是利益之上的情感。也就是品牌满足的是你在产品功能之上,甚至功能之外的情感追求。

  二、品牌消费是一种文化消费

  我们注意到,在最初ZARA质量被曝光后,ZARA方面采取态度的是沉默。我当时对媒体就说,ZARA不是没话可说,而是有话不说。后来ZARA开口说话了,我记住两句。一是“ZARA的服装在安全和健康上没问题”,另一句是“可能有些供应商没有理解服装质量的标准”(我理解ZARA同时也在对消费者说,你们不理解ZARA服装的质量标准)。也就是在ZARA的质量文化上,把“安全和健康”作为标准,并没有把“含棉量”作为标准。这和我们一些消费者的“质量观”是有冲突的。由此看来,在品牌文化出现差异时,消费者在品牌消费上还是要保持点理性,想清楚自己要什么,这样才能做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如果追求质量,我就买质量比ZARA更好的品牌。如果追求快时尚,我就不在意面料的质地,而是体验时尚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愉悦。

  三、态度决定品牌的命运

  在ZARA“质量门”事件中,北京消协的态度是非常到位的。消协的职责就是“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引导消费者合理、科学消费。”通过质询ZARA质量问题,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引导消费者不要盲目迷信“洋品牌”。我们也注意到,消协同时还在打击误导消费者的“空壳洋品牌”。

  同时,我们要感谢给投诉ZARA等“洋品牌”的消费者,因为消费者的投诉,是推动任何品牌持续改善的重要动因。当然,我更希望随着中国消费者消费文化的成熟、对国产品牌自信心的提升,让更多质量好,性价比高的中国品牌不去玩“空壳洋品牌”的游戏,而是以本土品牌的真实面目出现在消费者面前,并被接受。

  最后要说的,ZARA对待中国消费者的态度的确“诚意不足”,问题出在就是缺少对中国消费者文化的尊重。在大多数中国消费者认知中:是品牌就要质量好,是品牌就要服务好,这是中国人乃至世界大多数人对品牌的基本要求。如果不理解这一点,仅仅靠“快时尚模式”风靡一时,很难走得稳,走得久。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老话还是灵验的。

  不管是ZARA还是其他什么“洋品牌”,都只是给中国消费者提供了一种选择。我们现在有钱了, 当然要善于消费国外品牌的创新成果, 我们现在有态度了, 也可以随时对“洋品牌”说NO。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品牌中国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转载请标明---来源:品牌中国网

  本作品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来源:品牌联盟网,作者:杨曦沦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