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服营销,三大问题亟待解决

日期:2010-11-08 浏览:1187 作者:许强 来源:品牌中国网

  三,市场问题

  鞋服业是一个科技含量低、需求量大、且长盛不衰的行业,进入门槛低、易操作,所以干这行的人特别多,中国鞋服都温州盛行时期曾有6000多家鞋服革企业。爆炸式地扩张不仅使鞋服业竞争格外激烈,也使一些鞋服品在市场拓展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1. 品牌问题

  品牌是产品概念对应的消费群体的情感需求。品牌做得好,产品才有市场。中国的鞋服类品牌太多,问题也不少。

  a.国际化品牌不多。除了百丽、李宁等少数中国鞋服品牌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影响力之外,国际大商场中很难见到中国鞋服品牌的影子,就连上海恒隆广场、杭州大厦这类的商场也难见中国鞋服品牌的踪影。中国鞋服企业多为那些世界品牌做嫁衣,成了世界名牌的加工厂,没有自己的品牌理念和品牌文化。

  b.缺少差异化。新世纪,随着消费的个性化意识增强、鞋服品牌过剩,中国鞋服业开始进入品牌差异化、品牌概念化时代。尽管国内鞋服品牌也开始注重时代感、时尚感、档次感、国际化、品牌风格等品牌价值感,但依然缺乏品牌理念和经营理念。品牌缺乏差异化的概念,设计的庸俗、跟风、抄袭现象普遍,以致中国鞋服品缺少品牌独特的个性。消费者如果在商场内货比三家、仔细查看,就会发现很多鞋服子除了商标不一样,款式、用料、色彩一模一样。

  c.品牌经营乏力。中国鞋服品牌的经营却仍处于幼稚期,有的品牌虽然做了大量的品牌推广,但比较粗放,效果不理想;有的品牌对品牌推广费用卡得很死,无法形成轰动效应,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弱,市场不断萎缩,投入品牌推广的资金越来越少了。这样产生的恶性循环必然导致品牌“枯竭而死”。

  2.拓展问题

  目前,鞋服品营销混乱的局面没有彻底改变,没有形成中国鞋服业大品牌的局面。

  a.营销模式陈旧。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国内鞋服业市场连锁专卖、批发代理、商场联营这三种经营模式依然唱主角。连锁专卖虽具低成本、低风险快速扩张的优势,但因为专卖店租金等成本逐年上涨,导购员稀缺,制约了连锁专卖的拓展;批发代理很容易出现串货、价格不统一的现象,损害了品牌的美誉度;商场联营扣点太多,大商场进入困难,难以形成营销中坚力量。

  b.缺少策划人才。鞋服业“军师型”人才可谓麟角凤毛,且鱼龙混杂,“假冒伪劣”比比皆是,忽悠者甚多,有的甚至组团忽悠,骗得一笔钱后走人,丢给了老板一副烂摊子,老板只得对一些“人才”加以提防。再加上一些鞋服老板“叶公好龙”,有才不用,或大材小用,真正有真才实学的人得不到重用只能“一走了之”。

  c.缺少营销策划。面对大批海外品牌的进入,面对越演越烈的市场竞争,一些鞋服企业没有对鞋服企业内部环境予以准确地分析,没有对营销活动的行为方针、目标、战略以及实施方案与具体措施进行设计和计划,而是急功近利,或是杀鸡取卵。鞋服企业营销缺少策划,只能是盲人摸象、胡打乱撞、跟风照抄他人行销经验,打价格战、疲劳战,这样产生的结果可想而知。实际上,无策划营销,已成为制约鞋服企业发展的陷阱,是鞋服企业慢性自杀的前兆。

  伟人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说:“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笔者谭儒坚信,中国鞋服业只要解决了以上三大问题,就能解决营销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实现鞋服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作者简介:许强,笔名:谭儒、苍狼、一路、曾莹等,曾在多家国内媒体担任过首席记者、专栏作家。现为某日报社总编助理、首席记者

  本作品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来源:品牌联盟网,作者:许强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