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始,煮酒论英雄

日期:2012-01-12 浏览:903 作者:许强 来源:品牌中国网

  2011年的脚音渐渐远去,2012年元旦的钟声已经敲响,在这岁月交替的声音中,我们蓦然回首,猛然发现:21世纪的中国白酒是那样的跌宕起伏、风云变幻;是那样的波澜壮阔、群雄奋起。毫无疑问,21世纪,中国白酒市场被英雄的白酒一统天下,那些激活了人类雄性意志的白酒品牌,注定在这个世纪书写出浓墨重彩的白酒历史新篇章。

  关公坊,演绎单城年销售8亿的英雄传奇

  2011年12月20日,中国白酒品牌观察员谭儒参加了宜昌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与湖北稻花香集团在举行的一场新闻发布会,见证“关公坊”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这一历史时刻。谭儒从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贺信中听见一种肯定:关公坊是英雄的酒,是中国白酒品牌的一面旗帜。

  “关公坊”起源于三国时期的“水军坊”。据关公坊酒业公司董事长秦道禄称,2002年2月,稻花香集团整体并购重组原湖北当阳关公酒厂,组建成立宜昌市关公坊酒业有限公司。零渠道、零市场、零利润……一切从零开始。关公坊人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关公文化基因,而且将“忠义仁勇”关公精神提炼、升华,突变为“诚信”的关公坊成长密码,铸就品牌的灵魂,因此,关公坊品牌魅力不断彰显,企业实力大幅提升,发展势头强劲。2010年,企业营业收入突破12亿元,产品已覆盖全省,并逐渐向湖南、江西、江苏、重庆等市场辐射,关公坊品牌已由一个区域性品牌迅速成长为全国性品牌。

  据谭儒调查,关公坊采取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攻略,2005年,把战略重点向中心城市武汉纵向延伸。武汉人口900多万,枝江、白云边、黄鹤楼、稻花香等区域性强势品牌都占有水泼不进的“地盘”。

  关公坊的业务员开拓武汉市场,志在必得。他们不坐车,全用脚走,每一条街,每一个店铺都有他们的足迹。他们不断地“拔钉子”,不断地开辟新市场,不断地实施“武汉片区化”策略,将武汉化成一个一个小片区进行运作。通过精耕细作,2011年,关公坊实现了武汉地区白酒单品牌销量第一、中低端市场占有率达80%,年销售额超8亿的营销奇迹。

  郎酒,“郎”造霸主之梦

  2011年,郎酒的广告铺天盖地,红花郎犹如浑身散发着雄性荷尔蒙的郎酒头狼,其雄性地位和价值得到彰显。2010年红花郎系列产品销售额占郎酒销售业绩的50%以上,成为国内酱香型白酒市场除茅台之外的第二大主导品牌。

  据白酒品牌观察员谭儒了解,“郎酒”的发力始于2002年,前一年亏损1.5亿元,跌到了最低谷,累计负债逾10亿元,几乎沦为川酒“六朵金花”最后一位。

  “郎酒”顾名思义是“男人的酒”。2002年3月,男人汪俊林掌印“郎酒”后,“郎酒”驶上了超常规发展的快车道。2007年,郎酒集团提出“群狼战术”的营销思路,制定了一套“351工程”——即在一个地区集中3~5个事业部和3~5个商家,集中郎酒和商家资源在该地区形成郎酒品牌第一、销售第一。2010年9月16日,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向“郎酒”授牌,认定“郎酒”生产的浓酱兼香型新郎酒为“中国白酒浓酱兼香型代表”。

  2011年,“郎酒”继续保持着高速发展的迅猛态势,超额完成了既定目标,实现销售收入突破亿元。提前一年完成了2007年郎酒提出的“351工程”。

  随着“郎酒”品牌价值不断提升,市场基础不断完善,“郎酒”销售网络也呈现出科学稳健的发展态势。“郎酒”一飞冲天,汪俊林胸怀的男人梦想更加激荡:郎酒集团计划在二郎镇投资70-80亿元兴建酱香型生产基地,打造名酒名镇;在泸州和宜宾联合投资浓香型生产基地,确保郎酒产品内在品质。从而实现“郎酒之美,世界品味”的霸主梦想。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