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奶粉事件:吸取惨痛教训胜于责任追究

日期:2008-09-23 浏览:615 作者:王永 来源:品牌中国网

    自9月11日以来,在全国范围内闹得沸沸扬扬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重大安全事件(添加三聚氰胺),再次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那么,三鹿事件的症在哪里,结在何处,经验教训如何,应当值得我们深思。

    三聚氰胺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有毒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其含氮量高达66%,在奶品中添加三聚氰胺能造成蛋白质虚高,进而达到“增加牛奶重量,虚增含氮量,提高自身利润”的目的。长期食用添加三聚氰胺的奶制品,婴幼儿将导致泌尿系统结石。

    从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的危害与管理缺陷来看,据9月16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专项检查结果显示,全国有22家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的69批次产品检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截止9月17日8时,全国各地已报告临床诊断患儿6244名,死亡3名。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客观上反映了全国“奶制品市场混乱,监管机制存在漏洞,监管工作不力。”随着事件处置的深入和力度的加大,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暴露出来的安全问题,涉及范围之广、危害之大、程度之深,确实已到了让老百姓谈虎色变的地步。

    从近年来的一些地方报道来看,农牧产品的农药残留量、生长剂含量、生物激素指标等严重超标,已是不争的事实;各类食品加工企业特别是一些“地下作坊”,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更是利欲熏心,为所欲为。一些问题屡禁不止,长期得不到纠正、解决。据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长杨崇勇介绍:“早在2005年4月,不法分子就开始向牛奶里面掺三聚氰胺了。”为何添加三聚氰胺的不法行为能够长达3年之久?是什么原因能够使这种手法得以瞒天过海?是什么原因让这种手法能够推及更多的地方?疑问太多。

    从添加三聚氰胺的环节来看,显然有为数不少的中间环节人员沆瀣一气,侵吞国家财产、坑害人民生命健康。据河北省掌握的情况表明,添加三聚氰胺的环节在奶站,一些奶站经营人员参与其中,而不是此前曾传言的奶农环节。石家庄某县奶农马老汉也说,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就是奶贩和三鹿验收、收奶人员勾结作案的结果,三鹿不应将责任扣在奶农身上。截止9月18日,河北省已被批准逮捕奶站(场、厅)的法人代表、经理、负责人以及非法销售三聚氰胺涉案犯罪嫌疑人员18名。

    从长期添加三聚氰胺屡屡得手这一点来看,其利益链条早已超出了“奶贩和三鹿验收、收奶人员”层面,甚至扩展到了企业生产承包及质检、卫生等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个别企业甚至“以损害人民生命健康”,换取“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而免检产品的说法,某种程度上也掩盖了三鹿奶粉已然发生的质量问题,并为已经暴露的问题找到了“庇护”的借口。

    从监测与预警的层面看,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凸显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存在的“软肋”。监测与预警中人的问题,已成为制约食品安全监而不测、预而不警的致命因素。严密的地方保护主义,或多或少削弱了相关部门对奶粉质量的检测监测,也加剧了有毒奶粉的泛滥。民不告官不究的传统思维,注定了食品安全监测中的本末倒置和民生的苦难,也注定了少数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的行政不作为、行政乱作为、胡乱作为。以至于山越高,皇帝越远;地方越小,监管越弱。农村俨然已成为有毒奶粉肆虐的“天堂”。

    从处置与补救措施上看,党中央、国务院及时部署了进一步处置婴幼儿奶粉事件工作。要求各地、各部门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事故处理,完善检验监督体制,加强监管工作。”主要是采取了开展专项检查、有毒奶粉撤柜、救治诊断患儿、派驻检查组、撤销免检产品称号、废止食品质量免检制度、查处相关人员责任、开通健康咨询热线电话、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取得支持等措施,亡羊补牢。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